七一社区        注册

王铭章麾下的传令兵

2016年05月27日15: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王铭章麾下的传令兵

台儿庄战役历史照片。新华社发

老人今年93岁,面如重枣,中等身材,走路需要拄着双拐,耳朵有些背,语言交流需要他二儿媳做翻译。老人的记忆也不是太清晰,不能够完整系统地讲述往事。当老人听说我们来自山东台儿庄时,老人顿时两眼放光,笑容满面地和我们打招呼……

“我当时被炮弹震晕了,当我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里,四面漆黑,天下着雨,我从死人堆里慢慢爬了出来”

2016年4月21日,我们寻访抗战老兵团来到了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合阳县和家庄镇汉村河村。这是个地处黄土地上的古老村子,绿树掩映着几十处具有陕西建筑风格的老瓦房,显得安详静谧。在一处普通的民居里,我们寻访到了抗战老兵党忠绪老人。老人今年93岁,面如重枣,中等身材,走路需要拄着双拐,耳朵有些背,语言交流需要他二儿媳做翻译。老人的记忆也不是太清晰,不能够完整系统地讲述往事。当老人听说我们来自山东台儿庄时,老人顿时两眼放光,笑容满面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坐在自家院子里一把木质硬椅子上,暖融融的阳光洒在他那饱经风霜的红彤彤的脸膛上。面对我们的提问,他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从死人堆里慢慢爬了出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浪潮席卷整个中国。时任第41军122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主动请缨,率部出川抗战。9月,王铭章率部出川到达陕西宝鸡,再经关中地区渡过黄河,驰援晋东。当时只有14岁的党忠绪加入了川军。至于是什么原因参军,老人已经没有记忆,只记得是1937年下半年加入部队。

长官看他年龄小,聪明伶俐,腿脚勤快,就让他当上一名传令兵。于是他跟随部队由关中到达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此时122师被编入第二战区序列,参加了娘子关战役。由于川军武器装备简陋,又与日军突然遭遇,伤亡很大。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41军伤亡近半。为利于今后作战,军长孙震整编部队,每旅2个团并为1个团,122师2个旅4个团缩编为2个团。由于川军出发时还穿着单衣和草鞋,又缺少弹药,无人补给,在下层连队出现了私开兵站仓库补充装备的事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怒之下,赶走了川军。川军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接纳了他们。1938年1月上旬,第22集团军抵达临城(今薛城)。122师担任滕县城防任务。

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退,致使津浦线正面门户洞开,日军渡过黄河,长驱直入,于3月中旬进抵滕县境内。激战几天,川军誓死不退,日军没有突破滕县外围阵地。3月15日下午,日军以一部兵力将川军紧紧吸引住,另以主力撇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滕县县城。

16日拂晓,日军兵临城下。而滕县县城守军加上警察和保安队,合计3000人,而能战斗的部队不足2000人,滕县城岌岌可危。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王铭章已抱定以死报国之决心。他昭告全城官兵:“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日军自早晨8时开始,向滕县城持续炮击两个多小时,发起了疯狂进攻。守城部队浴血奋战,日军遗尸累累,守军亦伤亡惨重。日军将滕县城四面包围,122师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17日,敌人集中炮兵火力,猛烈射击滕县城区,敌机20余架疯狂投弹扫射,整个滕县城硝烟弥漫,房倒屋塌,顿成一片火海。守军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伤亡惨重。此时,王铭章急电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敌以炮火猛轰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无消息,则孤城危矣。”下午2时,日军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街道,同时,敌机20余架轰炸南关。随后,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南城。守军英勇战斗,伤亡殆尽,敌军攻占南城墙。此时东面日军集中兵力猛攻东关,敌步兵在坦克掩护下突入东关。王铭章见援军无望,再给孙震发最后一电:“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下午5时,敌占领西城墙和西门。王铭章自己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敌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此时,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124师参谋长邹慕陶等人。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少数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党忠绪老人回忆说:“我当时被炮弹震晕了,当我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里,四面漆黑,天下着雨,我从死人堆里慢慢爬了出来。”此时,滕县城已经陷落,枪炮声也已经停止,在黑夜的雨中,一片寂静,只是四周燃烧的战火还闪耀着。党忠绪站立起来后,看到的是冒着火光、一片废墟的滕县城和尸横遍野的惨状。他迈着踉踉跄跄的步履,毫无目标地走去。

家里曾给他立了“衣冠冢”

由于老人记忆模糊,已理不清当年滕县一战后,他是如何归队的。老人只记得参加了中条山战役,而且受了伤。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东南。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因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1年5月7日,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指挥6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及伪军一部共10万余人,在第3飞行集团和方面军炮火支援下,采取两翼钳击、中央突破战术,进攻中条山地区。驻守中条山地区的中国第一战区部队近18万人,由于对日军进攻缺乏戒备、疏于防守而仓促应战。至28日战役结束时,中国军队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给日军的打击损耗甚微,被称为“抗战史最大之耻辱”(1941年5月28日《蒋介石对于晋南作战失败之检讨》)。

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党忠绪左大腿内侧被炮弹炸了一个大洞,当时血流如注。至今还留有一个大伤疤,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伤疤,说“中条山一战,我腿部受了重伤,后来,我随部队到了西安。”

党忠绪的大儿子向我介绍:“前几年听村里的老人说,当时我们家收到了部队寄来的父亲的军装,并说父亲战死了。于是,家里给父亲立了个衣冠冢。可是两个月后,父亲挑着货郎担回来了。”

据党忠绪老人的回忆推算,党忠绪应该是在部队前往四川参战后,思乡心切,于是换上便装,挑着货郎担,摇着货郎鼓,既作为掩护,又能挣点路费,一路上晓行夜宿、餐风饮露,徒步两个多月,返回老家。回乡后结婚生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一直默默无闻在这片黄土地上劳作生活。

晚年,党忠绪老人尽管生活清贫,但还是幸福的,老伴尚在,并且身体很健康,儿女也很孝顺。近年来,落实了抗战老兵的待遇政策,每个月老兵补助加上其他农村老人的补贴,能领到1000余元。县、镇上的领导逢年过节还来看望,应该算得上幸福的晚年。(郑学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