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7日17:1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北京市西南卢沟桥畔宛平城内,一片明清风格仿古建筑包围的和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在高达14米的国旗杆北侧,一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外墙和锻铜大门上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建筑物显得肃穆、庄严,这里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在地。
1987年7月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抗战馆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珍贵详实的历史文物、照片及视频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
1931年,日军在奉天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一片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军事抵抗,提不出明确政治纲领。在这关键时刻,中共满洲省委在事变后第二天下午,发表了中国第一个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满洲省委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揭露日军发动事变本质的抗日宣言,主要原因是满洲省委前期在省委书记刘少奇同志领导下,走出工作低谷,恢复基层党组织,加强省委机关建设,并在长期发动基层群众和组织工人运动中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支持,正是满铁奉天驿的搬运工人,多次向党组织汇报了他们发现的日军军事机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辑研究部主任助理都斌告诉记者,综合这些信息,满洲省委得出了正确的判断,并快速作出了反应。
都斌介绍说,为发展东北的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中共满洲省委深入到民众中去,加强组织民众自卫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年8月1日,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红军,红军愿意携手共同救国,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都斌说,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洛川会议,确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1938年5月,他撰写《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7月,《论持久战》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单行本的扉页上,毛泽东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简明扼要的25个字,为中国抗战指明了道路。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倡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维护者,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功绩,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抗战精神的内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罗存康告诉记者,抗战馆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在民族危难关头,充当先锋勇立潮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高举抗战旗帜,指引抗战方向,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抗战馆内《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从2015年7月7日开展以来,每天前往抗战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少年,在此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抗战精神。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达150万人次。
“如今,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景晶告诉记者,同学们在参观抗战馆后,深刻地体会到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和强国富民的决心。
“我们建设抗战馆,是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罗存康自信地说道,抗战馆展览的意义就是要激励人们奔跑起来。(记者 杨海龙)
频道精选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