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开国大将张云逸:骁勇沙场心系故土

2016年08月01日15:17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开国大将张云逸:骁勇沙场心系故土

在张云逸长子张远之夫妇捐赠给省档案馆的这一批珍贵档案资料中,3枚勋章代表、总结着大将的戎马一生。战场上的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为了革命胜利的不遗余力、誓死奔波……这3枚勋章记录着张云逸大半生的革命生涯,阐释着他的满腔热血与拳拳之心。

1955年,63岁的张云逸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接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回顾这3枚勋章背后的显赫战功,张云逸大将骁勇善战的革命生涯如在眼前:

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改编为第十二师,张云逸任师参谋长。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该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廖乾吾和王之仁。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在这里,张云逸由廖、王二位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张云逸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参谋长。他作为共产党的秘密党员,于当年7月底在江西九江积极支持和掩护共产党员、师政治部主任李硕勋和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等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随后的革命路上,张云逸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参与组建中革军委,协助组织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壮志雄心踏上漫漫长征路;抗日战争期间,辗转多地,领导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工作,先后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1943年12月任代理军长,主持军务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与领导指挥华东地区解放战争……

翻开海南省档案馆编辑出版的画传《张云逸》,几份在领导华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时来往的电报,让人们看到他在推动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上的贡献。

1937年,张云逸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从延安到香港、广州、桂林以及福州等地,做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自当年5月离开延安,在半年多的奔波忙碌后,张云逸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一系列任务。桂、粤、澳、闽、川、港等地国民党当局及地方实力派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在1937年12月24日写给中央的《华南工作报告》中,张云逸汇报了琼崖地区的情况:“琼崖原有红军已经损失,现在还有百余枪在各同志手中,分散各处,已没有部队组织。”“找到琼崖组织的关系。该处的组织自大革命失败后受了严重的摧残还继续保持到现在,有特委的组织,共有党员二百余人(南委已报告),并有保存武装百余支,这是值得表扬的。”“最近党特委拟将各同志及枪集中,与政府谈判,我们已制止他们不应将这些干部集中去谈判,并要他们各县的武装可添加该处地方武装,不应集中,并要有武装保障党的工作。”

由于张云逸的及时指导,琼崖的武装避免了被国民党借抗日之名和平“收编”或消灭,重蹈“何鸣事件”覆辙。而他的工作也有力保证了琼崖革命坚持斗争23年红旗不倒。

琼崖和党中央建立联系后,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使琼崖纵队成为抗击日寇和解放海南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抑或是和平年代里,张云逸都心系这片故土。生前的张云逸常说:“我就是海南农民的儿子,知道家乡人民的酸甜苦辣,盼望家乡人民早日富裕起来。”张云逸自年少离开海南之后,返琼的次数很少。而如今,这承载着大将至高荣誉的功勋章则回归故里,供后人瞻仰。(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郑舒凡 通讯员 张玲)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