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士红
2016年08月03日13:29 来源:解放军报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1934年雁阵惊寒的季节,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被迫离开了中央苏区,开始向死而生的漫漫征程。两年后,当这支队伍与红军另外几支队伍在西北的黄土高原胜利会师的时候,一条永恒的红飘带,从此镶嵌在了地球上。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史诗。聂荣臻元帅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长征既是艰难的跋涉,更是英雄的交响;既是战斗的行军,更是精神的丰碑。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已属于历史,长征精神则“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毛泽东一生书写次数最多的一首诗词是《七律·长征》,并把长征视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把夺取全国胜利,称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这里,长征已成为艰苦创业的别称,成为愈挫愈奋的旗帜,成为万众一心夺取新胜利的号角。
历史是一场接力赛,昨天的奋斗成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拼搏奠基未来的图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索尔兹伯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新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中国的长征从来就没有结束,红军的长征仅仅是这次长征的序幕。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中流击水的畅快,又有乱云飞渡的风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和先辈们当年的长征一样,同样面临强手环伺的外部环境,同样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西方一位社会学家曾说:“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我们没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怎能经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考验?如果没有“官兵一致同甘苦”的风格,怎能步入“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如果没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怎能练就“气吞万里如虎”的本领?如果没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怀,怎能拥有“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底气?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到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进行新的长征。
习主席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历史风雨中,一双双草鞋踩出的脚印渐行渐远;时代天地间,红军传人正在新长征路上阔步向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