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雷雨》的诞生

阎泽川

2016年08月18日10: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雷雨》的诞生

  1933年夏天,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有一个青年人正在写剧本,他就是曹禺。

  早在5年前,曹禺就开始构思一部多幕剧,想通过一个家庭的毁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可是,他只写出个别情节,就感到自己还缺乏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戏剧知识也不足,于是搁下了笔。

  5年来,曹禺进入大学,攻读了几百部中外戏剧作品,演出了《娜拉》等名剧,又参加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掀起的抗日救亡活动,做宣传、搞救护,四处奔走。既加深了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又积累了许多生活素材。

  一次,曹禺和郑秀散步的时候,向她讲了他对一部大戏的构思,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叫做周朴园的董事长及其妻子。他谈起童年时常见的一个留学德国的董事长,这人自诩身上沾有“日耳曼民族优越感”,狂妄自大,把妻儿都看成私产,对自己只能服从。他接着说:“不过,我写的周朴园并不局限于这个董事长。我接触的人里,很多人一脑门子封建礼教,却满口仁义道德,我恨透了这些人。”

  郑秀感兴趣地问:“女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繁漪。她是个坚强、刚毅而复杂的女子。她诚实,懂得恨,更懂得爱,……我最喜欢这样的性格。”

  在写作的那些日子里,曹禺废寝忘食。他常常在同学们睡了以后,到盥洗室里,对着挂镜,细心揣摩剧中人物的表情。为了一句台词,往往修改几遍以至几十遍。过了几天,有了新的灵感,他又把以前写好的撕掉,重新写过。就这样,他写了半年,改了5稿,终于在1933年8月写成了一部四幕剧,定名为《雷雨》。

  第一个发现《雷雨》价值的人是巴金先生,他当时在编辑《文学季刊》。他读完这部稿子,就向主编郑振铎推荐,建议立即刊出,自己担任校对。1934年7月,《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三期上问世。不久,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雷雨》的诞生,揭开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崭新的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