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纪念林伯渠诞辰130周年

马晓文

2016年08月24日07: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2016年3月20日是林伯渠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林伯渠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从19世纪末的青少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伟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既是中华民国开国功臣,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

从小在陕甘宁边区长大的娃娃们,没有不知道林伯渠主席的。陕北话讲:“端起饭碗来,想起林伯渠!”我们从小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林伯渠林老。林伯渠的功劳和好处说也说不完!现列出他一生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军队对党的大功。

第一,孙中山的亲密助手之一

林伯渠是最老的同盟会员。1905年8月,通过好友覃振与宋教仁、黄兴熟识,他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赤坂区灵南日人阪本金弥别庄举行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听取了孙中山的成立同盟会的演说。经宋教仁、黄兴介绍,林伯渠毅然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这一反清秘密团体。林伯渠追随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参加国民革命。同盟会在长江流域组织的几次起义连遭挫折,于是主张边疆革命,孙中山黄兴转而南图两广、云南。1907年受同盟会总部派遣,林伯渠到东北三省调查边疆,联络延边“马贼” 韩登举等绿林好汉,在吉林工作三年半,1911年8月被召回湖南。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胜利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他又参加反袁护法斗争。1913年5月被迫再次逃亡日本,1914年和林伯渠一道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的,还有他的堂兄林修梅。孙中山对林氏兄弟的支持极为感激,曾对人说“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此后林伯渠一直为孙中山先生所倚重,逐步成为孙中山的一位亲密助手。1917年10月17日林伯渠奉孙中山之命,任湘南护法军劳军使,代表大元帅府往各地慰劳起义将士。林伯渠随部队参战数月。1918年5月,南北军阀勾结,逼孙中山辞职,林伯渠明察秋毫,坚决予以揭露并对程潜等人竭力说服,孙中山极为感动。1919年冬,林伯渠离湘赴粤,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夏,林修梅被任命为大元帅府代理参军长,协助孙中山组织革命军队,积极准备北伐。1922年冬以后,孙中山曾两次任命林伯渠为已经改名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长和农民部长。1924年1月20至30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等著名的共产党人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改组后,1924年年底林伯渠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3月孙中山病故北京,8月廖仲恺被刺。林伯渠被补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成为在广州的国民党谭平山、汪精卫、林伯渠三名常务委员之一,成为中华民国开国功臣之一。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功臣

1920年12月在李大钊、陈独秀介绍下,林伯渠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最早的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一。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立下不朽功勋。

林伯渠与李大钊的友谊是1914年亡命日本时开始的。李大钊时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当时除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外,李大钊发起中华学会,湖南人易象发起乙卯学会。不久两会合并为神州学会,李大钊任评议长。林伯渠是乙卯学会会员,积极参加两会合并工作,同李大钊成为“最好的朋友”。从此,两人常有书信往来。1918年春,林伯渠连续接到李大钊几封来信,信中详细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林伯渠深受启发。林伯渠从李大钊处学到了发动群众和组织工农军队的重要性。中国“五四”运动引起列宁的注意。1920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中国,先后到北京、上海同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帮助建立共产党。8月,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经李大钊介绍,1920年12月,林伯渠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会见了陈独秀,经多次交谈中国革命前途,俄国革命经验以及共产主义理论,在李大钊、陈独秀介绍下,林伯渠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以后他又同陈独秀、李汉俊、沈定一、邓中夏等进行了几次座谈,讨论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国际大会的几个会议文件。1921年五六月间,林伯渠到了广州,仍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同时,林伯渠经常与广东共产主义小组谭平山、杨匏安、陈公博等人聚会,研讨共产主义理论。1922年,林伯渠参加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工作,曾担任广东省社会主义青年团财政部审计股股长。在建党初期,林伯渠一面坚持党委派他在孙中山身边的有效统战工作,一面坚持参加一个党组织的具体工作,在建党初期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国共合作的桥梁、纽带

作为孙中山和李大钊的亲密战友,林伯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抗日战争爆发后,林伯渠又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先锋。

十月革命照万方,

联俄联共好主张。

中山改组国民党,

还仗伯渠作桥梁。

这是吴玉章评价林伯渠一生的组诗中的一首。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党同苏联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建立起来的。1921年6月,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来到上海,帮助筹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各地13位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开过不久,林伯渠遵照李大钊的意见,事先与孙中山联系,是年底,安排马林前往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这是共产国际代表第一次与孙中山会晤。1922年8月,林伯渠又几次安排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同孙中山会见,共同讨论“振兴国民党、振兴中国”的种种问题。不久,苏俄政府派特使越飞来华,经过李大钊、林伯渠及国民党人张继等联络,会见孙中山,商谈改组国民党、建设军队及苏俄如何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1923年1月23日,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宣言》等,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1923年10月,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帮助改组国民党,协助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苏联出资出枪出人成立黄埔军校,派加仑等为军事顾问。1924年11月,周恩来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坚持发展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度。林伯渠同周恩来等密切合作实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统一了广东。1926年元旦,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林伯渠与毛泽东等抵制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仍然选举了林伯渠、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等七人为中央委员,毛泽东、董必武、夏曦、韩麟符、邓颖超、徐圣魂等六人为候补中央委员。高语罕、江浩、谢晋为监委或候补监委。林伯渠、谭平山、杨匏安三人为中央常委(共九人)。林伯渠充分利用国民党农民部长等合法职务,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取得很大成绩。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当年6月,林伯渠辞去农民部长等职,就任第六军党代表。林伯渠与程潜(第六军军长)和该军的苏联顾问合作得比较好,在北伐和反对蒋介石的斗争中,取得很大成绩。在革命紧要关头,林伯渠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到莫斯科学习。

第四,为革命理财的高手

1933年3月,林伯渠取道香港、汕头、大埔进入中央苏区到瑞金。4月,任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部长,8月12日林伯渠在叶坪召开赣南17县经济建设大会,毛泽东作了《粉碎(第)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报告。第二天,林伯渠作了《发行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与发展合作社》的报告。会后,林伯渠兼任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当时红军发展到十万人,吃饭问题最大,如何开展储粮工作呢?林伯渠提出两条措施:第一,“创办粮食合作社”。以钱或谷物交股金而成立,合作社收买的谷子,除供社员急需外,其余可运到白区去卖高价,加强流转,扩大积蓄盈余。要求每乡务必成立一个粮食合作社,互助合作。第二,“建造谷仓”。保存好粮食不变质很重要,因此要分区建造谷仓,免致耗损,成为这一任务的首要条件。要求每区谷仓,至少要存300石谷子(由粮食合作社管委会负责)。每区要建造谷仓数座,由各县国民经济部与财政部落实。这年8月,兴国县建立83个粮食合作社,对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发展生产,均起到重大作用。

为改善苏区财政状况,林伯渠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确定邓子恢副部长兼管这一工作。提出向白区和苏区的地主、富农筹款600万元的任务。执行消灭地主经济力量,削弱富农经济力量和给出路的政策。第二,适当控制纸币发行。分开国家银行和财政部职能,国家银行独立执行本身职责,财政部监督。第三,充实基层骨干力量,整顿机关作风。实行精简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坚决执行“土地税完全收谷子,不准折谷交钱”政策,亲自深入调查研究,参加熬硝盐劳动。1933年年底,苏区经济财政情况有所好转。1934年3月,人民委员会提出四个月内,节省80万元经费的号召,林伯渠积极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同机关干部、年轻战士一道砍柴、种菜、熬硝盐。短短时间内,使各级政府费用,平均节省30%。

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7月15日,林伯渠致信彭德怀,提出关于巩固陕北金融政策的六项主张:力求苏区食盐输出;建立各县运盐、消费合作社;加强盐业管制;一律使用苏维埃纸币交易;银行低利贷款发动商人出口;建立省贸易局、省合作社与银行营业部联系,实施具体奖励政策落实。后来,林伯渠担任了陕甘宁晋绥边区联防区财政经济办公室主任。同贺龙、贾拓夫等同志一道领导了整个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

第五,手提马灯的万里长征英雄

林伯渠是提着马灯照亮万人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老英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向湘西转移。这一年林伯渠已经48周岁了(董必武48周岁,谢觉哉50周岁,徐特立57周岁)。在长征红军中也算是老人了。长征路上,老人们都有五件宝:棍、帽、草鞋、粮袋、军包。林老常说:“行军带上五件宝,不怕目的达不到。”每次行军,林伯渠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或前或后地照顾着同志。红军女战士李坚贞回忆说:“他的小马灯从来不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着大家。他不仅是在险隘难行的路上,举灯照耀着,让同志们走过去,还交代后面的同志要注意险路。每次遇到溪流沼泽,他都用那根棍子,走在前面探路,引导我们大家安全地通过去。黄镇同志在长征中的那幅素描,画着林老提着小马灯,雄姿焕发,阔步朝前,就很真实地表现出了长征中老英雄的精神面貌。”手提马灯照万人,万里长征老英雄的林伯渠,他的英雄气概,将永远鼓舞着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有林伯渠这样的老布尔什维克领路,我们工农子弟的队伍,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六,中华民国陕甘宁特别行政区主席

1979年4月下旬,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向中央建议运用国际惯例,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对外加工贸易区,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支持。之后,习仲勋同志单独向邓小平同志汇报。邓小平同志听后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为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发出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建议和四项保证,其中四项保证是: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三、在特区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后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主席。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为争取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周恩来、林伯渠、博古奔走于西安、南京、上海与庐山之间,与蒋介石等直接谈判。1937年9月6日,中华民国陕甘宁特区政府成立,林伯渠任特区政府主席。他积极支持毛泽东建立抗日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斗争,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之一。由于特区主席人选与补给区问题上的争论没有解决,之后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第七,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1937年8月,林伯渠受命担任中共中央驻陕西省中国共产党代表,经常驻在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统战和对外联络工作。1940年10月回到延安,集中全力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

他全力贯彻毛泽东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领导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他全力支持朱德总司令的南泥湾军队屯垦政策,几次去南泥湾慰问359旅将士,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推动边区政府各级机关参加大生产运动,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

他彻底贯彻执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对待人权和宪政,鼓励外地移民边区,改造二流子,发动各级群众参加创造劳动英雄运动,努力发展经济。他发动运盐运动,搞好边区金融财政。

他模范地执行三三制民主选举制度,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重视农村基层基础建设,重视建立乡规民约制度,重视改革司法制度,推广马锡五审判方式。他努力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中国的雏形。

他积极支持全党整风运动,参与领导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整风运动,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贡献。

第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948年12月16日,林伯渠受命调到中央工作,离别了他奋战13个春秋的陕甘宁边区。1949年3月,他出席了党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参加了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的中共五人谈判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

林伯渠担任陕甘宁边区主席13年,从各方面积累了建立新中国的经验。实际上陕甘宁边区就是新中国的雏形。林伯渠是当之无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1949年6月15日,他担任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代理秘书长。他筹备了开国大典的各项工作。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他站在毛泽东身边,宣布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这位革命老人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当天下午2时,林伯渠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1956年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60年5月29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林伯渠同志逝世,享年74岁。

频道精选


长篇连载《长征记》

重温长征故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段往事

陈云长征路上“失踪”之谜

毛泽东的黄河之行

将帅奇才——徐向前传奇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