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爱国 张从田
2016年09月02日17: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阅读人民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声明:本文(含图片)节选自《长征记》一书,系华夏出版社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全书目录)
第二十一章 红一方面军主力与红15军团会师
吴起镇战斗之后,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及其附近地区转入休整,整顿部队,恢复体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并进行与陕北红军会师前的各种教育。
中央政治局在到达吴起镇的第三天,1935年10月22日,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和陕甘支队各纵队负责人出席了会议。长征已经结束,会议的主要议题自然设定为讨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问题的报告。他豪迈地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两千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现在以吴起镇为中心,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后可向东。要极大地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应以快乐高兴的态度和他们见面。
张闻天在发言中,用“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的结论来表达对新的任务和发展的期待,这一概括也代表了每一个出席会议人员的心声。毛泽东在作会议结论时指出:经过一年的转战,现在要转入有后方的运动战。我们的任务是:“建立西北的苏区,作为领导全国大革命的中心。”
会议一致同意:批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并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会议还确定,派遣原在陕甘红军工作过的白区工作部长贾拓夫和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先行出发,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安排两军会师事宜。
随后,陕甘支队发布了《告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全体指战员书》,充满激情地写道:“我们经过了两万余里的长途远征,经历了十一省的地区,粉碎了一切国民党军阀的堵击追击截击,越过了无数的天险要隘高山大河,为的是要与亲爱的红25军、26军弟兄会合,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替中国苏维埃运动奠定下巩固的基础,迅速赤化全中国。”“我们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火索。”表示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加强团结,携手前进,“为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粉碎敌人的‘围剿’,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保卫苏维埃而战斗”。陕甘支队政治部也发出了《给陕北工农劳苦群众书》,宣传红军宗旨,号召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支援红军作战。
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时,国民党军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仍在进行之中,而且随着陕甘支队到达陕北,蒋介石加快了“围剿”的步伐。在“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的指挥下,东北军张学良部、西北军第17路军杨虎城部,西北军阀马步芳、马鸿宾、井岳秀、高桂滋等部,山西军阀阎锡山部,以及中央军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部蜂拥而至,总兵力达三十余万人。而陕甘支队经过长征,急需休整,红15军团力量薄弱,不足以单独破敌。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如何立足,陕甘支队如何与红15军团配合迎击敌军,如何巩固与扩大西北根据地,急需中央确定方略。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再次召开会议,讨论红军发展与作战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指出:陕甘支队应该立即南下,与红25、红26军会合,共同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目前主要作战方向是南边,首先歼灭东北军进攻部队,然后如能再对西北军杨虎城、孙蔚如部继续给予打击,打两个胜仗,就可打破“围剿”。他坚定地说:红军要准备在严冬之前粉碎敌人“围剿”。
会议批准了毛泽东提出的部队行动方针,并确定了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博古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同时确定,李维汉任中央组织部长,王稼祥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负责工会工作,凯丰任中共书记。
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
红15军团是在劳山战役中,通过缴获的国民党军一份文件获悉中央红军已经进入甘肃并正在向关中地区推进消息的,徐海东、刘志丹等人非常兴奋,立即派人报告了陕甘晋省委,并建议红15军团西出庆阳,迎接党中央。
陕甘晋省委书记朱理治接到红15军团的信函后,拿不定主意,遂征求正在永坪养伤的红15军团政委程子华的意见。程子华看完前方来信和敌军文件后,说:“敌军文件是一个多月前的,中央红军要来关中苏区的话,已经来了,用不着我军全部去;要是没有来关中,那就是到别处去了,15军团去欢迎就会扑空。15军团远去关中,来回要一个多月,敌军会乘虚占领永坪镇,苏区就困难了。不如15军团继续向南打,调动西安之敌北援,以此配合中央红军的运动。同时,15军团在苏区边沿,敌人就不敢占永坪镇。”
朱理治听后,说:“我考虑一下答复你。”过了两天,朱理治对程子华说:“戴季英同意你的意见,我也同意,你去前方与同志们开个会,把后方同志们的意见转告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程子华的伤还未好,坐担架到了前方,与徐海东、刘志丹、聂洪钧、高岗、郭述申等人开会,转达了后方同志的意见。徐海东、刘志丹等人同意后方同志的意见。于是,红15军团继续南下,实施了榆林桥战斗。
榆林桥战斗刚刚结束,陕甘晋省委派专人向红15军团通报了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的消息,并送来了陕甘支队《告红二十五及陕北红军全体指战员书》。徐海东等人欣喜异常,立即发出了欢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通电,表示:“愿做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敢死队、别动队,……巩固抗日的西北阵地。”中共陕甘晋省委派出副书记郭洪涛和红15军团政委程子华动身前往吴起镇方向迎接党中央。
“中央来信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红15军团上下一片欢腾。“打胜仗迎接党中央!打胜仗庆祝会师!”成为全军团指战员的共同心愿。徐海东对指挥部的人员说:“毛主席和党中央快到了,我们要再打一仗,作为见面礼!从哪里下手呢?110师搞掉了,107师已经被搞垮了五个营,米脂方面高桂滋、井岳秀两支部队已经放弃瓦窑堡向北逃走了,我们现在附近的敌人已经不多了,干脆立刻南下打一仗!”
指挥部人员完全同意徐海东的意见,经过讨论,认为,张村驿一带几个地方民团据点,虽然兵力不多,但都由当地土顽武装组成,储藏了大量粮食和物资,凭借深沟壁垒,不时出动骚扰,并经常给国民党军通风报信,对红军行动妨碍极大。红15军团决定,由徐海东率红78师南下,拿下这几个据点,肃清顽匪,解决部队物资供应问题,迎接中央红军。
就在红78师准备南下作战的同时,贾拓夫率领的陕甘支队先遣队与中共陕甘晋省委派出迎接中央的郭洪涛、程子华两人在安塞县下寺湾(后属甘泉县)相遇。程子华和郭洪涛通过贾拓夫带来的电台,把陕甘苏区和红15军团的情况,向党中央作了简要汇报。
接到电报后,中共中央于10月29日率陕甘支队经保安东进,准备与红15军团会师。有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教训,毛泽东高度重视此次与红15军团的会师,特别是这次会师关系到未来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设,更是意义非凡,因此专门与彭德怀电令部队:要精心准备沿途受到群众欢迎时回答的口号,特别注意与红15军团见面时应说的话;部队官兵要打草鞋,洗衣,洗澡,补充粮食,力求部队清洁、整齐、有礼节。
11月2日,中央到达下寺湾。下寺湾,是陕甘边区特委所在地。中央到达时,天空飘起雪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和陕甘支队官兵受到了边区政府和列宁小学师生、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第二天,边区政府专门举行了欢迎大会。大会召开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在此之前,毛泽东已经得知了陕北肃反扩大化和刘志丹等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
欢迎大会结束后,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就中央和红军的组织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毛泽东建议:中央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较适当,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名义可在打破国民党军“围剿”之后再定。他指出:陕甘支队同红15军团会合后,红15军团编制应保存,红26、红27军也不要合并。成立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编为红1军团。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最后决定:中共中央对外暂时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规定: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战斗指挥,由军委全权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
中共西北中央局实际上就是中共中央,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则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实际上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只是考虑到部分中央政治局成员随红四方面军行动,朱德等人也被张国焘裹胁到了川西北地区,中央和红军处于分裂的状态,为了维护党内团结,暂时使用了这两个名称。
会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于11月3日发布通令:“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兹委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九同志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同一天,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番号,任命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下辖红1军团、红15军团。随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又任命叶剑英为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李富春为政治部代理主任,张云逸为副参谋长,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
红1军团由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2纵队编成,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2师(师长刘亚楼,政治委员萧华,参谋长钟学高,政治部主任邓华),第4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彭雪枫,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舒同)和第1团(团长杨得志,政治委员罗元发)、第13团(团长陈赓,政治委员邓飞)。红15军团依旧辖原属部队,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参谋长,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冯文彬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75师(师长张绍东,政治委员赵凌波,参谋长毕士悌,政治部主任周碧泉)、第78师(师长杨森,政治委员崔田民)、第81师(师长贺晋年,政治委员张达志)和一个骑兵团。方面军总兵力一万余人。
在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时,彭德怀主动提出:为保留井冈山的旗帜,应恢复红1军团番号,而将原红3军团列入红l军团序列,红10团、红11团、红12团编为红4师,红13团编入红1师。这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兵权的高尚品德,博得了党中央和全军的敬佩,也为红一方面军的顺利整编创造了条件。
象鼻子湾会师
11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1军团继续南下,准备和红15军团会合,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张闻天、博古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今子长县城),主持苏区后方工作。
两军会师就在眼前,毛泽东的心里非常高兴。到达象鼻子湾时,他召集部队进行会师前的最后动员:“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红1军团部队在象鼻子湾进行休整,准备与红15军团会师。11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与彭德怀前往设在甘泉县道佐铺的红15军团团部,与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等人共同商定打破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大计。
此刻,徐海东已于11月初率红78师南下,包围了张村驿、羊泉源、东村、套通(今北道德)等民团据点,并发起攻击。战斗刚刚开始,军团政治委员程子华派人骑快马给徐海东送来了信函:“毛主席今天下午要到军团部来,请徐海东同志速回军团部驻地。”徐海东见信后,大喜过望,马上命令部队暂停攻击,自己骑马飞奔军团驻地。刚刚洗完脸,毛泽东等人就走进了院子。
程子华刚要介绍徐海东,毛泽东已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徐海东的手,说:“是海东同志吧?你们辛苦了!”徐海东这位窑工出身的红军高级将领,见到了天天盼、夜夜想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心情非常激动,把一路上想好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傻笑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与众人一一握手,并给以亲切的问候和鼓励。毛泽东见众人拘谨,遂开了几句玩笑,大家才都感到轻松,消除了拘束。
徐海东、程子华向毛泽东等人汇报了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以及取得劳山、榆林桥战役胜利的情况。毛泽东高度评价了陕甘红军和红25军开辟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并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语,来形象地说明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发展红军的密切关系,说:我们军队打到哪里,根据地就发展到那里。我们现在到了陕北,根据地就建立在陕北。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部队的情况,并对照作战地图听取了红15军团反击国民党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计划。徐海东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对反“围剿”的设想做了汇报。毛泽东听得很认真,折起地图后,说:“按你们的部署打下去,先拿下张村驿,使苏区连成一片,打开红军向西出击的道路,我们再谈下一步的作战方针。”
红1、15军团在象鼻子湾会师时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
谈话结束后,徐海东返回前线指挥战斗。毛泽东对徐海东说:“给你一部电台带着,能方便些。”“我不会用,”徐海东老实地说,“有骑兵通信员就行了。”毛泽东微笑着说,“那可太慢了。不要你自己动手,需要联络时,你向电台工作同志说,他们会使用它。我等着你的胜利捷报!”
徐海东回到前线,立刻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已到达军团部的消息和毛泽东的指示传达到了全体官兵。红78师沸腾了,官兵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打下张村驿,迎接毛主席!”
当天深夜,红78师发起总攻,战士们奋勇爬上敌人两丈多高的围墙,经过激烈的战斗,全歼了守敌。战斗结束后,徐海东发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电报,向毛泽东报告了战斗胜利的消息。毛泽东马上复电,向参战部队祝贺胜利。
红15军团主力随即北返,到达象鼻子湾,与红1军团部队胜利会师。虽然天降大雪,但每一个红军战士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两军会师之后,部队进行整编。徐海东和程子华等红15军团领导人,热烈欢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指示,指示部队:我们虽然原来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但长期单独活动。现在情况不同了,有党中央直接领导,今后一切大政方针由党中央定夺,我们就照中央指示办,要执行好、贯彻好。他们要求全体官兵必须尊重和服从中央的领导,全体干部、党员要保持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保证不发生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那样的错误。徐海东并特别要求部队,中央红军是老大哥,我们一定好好向他们学习,要互敬互爱,亲如兄弟。
《大公报》对中央红军与红15军团会师以及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报道
徐海东文化不高,但党性坚定。中央红军刚到陕北,经费困难。毛泽东派人找到徐海东,要求借用两千五百元钱。涂海东立即找来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和财务科长傅家选商量,查国桢为难地说:“军团长,我们现在全部家底只有七千元,……”徐海东打断他的话,果断地说:“中央红军刚到,困难比我们多。我们要勒紧裤带,多为中央红军解决困难。”他决定,军团只留下两千元,其余五千元全部送给中央。中央供给部长叶季壮后来说:“这真是雪里送炭啊!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还像夏天一样,穿的是单衣单裤,难以抵御黄土高原强劲的西北风。现在穿上了棉衣,吃到了陕北老乡送来的小米稀饭。想想过去,丢掉了根据地,屁股都没有坐处,吃尽了苦头。许多同志想着想着,大颗大颗的泪珠就滴到捧着的饭碗里。”
为了加强红15军团的各级领导,根据徐海东、程子华的要求,西北军事委员会先后派周士第、王首道、冯文彬、张纯清、陈奇涵、宋时轮、黄镇、唐天际、杨奇清、毕土悌等军政领导干部到红15军团工作,有力地加强了红15军团的建设。红15军团则全力帮助红1军团解决人员、弹药等缺乏的困难。徐海东与程子华商议后,召开干部大会,要求每个连队抽出三挺机枪和若干枪支,以及部分衣物、布匹、医药用品等送给红1军团,并要求做到“三个不送”;不送缺损零件的枪支,不送变质药品,不送脏破衣服。红15军团同时决定,集中部分在芳山、榆林桥战役中入伍的战士,经过训练后,编入红1军团。
这种同志间的团结友爱和阶级情谊,使得两军会师后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大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即将到来的战斗。
奠基礼——直罗镇战役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和两支红军的胜利会师,令蒋介石如坐针毡。南奔北走一年多,围追堵截大半个中国,依旧无法“剿灭”毛泽东指挥的中央红军,反而使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与红15军团会合。他很清楚,如果不能迅速“剿灭”红军于立足未稳之际,那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很快就会在西北打出一片新的红色大地,最终构成对国民党统治的巨大威胁。因此,陕甘支队刚到陕北,他就严令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进兵“围剿”,务求不使红军落地生根。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10月2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代总司令张学良重新调整对陕甘苏区的“围剿”部署,集中东北军精锐5个师,分别由鄜县、合水东西对进,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围歼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具体部署是:以第57军四个师,由甘肃的庆阳、合水地区,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第67军之第117师由洛川北进县,尔后西进,打通由合水至鄜县的交通联系。
张学良的计划是:首先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线(合水至鄜县),并打通洛川、富县与保安之间的联系,然后构成沿洛水的南北封锁线(鄜县至保安)。在完成这两道纵横交错的封锁线后,再按南进北堵、逐步向北压缩的方针,消灭红军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的狭小地区。
11月1日,国民党军第57军在军长董英斌指挥下开始行动,部队稳扎稳进,步步为营,由西向东缓慢推进,先头第109、第111师于当日进占太白镇,第106、第108师随后跟进。第67军第117师则在军长王以哲指挥下,于6日由洛川到达鄜县。两路国民党军总兵力三万余人,而且均是张学良东北军的主力,是他看家的本钱,装备精良。
红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余人,兵力和装备都与国民党军相差悬殊。形势十分严重,如果让国民党军构成合水至鄜县、鄜县至保安的东西、南北封锁线,陕甘苏区就将被整体分割,不仅无法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现有的苏区也不能巩固,甚至于中共中央在陕甘地区立足也很困难,很有可能还得再次踏上转战的征程。
但是,毛泽东却非常镇定。大敌当前,他看到的不但是悬殊的力量对比和险恶的前景,更看到的是破敌的有利条件和胜利的基础。他认为:红军固然在力量对比中处于绝对下风,但也存在着众多有利条件,这就是:东北军背井离乡移至西北,受蒋介石驱使参加“剿共”作战,而自己的家乡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大官兵对蒋介石对日妥协、积极“剿共”的反动政策极为不满,士气低落;而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极大地鼓舞了陕甘苏区全体军民的胜利信心,增强了反“围剿”的军事力量,红军全体指战员士气高涨,一致要求以打胜仗来庆祝陕甘支队同红15军团的胜利会师;苏区广大群众拥护红军,反对国民党统治;红军具有丰富的反“围剿”作战经验,且处于内线作战,可以有效地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陕甘红军长期在陕北地区作战,熟悉当地地形,可以选择最有利的地域迎击敌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国民党军的装备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红军一方,因此毛泽东对胜利充满信心。
他仔细研究了敌情、地形,认为,国民党军进攻的关键是构建纵横交错的两道封锁线,而这两道封锁线的中轴线则是葫芦河。葫芦河成了敌我双方争取主动、夺取胜利的战略和战役枢纽。抓住了这一战略与战役枢纽,就抓住了国民党军“围剿”部署的致命“七寸”。只要能够在葫芦河沿岸消灭国民党军一部,则国民党军的整个进攻部署就会被打乱,红军向东、向西转向,都能灵活自如地发展胜利。
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将战役作战方向指向了葫芦河。他与周恩来、彭德怀周密筹划,决定将首战目标指向董英斌指挥的沿葫芦河东进部队。首先集中全部兵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将敌诱入既设战场,力争歼灭其一两个师,然后再视情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破敌之“围剿”,并向洛川、中部、宜君、宜川、韩城以及关中、陇东一带发展进攻。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毛泽东等人再三斟酌,并与徐海东等红15军团干部反复协商,最终确定了歼敌的战场——位于葫芦河中游,陇东通往鄜县、宜川的必经之地直罗镇。
大战悄然拉开帷幕。11月6日和7日,红1军团由甘泉以西的定边集、下寺湾先后进至富县西北之秋林子和甘泉西南之老人仓地区;红15军团则攻占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据点,扫清了预定作战地区内的敌军势力。同时,第15军团第81师继续围攻甘泉城,调动敌人东进。
但国民党军行动谨慎。遭受了劳山战役的惨败,更清楚毛泽东所率的红一方面军部队精于诱敌深入,内线破敌,曾在反“围剿”作战中屡挫国民党军的精锐之师,张学良严令部队不得冒进,以免遭受不测。董英斌遵命行事,第57军于11月1日占领陕甘边界上的太白镇后,即在太白镇、合水地区徘徊不前,构筑工事,搜集粮食。
红1军团和第15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合影。
左起:王首道、罗瑞卿、杨尚昆、程子华、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邓小平。
11月12日,红1军团进至直罗镇东北的九原、上高地、套通地区,第15军团主力进至直罗镇东南张付驿、桃花岭地区。毛泽东令部队耐心隐蔽待命,同时令第81师加紧对甘泉之敌的围攻,促使敌人判断失误,让第57军放胆东进。
双方僵持达半个月之久,张学良这位西北“剿总”终于上当,断定红军主力正位于甘泉城下,命令第57军立即东进。11月17日,第57军以一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继续沿葫芦河向鄜县方向前进。19日,第57军所属第109师并指挥第111师第632团进至黑水寺,董英斌率军部及第111师主力、第106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
久盼的战机终于出现。毛泽东于18日在张村驿主持召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做战役动员与部署。毛泽东详尽地分析了敌情,然后给大家讲了《水浒传》中武松打洪教头的故事。他说:“武松打洪教头,不是先冲过去,而是先后退两步,这是为了避其锋芒,握紧拳头,发现弱点,一下击中对方的要害,直罗镇战役的部署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引进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不备,消灭敌人的主力。”生动的比喻,严密的部署,使众人豁然大悟,尽悟毛泽东的破敌之策。彭德怀也对各级指挥员提出了严格要求:抓战机要准,打敌人要狠,一定要打出我们工农红军的威风,坚决歼灭敌人。
会后,毛泽东、彭德怀组织两个军团的干部前往直罗镇,现场确定作战部署。这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向东的大道穿镇而过。镇北是一条流速缓慢而平静的小河。镇东有个旧寨子,房屋已经全部倒塌,但寨墙大部完好。整个地势如同一个口袋,非常利于打伏击。众人看后,笑逐颜开,对胜利更加充满信心。
众人都在议论,彭德怀却严肃地绷着脸,不多说话,只是用望远镜细细地察看地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忽然,他走到了徐海东的跟前,指着小寨子说:“如果敌人占领了它,就会把它变作一个据点,可能会给我们的进攻造成麻烦,要把它平掉!”
徐海东马上说:“这个好办,今天晚上我派一个营,把它彻底毁掉!”并当即向一位团长下达了命令。
现地勘察后,毛泽东、彭德怀确定了战役计划:主力集结待机,红15军团以一个连在阎家村北山担任警戒,与国民党军接触后,节节抵抗,把其先头部队第109师引进直罗镇,然后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两面夹击,求歼敌于直罗镇地区。
19日下午,红1军团进至直罗镇东西的石咀、凤凰头、上下莫河地区集结,并于安家川、直罗镇以北山地开设观察哨,直接观察敌人的行动。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亲自到观察哨观察国民党军动向,于19日晚向毛泽东、彭德怀报告:敌109师向直罗镇前进时,可能会先占领和巩固北山寺北端高地,不太可能长驱直入直罗镇,建议红1军团除以一部分人员进行侦察外,主力20日继续隐蔽待机,何时发起攻击,如何进行攻击,依敌军进展情况再最后确定。谨慎细致,是林彪指挥作战的一大特点,他也是这样估计敌人的,认为国民党军第109师不敢冒进直罗镇。可是这次他高估了他的对手。
国民党军第109师师长牛元峰是张学良的亲信,狂妄自大,董英斌都不得不让他三分,更没有把红军放在眼里。虽然董英斌再三嘱托他要稳扎稳进,牛元峰却坚持要经直罗镇快速北进,加上红军派出的诱敌分队一打就退,更使他认定红军是抵挡不住,怯战退走,对部属说:“我们早走晚走,怕什么?那么胆小,还打什么仗!老子一个师都不怕,他董英斌指挥四五个师倒被红军吓得像个娘们。”他指挥部队一路猛追红军诱敌分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于20日16时进入了黑水寺、直罗镇。进了镇子后,牛元峰见没有红军更是得意忘形,一面向西北“剿总”发电“报捷”,一面下令杀猪宰羊,大摆筵席,犒赏全师,庆祝“胜利”。
牛元峰就这样被毛泽东牵住“牛鼻子”,顺从地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20日16时,彭德怀、毛泽东定下决心:“21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师至两师。”并做出了具体部署:红1军团于21日拂晓前到达袁家山附近展开,以两个师自北向南进行主要突击。第一步攻占直罗镇北山,歼灭该处之敌,尔后协同红15军团夺取直罗镇。另以一个团在直罗镇东北,协同葫芦河以南之红15军团一部,阻止敌军沿葫芦河东窜,以一个团进至老人山方向,断敌先头师与安家川后续部队的联系,阻敌西逃,并打击可能来援之敌,以侦察连向黑水寺佯动。第二步视战役发展情况,准备歼敌后续部队。
红15军团主力(今第81师)于21日拂晓前到达直罗镇以南地区展开。第一步自南向北进行突击,歼灭直罗镇南山敌人后,立即向直罗镇发起进攻,协同红1军团歼灭该敌。第二步视情况发展,准备协同红1军团作战。
红15军团第81师,除以第241团及军团一个骑兵连继续围困甘泉之敌外,师部率第243团在中(部)宜(君)独立营、地方游击队配合下,积极牵制鄜县、中部等处之敌,阻止东路敌军之可能增援。
红军各部连夜行动。在牛元峰和他的部下酒足饭饱、昏昏酣睡的时候,红1军团和红15军团主力在夜色掩护下,悄悄地将直罗镇围得水泄不通。战斗胜负关系到红军的前途命运,因此,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在红1军团指挥战斗,彭德怀则在红15军团指挥战斗。
21日拂晓,天空飘起了小雪,红l军团和红15军团主力突然发起进攻。在红1军团方向,红2师、红4师主力和红13团从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展开猛攻,红4师一个团插向安家川以东高地,断敌退路;在红15军团方向,红75师两个团及红78师一个团,从西南、南、东南方向冲向直罗镇。各路红军如数把利剑,迅速刺进了敌阵,很快将敌军分割、包围。
国民党军在红军的突然打击下,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很快被红军歼灭一部。但第109师毕竟是东北军的主力,在经过了最初的混乱后,重整队势,发起凶猛的反击,力图打通各部联系。牛元峰如一头落入火阵的蛮牛,赤膊上阵,率部左冲右突。红2、红4师并肩突击,攻占镇北高地,打垮敌军四个营,冲向镇子。但第109师第626团团部仍带一个营固守在一个高地上。
毛泽东伫立直罗镇后山的一棵梨树下,密切注视着战局的发展。见红1军团各部都在与敌僵持,拿出铅笔,在一张纸条上写道:“陈赓同志:命令你团立即向敌626团团部发起攻击,务必歼灭之。现有四团两个连协助你们,注意联络。毛,21日9时半。”然后把手中铅笔往空中一挥,对林彪派出向他报告战斗进展情况的参谋,斩钉截铁地说了两句话:“告诉你们林军团长,我要的是歼灭战,不要击溃战。”
红13团团长陈赓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投入进攻,消灭了第626团团部及一个营。在此期间,红15军团也在彭德怀、徐海东的指挥下,攻占了镇南高地,在红1军团主力协同下,突入了镇内。激战至12时,红军攻占直罗镇两侧的高地,国民党军109师大部被歼。
牛元峰率残部五百余人,退入镇东南之土寨内,重新垒起石头作为工事,固守待援。红军将土寨包围,并展开政治攻势,喊话要求敌军投降。牛元峰却在寨内破口大骂,拒不投降。红15军团连攻数次,但因缺乏火炮,火力不足,未能奏效。徐海东没有想到战前派出的部队没有彻底平毁寨子,让敌人可以利用,想起当时彭德怀的指示,非常后悔自己没有亲自监督检查。他绝不允许红15军团在两军会师后的第一仗中出现纰漏,决定再次组织进攻,坚决拿下寨子。部队正在准备,周恩来到了阵前,听取汇报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土寨内的情况,胸有成竹地说:“让部队停止进攻。敌人已经是瓮中之鳖,不好攻就暂且围着它。寨子里既无水又无粮,他撑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逃跑的,那时你们就可以在运动中消灭它。”
国民党西北“剿总”接到第109师被围的消息后,张学良心急如焚,于21日22时令董英斌率第111、第106师火速增援直罗镇,解第109师之围;令鄜县西进的第117师加紧向羊泉镇、张村驿前进;令中部地区的第38军第17师进至公家原、丁家原,策应第57军及第117师作战。22日上午,国民党军第57军部队开始行动,第111师沿安家川北山向红军发动进攻,第106师由黑水寺沿老人山向红军右翼实施迂回,但其余两路部队按兵不动。
毛泽东早已把目光由直罗镇转向了增援之敌,决心抓住各路敌军协同较差的弱点,集中红军主力,以各个击破的战法,首先歼灭西线增援之敌。因此,他留下周恩来、彭德怀在直罗镇坐镇指挥第15军团主力围歼残敌,亲率红1军团迎击增援之敌。不料,第111师在安家川以东地区与红1军团一经接触,董英斌就命令该师向西退至黑水寺地区,向第106师靠拢。红军歼灭援敌的计划未能实现。
董英斌竭力避战,毛泽东则不依不饶,穷追不舍。根据两天来的战况,毛泽东认为第57军已是惊弓之鸟,红军必须迅速抓住战机,乘胜扩大战果。因此决定主动出击,以“包围黑水寺,整个解决董英斌”为基本方针。23日8时,毛泽东确定了新的作战部署:以红1军团主力进至黑水寺东北之韩家河、甘沟门、王家庄地区,准备对黑水寺实施进攻;以第1团、第13团及军团侦察连,由聂荣臻率领,由北面实施迂回,进至黑水寺以西的龙益湾、王家角以北地区,阻敌西逃,并打击由西来援之敌;以红15军团主力秘密进至黑水寺以北,控制黑水寺至太白镇之间二三十公里的地区,断敌退路和阻敌援兵,确保孤立董英斌部。另外,以羊泉镇、道佐铺两地游击队逼近鄜县,大造声势,摆出红军主力马上要攻打鄜县的姿态,牵制、迷惑敌人,袭扰第67军后方,阻止其可能的西援。
可是,董英斌实在是被红军打怕了,特别是第109师全军覆没,令他心惊胆寒。就在红军调整部署之时,董英斌率第106、第111师及军部逃往了太白镇。毛泽东下令部队三路追击。24日,红1军团部队在聂荣臻指挥下,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追歼国民党军第106师第617团。
一直被红15军团部队包围在直罗镇土寨内之国民党军第109师残部已经陷入了绝望的境地。牛元峰虽对部属恩威并施,但寨子里缺粮无水,增援无望,很快就无人再听他指挥。无奈之下,牛元峰只得在23日午夜率部突围。红15军团穷追几十里,于24日上午在直罗镇西南的老牛湾将之包围。卫土要掩护牛元峰逃命,牛元峰当初将话说得太大,自觉无颜再见袍泽,掏出手枪给随从副官,说:“我姓牛,这里是老牛湾,这是老天容不下我。天意不可违,我走不了了,你帮我做个了断。”老牛湾便成了牛元峰的归天之处。
董英斌率部退守太白镇后,紧急加固工事,重兵固守。敌军猬集一团,红军不易攻克。毛泽东从来反对作战中的死打硬拼,遂指示聂荣臻在前线释放几个俘虏军官,让他们转告东北军领导人,只要东北军同意反蒋反日,与红军停战,红军俘虏东北军的人员和缴获的枪支可以如数归还。
随后,毛泽东指挥方面军主力撤出战斗,挥师向东,寻歼由鄜县西进的国民党军第117师。但在红军东进途中,第117师得知第57军后撤的消息后,急速退回了鄜县县城。红军遂结束战役,主力集结羊泉镇以北地区转入休整。
直罗镇战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一个师零一个团,毙国民党军师长牛元峰、团长石世安、郑树藩以下一千余人,俘虏五千三百六十七人,缴枪三千五百余支(挺)。在战斗中,原红8军团政治委员黄甦勇牺牲。东北军被俘人员经过教育后,大多被予以释放,对红军以后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苏区的巩固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正如毛泽东后来评价的那样:“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会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同时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胜利,标志着红一方面军彻底结束了无后方的长途转战,开始进入了壮大发展的新时期。而陕甘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则为尔后的工农红军各大主力会师西北,最终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