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6年09月20日08: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声明:本文原载于《党史纵览》2016年第7期,系《党史纵览》杂志社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编者按:7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为迷惑敌人向东行动,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突围。最终,中原突围取得成功,皮定均部也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为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特开设专栏,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国共双方达成的停战协定,调集重兵将我中原军区部队团团围住,准备一举歼灭,全面内战就此爆发。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旅长皮定均的领导下接受了掩护主力越过平汉线向西突围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该旅与主力背道而驰,向东突围,一路艰苦转战,行程1000余公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皮旅”中原突围,威震华夏,青史留名。
临危受命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决定发动全面内战。他们把目光首先盯住了地处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的我中原解放区。这里是蒋介石向西北、华北运兵的重要通道,战略枢纽地位十分突出。为了争取战役主动权,蒋介石从1946年初开始,陆续调兵遣将,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到6月下旬,兵力增加到10个整编师、25个旅约30万人,将我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压缩在以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为中心的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蒋介石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制定了26日开始围攻、7月1日发起总攻击、48小时内一举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的计划。战争一触即发。
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急电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在敌实施总攻前迅速突围。
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立即实施突围作战计划:主力分为南北两路,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二纵队主力为北路,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除第一旅以外的一纵队其余部队为南路。要求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于29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待主力越过平汉路后,再自行安排突围。
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安徽金寨人,1914年9月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边区的斗争。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分区司令员,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皮定均的指挥下,英勇善战,尤以善打恶仗、硬仗闻名全军,所以被称作“皮旅”。
考虑到在这次突围中皮旅的掩护行动事关重大,6月24日下午,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把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叫到纵队司令部,特别交代:“主力今晚就开始向西行动。你们赶紧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主力的行动方向。主力越过平汉路,就是突围的初步胜利。在掩护任务完成之后,第一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行动方向,或西追主力,或就地游击,或回豫西,去太行,或南渡大江,或向东突围。”王树声郑重地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光荣的任务。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是对你们最大的信任。你们在豫西敌后活动了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的经验,一定能战胜敌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皮定均向来是接受任务不讲价钱的,他和徐子荣代表全旅指战员向王树声表示:“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掩护任务,我们一定以战斗的胜利,回答党对我们的信任。”王树声满意地点点头。可是话虽这么说,以一个旅7000人掩护5万多人转移,风险太大,凶多吉少。王树声看着自开辟鄂豫皖根据地以来一直跟随自己的爱将,心中难免一阵酸楚。他沉重地低声说:“旅的几位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换装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
成功诱敌
皮定均和徐子荣接受任务回到旅部后,立即召开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制订掩护主力突围和完成掩护任务后全旅的突围方案。会上,皮定均要求全旅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拖住敌人,誓死完成掩护主力突围的光荣任务。鉴于主力西撤,全旅分布在整个东线50多公里宽的防御阵地上,几十万敌人对付他们几千人的一个旅,如果硬拼,必将全军覆没。皮定均指示各团,绝不能和敌人死缠烂打,拼消耗,我们拼不起;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敌人兜圈子,迟滞敌人西进的速度,尽量减少自己的伤亡。
当天晚上,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佯装作出积极行动的姿态,前沿部队继续加固工事,摆出御敌阵势;同时采用疑兵之计,抽出一批部队,趁黑夜悄悄西移,第二天白天,则大摇大摆、川流不息地向东开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突围的阵势,以迷惑吸引敌人。为了加强诱敌效果,皮定均还派出侦察员化装成老百姓,到敌人那里去偷看工事,到敌后查看地形,并向当地人打听进入大别山的路线。这些消息很快就让潜伏到包围圈内部的国民党特务查知,敌人据此判断,种种迹象表明,我中原军区主力正准备向东突围,进入大别山。一直到25日夜,敌军仍在东线加强戒备,严阵以待。
而在皮定均安排这一切的同时,中原军区主力已从24日就开始秘密集结,向西突围。敌人的误判,为中原军区主力转移,兵不血刃地争取到两天宝贵的时间。
直到26日,敌人发现我中原军区主力正在向西移动,惊呼上当,遂以数万之众,兵分3路,从东、南、北3面,向皮旅阵地发起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从白雀园南北两翼突破皮旅防区,打通西追我军的路线。敌人轻重火力发狂似的向皮旅阵地倾泻下来,阵地上一片火海。
皮定均临危不乱,指挥部队沉着应战,抗击着几十倍于己的敌人。一团坚守在沙窝、白沙河一线,二团坚守在白雀园东北一线,两个团相互配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利用野战工事节节抗击,死死地黏住敌人,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下午,电报传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越过平汉线。皮定均成功地实施了诱敌计划,完成了3天的阻击任务。后来,北路军一部抵达陕南,创建了鄂豫陕边游击根据地;王震率三五九旅进入陕甘宁解放区。南路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了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中原军区主力全部顺利突围。
黄昏时分,皮定均命令部队全线反击,击退当面之敌;然后迅速向沙窝中心地点靠拢,再选择方向安排自身突围。
跳出包围圈
早在大部队行动之前,中原军区曾为皮旅突围设计了3个去向:一是西追军区主力,二是原地打游击,三是向东突围,到苏皖解放区与华中部队会师。皮旅的指挥员以大局为重,毅然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突围方向——向东到苏皖解放区。他们深知,这条路线山高水险,有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和无数道封锁线。但只有向东,和主力背道而驰,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敌人,减轻对主力的压力。旅政委徐子荣提出了自己的突围计划:完成掩护任务后,先虚晃一枪,佯装向西追赶主力一天或半天,随后隐蔽起来,闪过敌军的锋芒,出其不意地来个回马枪,向东前进,使敌人一时搞不清我军的动向。
为了保证孤军行动的安全,皮定均事前抽调了100多名具有丰富侦察和作战经验的骨干,组成一支精干的便衣侦察分队,作为整个部队的先行探路者。每人配备1支手枪和1支冲锋枪,还专门配备2门电话机,窃听敌军的电话通信。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26日晚,一场瓢泼大雨让人无法辨识方向,皮定均感到机会来了,立即命令部队撤出阵地,向西北方向移动,到事先计划好的距白雀园几十里路的刘家冲隐蔽集结。
敌人紧追不舍。为了迷惑对方,皮旅向西追随主力10余公里,之后悄然东返,在27日天亮之前进入刘家冲,钻进黑松林隐蔽下来。
刘家冲是一个小丘陵,山势平缓,森林茂密,只有6户人家,是潢(川)麻(城)和商(城)经(扶)(今新县)两条公路的交汇处。头一天下午敌人还控制着刘家冲,因为这里没有大山隐蔽,又处在交通十字路口,敌人认为这里不大可能隐藏部队,所以黄昏时分就撤走了。可是,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皮旅利用敌人骄傲麻痹的心理,大胆在此隐蔽下来。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在四周布置警戒哨,严密封锁消息。部队露宿在树林里,不生火做饭,不吸烟,捂嘴咳嗽。骡马全部扎紧嘴巴,不让嘶鸣。
敌人从白雀园一路追来,突然发现皮旅几千人马神秘失踪,感到莫名其妙。敌人分析,经过3天较量,共军已损失惨重,残部一定向西尾追主力而去。于是,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沿着大路向西开去。汽车马达的轰鸣声、人喊马叫的嘈杂声,让躲避在离路边不足500米的黑松林里的人们听得真真切切。
皮旅在黑松林里蹲守了一天一夜。28日凌晨,当国民党军向西在泼陂河、白雀园等地搜寻皮旅时,皮旅几千人马突然从刘家冲杀出,以神奇的速度向东插到敌人后方,当夜宿营于经扶(今新县)东南的易家田铺。29日拂晓,当敌整编第七十二师扑向易家田铺时,皮旅却来个90度大转弯,直插黄土岗、福田河之间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抵鄂豫边界的敌小界岭封锁线。
小界岭位于白雀园东南,是出入鄂豫两省的必由之路,是一个重要的制高点。原先,国民党军在此驻扎重兵,修起许多碉堡,阻止我军东进。而此时的小界岭,大部分驻军已被调出,全力以赴向西追击我军,皮旅畅通无阻地通过了关口,大踏步地向东开进。
国民党军急令进攻我主力的部队调头东来,又将四十八军布防于岳西、舒城、潜山,并从阜阳、安庆抽调两个师,到商城、金寨一线堵击,形成一个口袋形,妄图将皮旅歼灭在大别山东麓。
皮旅健儿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6月30日,在河南省商城县境内的小山村瓦西坪,击退敌七十二师三十四旅一OO团和地方保安团的进攻,抢越豫皖边之咽喉大牛山;7月1日攻占豫鄂皖3省的交通要道松子关,进入大别山腹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吴家店休整
7月3日晚,皮旅到达大别山中心地带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县)吴家店附近。当时,吴家店有个敌人乡公所,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真要打起仗来,他们凭险固守,也会给我军造成伤亡。皮定均决定智取。他把侦察队长找来,吩咐说:“你们可先派两个手枪便衣班冒充国民党军的特务队进村,把乡公所人员稳住,其他人员在吴家店周围主要路口和山头上隐蔽起来,待大部队快到达时,再采取行动把乡公所人员扣起来,缴他们的枪……”侦察队依计行事,顺利攻占了吴家店。
吴家店及周边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商南立夏节起义发生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皮定均的家乡,群众基础好;地处大别山腹地,地形隐蔽;正值雨季,经常山洪暴发,交通中断,敌军难以追击。在这里,皮定均等人看到,经过几天来的行军打仗,指战员们都很疲劳,带的干粮也已吃完,出发前准备的草鞋早已磨烂,于是决定,利用吴家店的有利条件休整3天,筹集粮草,查明敌情,再继续东进。
为了解决部队的粮食困难,皮定均让侦察员把吴家店的国民党乡长带来,向乡长询问了周围的民情和敌情。他命令吴家店的乡长给南边的两个乡打电话,声称国军要来这里运粮,但这里粮食库存不足,要那两个乡长立即带人把粮食运过来。当天晚上,一个乡的乡长就带领挑着大米的老百姓赶到吴家店,另一个乡长第二天早晨也带着粮食心急火燎地赶来了。这一次,部队意外收获了100多担大米,暂时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此外,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部队又很快找到了敌人的几个粮食仓库。皮定均立即开仓放粮,把大部分粮食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一部分充作部队军粮。群众欢欣鼓舞。
经过几天休整,部队体力有所恢复。当地群众纷纷主动为战士们缝补衣服、做军鞋、做干粮,完成了每人一双布鞋、两双草鞋和5天干粮的准备工作。7月7日,在绵绵细雨中,指战员们告别乡亲,继续向东挺进。
冲破封锁线
皮旅离开吴家店后,经土地岭、西界岭、黄栗杪、漫水河、黄氏河,7月9日抵达安徽霍山县大化坪。10日,皮旅前卫二团在青风岭与敌安徽挺进纵队第二团遭遇。
青风岭,山高坡陡,森林茂密,南面与高耸入云、地势险峻的天柱山相连,人马无法通行;北面是飞流直下的淠河支流,水势凶猛,深不可测。当时,敌挺进二团约2个营的兵力已抢先据守青枫岭山顶,居高临下,严密封锁了通往山上的唯一道路。前有守敌,后有追兵,若不坚决消灭青枫岭的敌人,部队将无法继续前进。经观察地形,皮定均当即决定:一团担任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二团从右翼轻装上山,迂回到敌人侧后强攻。命令一下,指战员们立即行动起来。担任主攻的二团二营的战士们攀上几丈高的悬崖,穿过荆棘丛生的林间小道,用绑腿带子吊上峭壁,用柴刀、刺刀辟出一条通道,登上山顶,出其不意,从侧后杀向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两小时激战,我军成功地占领了青风岭,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9人,打开了前进的通道。
突破青风岭的当晚,皮旅到达大别山东陲门户磨子潭。
磨子潭位于淠河西岸,下游30里就是佛子岭。这是一个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的小村庄。根据侦察员提供的情况,皮定均得知,敌四十八军已派出部队赶来截击,半夜可能到达磨子潭。四十八军一部也已在附近地区构筑工事,企图阻击我军前进。皮定均当机立断:赶在敌人到来之前,从磨子潭迅速东渡淠河,打破敌人的封锁;命令三团派出一个营,用刚刚找到的5条小船先渡过河去担任警戒,并令工兵排立即收集材料,赶搭浮桥,帮助大部队渡河。
三团一营过河后,迅速占领岸边制高点,严密警戒。随后,三团全部过河。可因河水暴涨,工兵排三次架桥未成。于是,又挑选了一名水性好的同志,身缠一根铁丝,想先游过去,将铁丝拴在对岸树桩上,以便架桥。可是他几次游到河中间,都因水势过猛而被迫返回。最后又改用划船将铁丝牵过去的方式,但船刚划到河心,铁丝就断了。
时间越来越紧迫。旅领导决定徒涉过河。同时安排由工兵排和老乡们组成的渡船队,先将随队转移的女同志和小孩护送过河,并继续寻找新的渡口。
在老乡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水位较低、可以徒涉过河的渡口。凌晨1时许,正当部队陆续渡河之际,敌人占据了磨子潭正面大山,并以密集火力扫射。河东警戒分队与敌展开激战,以全部火力压制敌人,猛烈的枪炮声震得地动山摇。一些身材高大的同志立即跳入河中,手挽着手结成人墙,让战友们攀住他们的身体横渡淠河。最终,皮定均和勇士们冒着弹雨,强渡淠河成功。
部队全部渡河后,迅速向东南挺进,摆出了欲进攻安庆的战略态势。大约行进了十几公里,侦察员跑来报告:“敌四十八军主力正从桐城向我迎头奔来。”皮定均略加思索,立即传令部队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向北疾进。7月12日袭占了大别山东麓的毛坦厂,决定从这里离开大别山,冲破敌人在大别山的封锁线,进入皖中平原。
飞兵传捷报
占领毛坦厂后,皮旅得到情报,国民党军正调集3个正规师和10多个保安团,在皖中平原布置几道防线进行堵击。旅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坚决、果敢、快速地抢在敌人部署就绪之前,连续5昼夜急行军,横跨皖中千里平原,到达苏皖解放区。
13日晚,月光如洗。部队如同一股铁流,从大别山上奔涌而来,沿六安合肥公路向东疾驰,一路势如破竹。15日攻占肥西的官亭镇,16日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18日夜,皮旅以神速跨过淮南铁路,进入定远地区池河镇,将赶来堵击的敌整编四十八师一三八旅远远地甩在后面。
7月19日,皮旅进抵津浦路西红心铺一带,距津浦路仅40多公里。越过津浦路,只有半天的路程即可到达苏皖解放区。可敌人已在津浦铁路沿线的明光、管店、三界和张八岭大小车站部署了大批军队,进行拦截。根据敌情变化,旅领导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折向东南,于张八岭以北、张老营车站以南的石门山附近冲过津浦路。
20日凌晨,二、三团和旅直属机关秘密快速地通过铁路。当一团过路时,敌一列装甲火车从滁县赶来截击,把一团切成两段。与此同时,从明光,管店和滁县出动的敌人,分5路从两翼运动过来,形成钳形攻势。危急时刻,皮定均命令三团控制铁路东侧有利地形,阻击敌装甲列车;令二团以轻重机枪火力参加战斗。一团随即边打边进。经过近3小时激战,将敌击溃。当部队行进至明光三界东北中嘉山附近时,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后来,皮旅被编入华中军区第十三旅,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自中原突围以来,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皮定均的领导下,从6月27日至7月20日,孤军转战24昼夜,横跨鄂豫皖三省,历经23次大小战斗,克服崇山峻岭、暴雨洪水等艰难险阻,冒着酷暑,忍饥挨饿,行程1000余公里,除掉队、失散、伤亡2000余人外,以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
中原突围成就了皮定均将军的一世英名。在我军历史上,以部队主官姓氏命名的部队众多。历数其中,皮旅当为最出名者之一。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皮定均按资历,原报少将衔,毛泽东得知情况,有感于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的突出贡献,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此事被传为佳话。
频道精选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