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4年底,长征红军在粤赣湘交界的巍峨群山中艰难西进……

任敌围困万千重 撕开三道封锁线

李磊 陈成智

2016年09月22日13:39    来源:海南日报

湖南宜章县白石渡镇白石渡村,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本报特派记者 陈元才 摄

“你们等一下!”74岁的邝伟弓着腰,快步往不远的家走去。

两分钟不到,他拿回来一张已经有些发黄的报纸《今日宜章》。那是一份12年前的报纸,邝伟收藏它,只因上面有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文章。

9月20日上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琼崖儿女长征路”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南省宜章县白石渡镇白石渡村,这个小村见证了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历史。

粤赣湘三省交界处分布的大庾岭、骑田岭等崇山峻岭,巍峨屹立,绵延数百公里不断。当年在红军到达湘江前,国民党军队在这里精心布下三道封锁线。

一路所见所闻,皆堪称传奇。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在长征时担任政治宣传工作的原中顾委常委陆定一在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后欣然题诗。其中提到的“新田打胜仗”,指的就是江西信丰县新田镇打的“长征路上第一仗”。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江西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

新田镇百石村是经过信丰县的必经之地,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后的第一仗就在这处小山坡上打响,战斗中,红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

在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坡旁,我们找到了烈士的墓地,6米高的墓碑上,张震将军题写的“洪超烈士之墓”字迹遒劲有力。

这场胜仗全歼数百名敌军,随后,中央红军在赣县的王母渡,信丰的古陂、新田之间突围,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继续向西进发。

巍峨群山中的刺刀见红

采访团从信丰县出发继续西行,接下来行进的道路并不轻松。

在无人机高空拍摄视野里,我们发现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一诗中,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描述这里的地形,十分形象。

这种高空视野下的“细浪”,在地面上看,却是望不到头的群山,即便是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我们,在前往下一处采访地时,也用了整整半天时间,何况是携带着从中央苏区带出的大量辎重的红军?

顺着蜿蜒山路一路向西,在广东省仁化县21公里处的G106国道旁,矗立着一座高约20米的红军烈士纪念碑。1934年的11月2日,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铜鼓岭阻击战。

纪念碑基座下的石刻碑文上,述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这是一场白刃战,红军以牺牲一百多名指战员的代价,成功阻击从广州增援仁化县的敌人,也确保另一支部队突破敌人设置在仁化县的第二道封锁线。

为了缅怀这些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2007年仁化县政府重修纪念碑,告慰英灵。

古村祠堂中的运筹帷幄

采访团越过粤北山区的崇山峻岭,继续西行,进入湖南宜章县境内。

宜章县白石渡镇白石渡村里,有一座青砖砌墙的古祠堂,正门上方的青石上镌刻着“清白堂”三字,这就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同治五年的邝氏宗祠。

1934年11月15日,红军就是从这里突破国民党沿粤汉铁路湘、粤边界布设的第三道封锁线,并攻打下宜章县城。清白堂便是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的指挥所。

白石渡小村依旧保持着80年前原有的面貌,粤汉铁路在小村前穿过,只是如今,铁轨上运行的列车已经变成了呼啸而过的和谐号动车。

每有来访者,热情淳朴的村民都会向他们讲述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在小村住下,指挥战斗的故事。看到记者,村民邝伟更是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吃郴州的豆腐喝白石渡的酒,初一唱戏到十五’这句老话说的就是白石渡的繁华。”邝伟告诉记者,白石渡自古作为交通要冲,繁华毋需多言,而红军当年在此驻扎,却秋毫无犯,留下诸多佳话,不少村民和附近粤汉铁路工人都在此处参加了红军。

追击者16年后兵败琼岛

一路上,翻阅党史,聆听讲解,国民党将领薛岳的名字频繁出现。

1934年年底,红军在粤北山区突破三道封锁线之时,作为红九军团三师七团政委,海南万宁人庄田与大部队一起,正在薛岳的追击下,一路上艰难前行。

那时,作为追击者的薛岳,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踌躇满志。但他的围追堵截未能阻挡红军远征的步伐。

长征胜利后,庄田奉命返回海南岛,带回了与中央恢复联系的一部电台,为日后琼崖纵队的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史有时十分吊诡:薛岳万万没想到,16年后,恰恰是他,未能成为国民党军守住海南岛的“救命稻草”。

1950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薛岳奉命在海南岛也构筑了三道防线——号称“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妄图最后一搏。

在琼崖纵队的协助下,短短半个月,人民解放军从琼州海峡打到琼岛最南端,“伯陵防线”土崩瓦解,薛岳在解放军的追击下从海南岛逃往台湾。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