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重温长征故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突破天险腊子口,为红军在陕甘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初秋,记者来到腊子口战役旧址,感受红军打赢的这场生死战——

勇往直前,雄关险隘见证英雄气概

2016年09月25日13:1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勇往直前,雄关险隘见证英雄气概

  昔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如今已成当地连接外界的致富通道。

  记者 王卫东摄

  从四川若尔盖红星乡出发,顺着白龙江一路向东,便进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蓝天白云下,沿江的藏族村落在青山绿水间时隐时现,处处是美景。

  然而,在1935年这个时节,刚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红军将士,无暇欣赏美景。因为前方不远,天险腊子口如一只“拦路虎”,横亘在红军北上甘肃的必经之路上。

  在藏语中,“腊子”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沿腊子河逆流而上,天险很快呈现在记者眼前:大山仿佛被一把巨斧劈开,在两面高达5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间,形成一个长约百米的甬道,腊子河从中咆哮奔腾而过。同行的迭部县人武部部长杜宁介绍,为了修通公路,这个隘口已被炸宽许多。红军长征来到时,腊子口底部宽不过30米,河上一座小木桥是两山间唯一连接点,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当地传唱的民谣曾形容“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

  高大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静静地矗立于谷底,铭记着当年红军是以怎样一种气势攻坚克难扫除这只“拦路虎”的。“天险只是其一,更要紧的是敌人有重兵把守。”杜宁说,红军进入迭部后,敌人立即从各地调集兵力进驻腊子口:桥头筑有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堡垒。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县驻扎的4个团随时准备增援……显然,敌人已经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记录着聂荣臻元帅在回忆突破天险腊子口时的一段话,“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前进路上就算再险再难,红军也会勇往直前,这样的奇迹在长征中已经发生过多次。1935年9月14日,毛泽东在距腊子口不远的茨日那村一座小木楼里,听取红一军团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汇报后,向他们下达了“3天时间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纪念馆的幻影成像技术,向记者再现了红军用血肉之躯夺取胜利的壮烈场景。9月17日下午,红四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进攻,然而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成功。狡猾的敌人凭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固守,等红军接近桥边时,就猛烈开火,投下一大堆手榴弹。战斗持续到半夜后,红军果断兵分两路,四个连继续正面强攻,两个连攀登悬崖绝壁,向敌后迂回,袭击山顶守敌,一举扭转了战局。

  夺占最后一道天险后,红军北上一片坦途。“如果当时红军哪怕有一丝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恐怕就难以拿下腊子口。战斗中,毛泽东靠前指挥,不时下达命令,多次询问战况,足见红军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信心。”迭部县县委副书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馆长俞春广有感而发,“其实开展党的事业也一样,不坚决扫除前进路上‘拦路虎’,就无法取得实在成效,有可能会损害党的事业。”

  纪念馆前,一条从腊子口穿山而过的柏油公路,川流不息将甘、川两省紧密相连起来,把粮食、木材、山货等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使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改善。当年红军勇往直前夺取腊子口的精神,已成为激励迭部人民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采访结束,返程经过合作军分区时,得知官兵刚刚参加完甘肃省军区“百连千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比武中,省军区300多个分队(连队)、1400多个基层武装部将腊子口战役中夜战奇袭、声东击西等战法融入岗位练兵比武中,激发了广大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的热情,探索了支援保障力量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的训练路径。

  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勇者敢攀登。在军分区蹲点检查的一位省军区领导谈到,如今,改革强军正向纵深推进,在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中,我们在思想观念、实战化训练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只有拿出突破腊子口的意志、胆略和魄力,勇往直前,才能扫除一个个强军征途上的“拦路虎”。(王卫东 严贵旺)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