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15:21 来源:海南日报
贵州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记者 陈元才 摄
兵者,诡道也。
如果要问红军长征最经典的成功战例是什么,四渡赤水几乎会毫无悬念地当选。
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这些蕴含着中国军事智慧的作战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令人击节赞叹!
“10个人围着你,你却能跑出来!”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小灵如是说。
面对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湘江战役后仅剩下3万多人的红军却能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千里,成功杀出了包围圈,成就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青杠坡战斗催生一渡赤水
四渡赤水,原本不在党中央、毛泽东计划之内,甚至第一次也不是。
从地图上看,在贵州西北边境,赤水河自南向北流经茅台、二郎滩、太平渡、土城等地。河的北部即是横亘的长江,西边即是四川、云南边境,东南方向是遵义、贵阳。
土城县,是红军一渡赤水之地。1935年1月28日,在当地青杠坡,红军遭遇了一场恶战。青杠坡战斗遗址纪念馆讲解员高红芳告诉我们,国民党军一度逼进,距毛主席坐镇的指挥所仅几十米!
原来,在遵义重整旗鼓后,红军计划北上拿下土城等地,再北渡长江,一举摆脱敌人追剿。但由于对敌军兵力、地形等估计判断有误,在青杠坡受阻,国共双方伤亡都很大。
一渡赤水由此而生。为避开强敌,红军采取迂回前进之策,于1月29日凌晨从土城向西渡过赤水,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再寻机北渡长江。
国民党派重兵防守川黔边境并封锁长江。“这时候,毛主席判断蒋军主力大部被红军吸引至此,黔北出现兵力空虚,红军可以出其不意打回去。”高红芳说,红军随即放弃渡江,于2月中下旬在二郎滩、太平渡东渡赤水回到贵州,打响遵义战役,重占娄山关、遵义等地,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一个月内两渡赤水,红军来了个“折返跑”。张小灵说,这充分反映了毛主席战术的机动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杠坡战斗最困难的时刻,毛主席决定让红军干部团也参战,而海南籍干部周士第就在干部团的“上干队”中冲杀。
声东击西跳出包围圈
如果说一、二渡赤水还是被动“随机应变”的话,那么三、四渡赤水,则完全是主动让敌人绕圈子。从精彩角度讲,前面两渡只是“开胃菜”,好戏在后头。
遵义战役后,红军几次寻求机动,准备打击国民党军,敌却小心防守。为争取主动,1935年3月中旬,红军强打鲁班场,牵制敌军,又西进北上,于16日至17日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再次向川南古蔺、叙永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
红军此举成功地将国民党主力引向赤水以西地区。蒋介石料红军又将北渡长江,急令在川黔滇边修筑碉堡,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
“但实际上,红军的举动不过是个幌子,摆出过江姿态的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主力则在深山老林进行秘密行动。”高红芳说,红军成功迷惑敌人后,迅即又在太平渡、二郎渡四渡赤水,再次向东重返国民党兵力空虚的黔北,威逼贵阳。
“蒋介石非常焦急,立即从云南调兵奔赴贵阳,不料,这又中了毛主席设下的圈套。”高红芳说,正当国民党滇军东调施援时,红军却越过湘黔公路向西疾进,直插云南进入昆明,渡过金沙江,最终跳出敌人包围圈。
红军三、四渡赤水的战果,完全在毛泽东的计划之内。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文中记叙,在部署第三次渡过赤水前,“毛主席就曾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他早已构思把滇军调至贵州腹地,绕个大圈子把红军带出敌人大包围套小包围的绝境!
毛主席自评:
“平生最得意之作”
四渡赤水,后来引发无数兵家品评。
在张小灵看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虚实相生正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而这也体现了他后来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经遵义会议取得党的实际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后的一次精彩表演,也终于令全党全军衷心折服。
事实上,在此之前甚至在四渡赤水过程中,他的军事指挥才华没有得到别人完全信服。例如,在三渡赤水前,面对敌军重兵向遵义、打鼓新场等地压来,在中革军委会议上,所有人都反对他避开敌人,“到四川绕一圈”的主张,坚持要攻打打鼓新场。正是他坚持己见,并征得周恩来的支持,才避免了红军陷入覆亡的境地。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曾赞叹:“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1960年毛主席会见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时,后者对他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记者 苏庆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