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琦
2016年09月30日13:26 来源:陕西日报
编者按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于西北革命根据地80周年,又恰逢第三个中国烈士纪念日,为缅怀为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的在陕红军将士以及为创建红军和根据地而牺牲的陕籍烈士,本报特辟专刊,将烈士的名字和事迹刊发于此,以示纪念。
刘志丹(1903-1936)保安(今志丹)人。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5年加入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秋被组织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北伐军誓师大会。1926年冬派往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任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大革命失败后,回陕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5月领导发动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渭华起义失败后回到陕北。1929年5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同年7月当选为省委候补常委。后在陕甘边区从事兵运工作,领导创建南梁游击队。1932年1月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大队队长。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三支队长和总指挥,创建陕甘边根据地。12月,红二十六军在宜君转角镇成立,任红二团政治处长、团参谋长。1933年8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参谋长。11月后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1934年5月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说谢子长),指挥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一、二次“围剿”,将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统一为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组成红十五军团,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与徐海东指挥了劳山战役。10月,在西北苏区的错误肃反中被捕入狱。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获释,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1936年2月率部参加东征战役,期间任军委委员。4月14日,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毛泽东为其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同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他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示永久纪念。
谢子长(1896-1935)安定县(今子长县)人。早年先后在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榆林陕北联合县立中学读书。1922年秋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1924年回安定办民团,任团总。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将安定县民团编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任连长。1927年10月,率部参加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副总指挥。起义失败后,被派往洛南许权中旅。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任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同年8月回到陕北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8月任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1932年1月任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2月,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仍任总指挥。4月被派往甘肃从事兵运工作,5月领导了靖远起义。同年8月复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12月被错误的送往中共上海中央局“受训”。1933年夏,被派往张家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负责党的工作。11月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1934年初回到陕北,领导恢复了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并组织建立了其他支队,恢复了陕北苏区。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4年7月任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与红四十二师在南梁会师后,兼任红四十二师政治委员。8月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负伤。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成立后,任西北军委主席(一说刘志丹)。同年2月21日因伤病恶化在安定逝世。1942年,为纪念谢子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毛泽东为其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王兆卿(1908-1933)神木人。1925年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青年团并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国民军联军,任十三路总司令部政治处书记官。大革命失败后回神木创建中共小组和支部。1930年到高桂滋部从事兵运。红二十四军进入陕北失败后,冒险营救失散人员,并在神木成立人民武装。1932年春,赴甘肃组织靖远兵变。曾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3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8月3日在米脂遇难。
王辛德(1912-1934)陕西洋县人。1929年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陕南特委委员。1933年4月到安康建立中共安康军特支,先后任特支组织委员、书记。并以国民党安康绥靖军迫击炮营帮办司书和《民知时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宣传和兵运工作。1934年2月组织安康绥靖军起义,月底失败后被俘,不久遇害。
王泰吉(1906-1934)临潼人。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甄寿珊部任教导营学兵队长、一营营长。1928年4月,在麟游率部起义。后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潜往河南。不久被捕,转押南京,经杨虎城营救获释。1930年底随杨虎城部到西安,先后任新兵训练处处长、骑兵团团长。1933年7月在耀县率部起义,建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同年11月,任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1934年1月途经淳化通润镇时被捕,3月3日在西安就义。
卢绍亭(1901-1928)河北丰润人。1920年加入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8月后,随冯玉祥部转战绥远、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后任方振武部政治部主任。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6月20日,在华县牛峪口战斗中牺牲。
白明善(1897-1932)陕西清涧人。1923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4年冬加入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夏被中共组织派往上海大学深造。1926年8月被派往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1927年7月回到陕北,在石谦旅从事兵运工作。10月,参与领导清涧起义,任陕北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后历任中共绥德、米脂县委书记。1930年秋奉命赴中共河北省委工作。次年初回陕北,不久在清涧被捕。1932年1月被害。
白耀亭(1910-1935)陕西蓝田人。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入党,1930年在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工作。1931年去商县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在蓝田东乡一带组织穷人会。1933年赴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1934年往汉中,10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建立川陕省南褒勉中心县委和独立团。1934年11月被捕,后逃出。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中牺牲。
吕佑乾(1896-1928)河北枣强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年夏毕业来陕,先后在省立第一中学、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与雷晋笙等创办《西北晨钟》刊物。1925年8月,任耀县三民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同年秋入党。1926年3月,参加西安反围城战斗。后在蓝田、渭南、华阴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27年冬任中共旬邑区委书记。1928年5月,与许才升等发动旬邑起义。失败后被捕,在旬邑张洪镇就义。
刘天章(1897-1931)高陵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化学系。1921年7月入党。1924年大学毕业协助李大钊做党的工作。1925年秋,任中共豫陕区委军事委员。1927年任陕西国民日报社社长。7月8日被捕。1929年获释后赴天津,在中共顺直省委做宣传工作。1930年再次被捕。9月出狱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31年夏,领导创建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为建立华北地区最早的工农武装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不久牺牲。
刘坚予(1895-1930)咸阳人。1925年入党,任中共成都特支书记。1926年冬配合刘伯承等领导了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6月中共六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1929年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秘书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许才升(1903-1928)旬邑人。1925年秋考入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年底入党。1926年秋回旬邑筹建国民党旬邑县党部,建立中共秘密组织,领导农民抗捐。1928年5月,与吕佑乾等领导发动旬邑起义,失败后在张洪镇遇难。
毕维周(1909-1933)米脂人。1931年8月任中共陕北特委组织委员。1933年7月去往安定整顿陕北红一支队,途经镇川堡时被捕。同年8月3日,被杀于无定河畔。
苏士杰(1903-1936)渭南(今临渭区)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冬入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4月到武汉国民政府工作,7月回陕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4月任中共五一县委书记,为渭华起义做准备。起义失败后回省委参与省委军委领导工作。1929年10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2年5月参加靖远起义,后被派往国民革命军三十六师马仲英部工作。1936年冬被害。
杜润滋(1903-1933)米脂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秋入党。1930年8月被通缉,同年冬,在银川被捕。1932年1月获释后前往兰州寻找党组织。5月参与领导靖远起义。失败后到西安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1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军委书记。1933年4月1日,在西乡马儿岩出席红二十九军和苏维埃政府召开的军政联席会议时,被叛匪头目张正万杀害。
杨江(1912-1936)蓝田人。1933年入党,不久赴陕北苏区工作。1935年返回西安从事秘密活动时被国民党肃反委员会逮捕。出狱后,回宪兵营。1936年6月,到安康保安司令部特务大队何振亚部工作。8月策动该部起义,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并在部队建立陕南抗日救国联合会。11月30日行至宁陕县江口镇时,被抗捐军挟持到蚂蝗沟。12月1日遇难。
杨珊(1909-1933)蓝田人。1925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入党。1929年底返乡开展秘密斗争。1930年9月领导发动蓝桥农民武装暴动,被蓝田县政府逮捕,10月逃出。11月初,作为陕西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天津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会议。回陕后历任团省委委员、共青团西安市委(代行团省委职能)秘书处主任兼宣传部长。1932年8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秘书长。1933年3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陕西省委遭破坏后,只身前往川陕省委联系。8月,在川陕根据地被误杀。
杨琪(1895-1936)延川人。1925年入国民党军当兵。1926年回陕北领导建立一支地方保商武装。1931年10月参加红军游击队,历任红军陕甘游击队副官长、骑兵队副队长、红二十六军骑兵连长等职。1933年6月随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后,辗转回到照金苏区。1934年初任陕甘边区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1934年7月后,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参谋长、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巡视员、陕北红军独立师第二团巡视员。1935年1月,任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师长。后在西北苏区错误肃反中被捕,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陕北后获释。1936年初,任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团长。3月9日,在奉命东征时牺牲于岱王庙战斗。
杨森(1908-1936)乾县人。1926年考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参加了西安反围城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西安从事秘密工作。1930年8月参与领导了蓝桥暴动,被捕。越狱逃出后,在西安、乾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被派往红军陕甘游击队,任大队政委。1933年11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成立,任师党委书记。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师长。10月在西北苏区错误肃反中被捕,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陕北后获释。不久,任黄河游击师参谋长。1936年2月参加东征战役时牺牲。
杨重远(1894-1933)绥德人。1925年冬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被派往河北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1931年夏,参与组建红军晋西游击队,任支部书记。同年9月,随晋西游击队入陕北,任陕北游击支队政委。1932年1月,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参谋长。1933年5月,调任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5月29日,红一支队在安定县(今子长)谭家崄遭国民党军袭击,中弹牺牲。
李艮(1908-1933)长安人。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咸长暴动。1928年10月,被国民党陕西当局逮捕。1930年冬逃出监狱,在杨虎城部唐嗣桐旅任书记官。1931年9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中共西安市委书记。1932年4月,组织领导西安学生反日驱戴(季陶)爱国运动。8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后任红军陕甘游击队政委。10月下旬在甘肃平凉领导蒿店起义,建立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起义失败后回到省委。1933年初在陕南参与创建红二十九军,任军政委。同年4月在马儿岩事变中被捕牺牲。
李子洲(1892-1929)绥德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3年夏毕业回陕,先后在三原、榆林、绥德等地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领导建立了中共绥德支部。1927年2月,任中共陕甘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7月,中共陕西省委成立,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8年2月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清涧、渭华等武装起义。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同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1944年2月,中共西北中央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绥德西川及附近地区新设子洲县,以示纪念。
李妙斋(1903-1933)山西汾西人。1927年到陕北驻军高双成部当兵,1928年入党后在高部从事兵运工作。后任邓宝珊部警卫营卫士班班长。1932年随邓宝珊到甘肃。同年10月,与李艮等人组织领导蒿店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任队长。起义失败后参加了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后在耀县照金一带组织游击队。1933年3月,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任总指挥。同年9月20日,在保卫薛家寨战斗中牺牲。
吴浩然(?-1928)安徽人。早年就读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李大钊介绍入党。1926年秋随冯玉祥转战绥远、宁夏、甘肃等地,曾在甘肃平凉创办《新陇民报》,宣传国民革命。1927年秋被派往中共组织领导的许权中旅教导营,任政治教官。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6月20日在华县牛峪口战斗中牺牲。
吴焕先(1907-1935)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人。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黄安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区委书记,是鄂豫皖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931年10月后,先后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红二十五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鄂东北游击司令等。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政治委员。同年11月,与军长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北上商洛地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在蓝田县葛牌镇当选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同年8月,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城西南渡河时,遭国民党军袭击,英勇牺牲。
何挺颖(1905-1929)南郑人。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并入党。1926年下半年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被组织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干部连工作。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中,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三营党代表,参加了开创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红四军成立后,任十一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参与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1月,在转战赣南的战斗中牺牲。
邹均(1900-1930)富平人。1924年春考入上海大学,同年冬到北京负责国民党军二军驻京办事处对外联络工作。1926年春,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秋季回国在河北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夏,再赴苏联学习。后在上海被捕,1930年夏获释,被派往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同年冬,在新乡被捕牺牲。
汪铭(1903-1931)神木人。1925年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入党,1926年夏毕业后在山西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28年6月参加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秋,被中共中央派回山西,历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1929年7月在运城、夏县、安邑等地恢复和重建中共组织期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10月在太原小东门外就义。
张汉俊(1906-1928)咸阳人。曾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回陕。先后参加了西安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筹办工作,任中山军事学校大队长兼中共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任许权中旅教导营副营长、旅党委委员。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同年7月1日在洛南县保安镇战斗中被俘,就义于洛南县城。
张含辉(1902-1933)兴平人。1922年春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11月,当选为共青团西安地委委员和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同年冬,出席全国学联代表大会。1926年4月后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1月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6月当选为陕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9月下旬,任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1929年夏,调任中共顺直省委巡视员。1930年冬至1931年4月,先后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1933年夏,奉命入川与红四方面军联络途中遇难。
张晨钟(1908-1936)绥德人。1924年夏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历任中共区委委员、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经济员,红一支队代理政委,中共神木县委书记、中共神府工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参加了神府苏区的创建。1936年6月调任中共榆林工委书记,后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2日在绥德县城就义。
张蔚森(1906-1930)西安人。1925年参加西安学生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后被派往国民军二军第三师甄寿珊部任政治处长。1928年9月担任渭南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1929年2月初,中共陕西省委遭破坏后,在渭南成立中共陕西临时省委,任委员,兼管军事工作。1930年7月,为筹措枪支被国民党陕西当局逮捕,7月6日牺牲。
陈征(1904-1931)山阳人。1925年初进武汉太安纱厂做工,冬季,被中共组织派往莫斯科学习军事。1928年被共产国际东方部派遣回国,后被中共中央派回陕西。1929年10月被省委派往汉中,组建中共陕南小组,任组长。1930年初调回省委,同年7月当选省委委员。10月在西安被捕。不久,与先后被捕入狱的陕西党组织领导人一起越狱。1931年2月被省委派往山阳工作。3月在当地因叛徒告密被捕,4月下旬就义。
陈文华(1910-1935)宁强人。早年毕业于南郑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10月任中共陕南特委委员、南郑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2年之后,先后任共青团陕南特委书记、中共陕南特委代理书记、陕南特委组织部部长、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红二十九军第三大队政委等职。1934年春回宁强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牺牲。
陈浅伦(1906-1933)西乡人。1927年9月赴上海劳动大学就读。1930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时被捕。1931年5月回陕,以《西北文化日报》编辑和乐育中学教员身份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1月被派往陕南巡视工作,3月在汉中领导学生运动时被捕。出狱后接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领导川陕边区的武装斗争。12月赴西乡筹建红二十九军。1933年2月任红二十九军军长;4月,在马儿岩事变中被捕遇难。
武止戈(1902-1933)渭南人。1923年夏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书记。1924年初被组织派往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5月,受团中央指派回陕,领导建立西安第一个青年团小组。7月,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之后,先后被派往西伯利亚和黑海地区从事工人运动,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1932年2月回国后被捕,经营救获释。后在张家口协助冯玉祥筹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参加中共张家口特委领导工作。1933年5月,任抗日同盟军总部高级参议等职,协助吉鸿昌抗日。7月,率部攻克多伦城。10月13日,在顺义县许南园村遭日军飞机轰炸牺牲。
拓克宽(1905-1931)子洲人。1924年秋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5年4月被派往河南,在国民军二军第三补充旅高桂滋部从事兵运。1931年春,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与阎红彦、杨重远等人在吕梁山区组建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任大队长。同年9月初,晋西游击队进入陕北,改编为陕北游击支队。不久,在与国民党军张廷芝部激战中牺牲。
金理科(1904-1935)三原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2年7月任中共三原县委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渭北特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书记。1934年任赤淳工委书记。1935年10月,在西北苏区错误肃反中被错杀。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冬至(1902-1935)原籍富平,后移居耀县,炉工出身。1933年4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相继建立照金、老爷岭、马栏川等乡革命委员会和20多个农民联合会。1934年初任陕甘边区第三路游击区第九支队队长,后遭叛匪杀害。
孟芳洲(1905-1933)洛川人。早年受李子洲等影响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7月当选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冬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6年冬回陕工作。1927年4月任共青团三原地委书记。10月初,当选团省委候补委员。1928年春,参与领导三原交农运动和武装围城斗争,秋季被捕。出狱后,在西安高中任图书室主任,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底接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陕南苏区和红二十九军的工作。1933年2月,任红二十九军军事指挥部负责人。3月任西乡城固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4月,在马儿岩事变中牺牲。
秋步月(1902-1930)礼泉人。1926年4月以后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后被派回礼泉发展组织。1927年6月,任中共礼泉特别支部书记,11月任中共礼泉县委书记。1928年5月组织领导礼泉起义。失败后前往湘赣边界活动。1929年4月,重回礼泉组织武装力量。12月组建礼泉游击支队,任支队长兼政委,同时负责中共礼泉县委的工作。1930年5月,游击支队被袭,不幸被捕牺牲。
耿觉(1905-1929)泾阳人。早年在西安圣公会中学读书,创办进步刊物《互助》周刊。1925年参加驱逐军阀吴新田斗争,后在泾阳创立青年奋斗社。1927年5月,中共泾阳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8月调任中共陕西省委西府特派员。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失败后,到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新编一师从事兵运。1929年初,去湖北沙市准备发动兵变,事泄被捕,3月10日在沙市就义。
徐宝珊(1903-1935)湖北汉川人。1927年夏入国民革命军叶挺部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返回湖北,从事秘密工作。1933年11月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同徐海东、吴焕先等坚持用游击方式斗争,发展保存了革命力量。1935年春,领导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月中旬,中共鄂豫陕省委成立,任书记。5月9日,在丹凤龙驹寨病逝。
唐澍(1903-1928)河北易县人。1924年夏入黄埔军校,1925年两次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秋被组织派往冯玉祥部。1927年初,随冯玉祥到西安,任国民军联军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兼主任教官。1927年夏,冯玉祥在陕西、河南等地“清党”反共,被“礼送”出境。7月下旬,由河南秘密返陕,参与中共陕西省委军委领导工作。同年10月,与李象九、白明善、谢子长等领导清涧起义。失败后,被派往许权中旅任参谋长。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失败后,率部退往洛南。7月1日,在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中阵亡。
程家盛(1901-1936)山阳人。1929年曾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1935年,与入陕的红二十五军建立联系。4月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任主席。1935年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1936年3月16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程德章(1910-1933)南郑人。1929年入汉中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以教书为名,在南郑县石嘴子、真身洞等村建立中共组织,并打入青树子民团团部,发展武装力量。1932年冬,在南郑骆家坝建立川陕边交通游击队。1933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和军事审判长,亲自起草了红二十九军“六要八不”规定。4月1日,在马儿岩被叛军张正万部包围。4月6日被害于磨儿坪。
焦维炽(1906-1932)安定(今子长)人。1925年秋入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1927年4月,任共青团延安地委书记。10月,当选为团省委委员。11月,任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当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委员。9月,在米脂出席党团陕北特委扩大会议时被捕,次年春获释。1932年初,以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身份参加红军陕甘游击队领导工作。5月与谢子长在甘肃靖远发动起义,成立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任政委。失败后回到省委。同年7月被派往蒲城等地开展游击战争。8月在领导蒲城晋王、永丰起义时被俘牺牲。
雷晋笙(1898-1931)长安人。1919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1924年8月毕业回陕,参与领导青年团西安第一支部工作,并参与组建进步青年团体“西北青年社”。1925年初,在西安参与组织陕西省国民会议促成会。1926年4月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7月,赴武汉、河南、山东等地从事党的工作,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山东省委秘书长。1930年1月在山东济南被捕,次年4月5日遇难。
廖乾五(1886-1930)平利人。1911年毕业于京师农业学校。1923年参与领导江岸工人大罢工。1924年初,作为汉口区共产党代表,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被中共中央派往广东,任新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兼中共党小组长。曾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北伐期间,先后参与指挥平江、汀泗桥、贺胜桥及收复武汉等的战斗。曾参加南昌起义准备工作,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第二十军党代表等职。后经香港到上海,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军委工作。1930年被派往湖南,不久被捕。9月3日被秘密杀害于长沙。
薛自爽(1900-1928)华县人。早年加入民间武装红枪会,1926年底,被派往长安、户县一带从事农运。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任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6月20日在华县侯家崖与国民党部队激战中牺牲。
冀月亭(1905-1928)河北万全人。1925年冬被派往察哈尔开展农运。1926年8月,入冯玉祥在冀东宣化县举办的军事干部学校学习。五原誓师后,随军南下在甘肃平凉开展工作。1927年春参与创建中共平凉特别支部和共青团平凉特别支部,任团特支书记。同年夏被派往渭南任共青团渭南县委宣传委员。1928年3月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捕,转押于西安军事裁判所。6月17日在西安遇害。
魏野畴(1898-1928)兴平人。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回陕后在华县咸林中学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秋去北京参与领导创建陕西旅京学生“共进社”。1923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入党。随后回陕,先后在榆林、西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8月创办《西安评论》。1926年参加西安反围城斗争。解围后,出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7月中共陕西省委建立,任省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8月,应杨虎城之邀赴安徽太和,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12月任中共皖北特委委员。4月8日组织领导皖北起义,日在部队转移途中被捕牺牲。
刘林圃(1909-1932)耀县人。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又称黄埔三分校或长沙分校),期间入党。1928年,因参与领导平津地区反帝爱国游行示威被捕。同年秋,经营救获释。1932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秘书。4月初,与习仲勋等领导两当起义,任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政委。起义失败后,月在西安被捕遇害。
白锡林(1908-1932)清涧县人。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1930年,受组织派遣到山西吕梁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4月下旬,任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队长。1932年1月初,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警卫队队长。2月12日,红军陕甘游击队建立,仍任警卫队队长。5月,因杜衡撤销总指挥部,被迫离开部队,前往吕梁山区重建武装游击队。1932年冬,在山西汾阳县开会时被敌包围,激战中牺牲。
张明吾(1903-1934)淳化县人。1933年初参加红二十六军。1933年10月18日奇袭甘肃省合水县城时,表现英勇,被刘志丹等赞扬。11月初,任第三路游击队指挥部总指挥,活动在旬邑、淳化、耀县及陇东正宁、宁县一带,开辟了陕甘边南区根据地。1934年3月积劳成疾,奉命回家休养,途中遇害。
任浪花(1911-1936)耀县人。1933年7月参加耀县起义。包家寨会议后,任陕甘边红军第三路游击指挥部淳化支队指导员,后任红四十二师第三团供给处长。1934年11月,任西北抗日义勇军政委。1935年2月,随西北军委主席刘志丹北上陕北,同二十七军在安定白庙岔会师,先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保安、靖边等6座县城,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1935年9月,红十五军团建立,任八十一师参谋长。在粉碎国民党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中,配合师长贺晋年指挥战斗,取得了劳山战役的胜利。10月,受“左”倾错误影响,遭到关押。出狱后担任中央保卫局管理员。1936年春伤病加重,在瓦窑堡病逝。
郭子明(1899-1936)渭南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岳维峻部任排长,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春,受中共中央军委派遣到湖北阳新县委工作。12月参与发动大冶起义,相继任红五军第五纵队二支队大队长、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鄂东南红军独立第三师七团政治委员、第三师参谋长等职。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任湘鄂赣军区副参谋长兼红十六师参谋长,参与指挥湘鄂赣地区的游击战争。1936年4月,在江西万载金钟湖战斗中牺牲。
赵国卿(?-1935)广东省人。早期在杨虎城骑兵团任下级军官。1933年7月21日,随骑兵团在耀县起义,随王泰吉经耀县小丘进入照金苏区。随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参加了攻打旬邑张洪镇、奇袭合水县城等战斗。11月,任红三团一连连长,参加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1934年夏,任骑兵团团长。1935年初,骑兵团西进采取奇袭战术,一举攻入长武县城,歼敌百余人。2月初,北上陕北与红二十七军组成红军主力兵团,参加反“围剿”战斗。4月3日,在作战中腿部负伤。养伤期间因叛徒告密,被合水县民团抓捕杀害。
强龙光(1902-1933)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930年,与谢子长到宁夏平罗从事兵运工作。1931年9月上旬,与堂弟强世卿参加游击队,转战陕北。1932年,任骑兵大队队长,参加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多次负伤。1932年12月下旬离开部队去北平,给北方局送经费。1933年初,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其到张家口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工作,曾任冲锋队队长。攻进多伦城时,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王文昌(1909-1934)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32年8月参加红军陕甘游击队。红二团南下失败后,跟随刘志丹返回照金苏区,继续开展武装斗争。1933年11月,红二十六军抽调王文昌等20多名战士组成保安游击队,他担任一班班长。在刘约三、王英率领下,开进保安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1934年4月17日被捕,不日英勇就义。
王安民(1913-1934)富平县人。1929年春,在驻西安国民党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任副排长。在部队开赴甘肃平凉途中,带领全排起义,开赴陕甘边。1930年6月,与20余人带枪参加了渭北灾民自救队。1933年,组织派其和黄罗斌、赵宝森(包森)等到渭北工作,王安民任心字区委宣传委员,后参加红二团。之后,任红四团二连政治指导员。接任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后,在淳化、正宁、耀县、中部、宜君、富县、甘泉一带活动,恢复了照金苏区。1934年5月15日,在湫头原与敌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强世清(1911-1934)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班长、骑兵连连长。后经刘志丹、王世泰同意,回安定县老家打游击,建立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任支队长。1933年8月,率队南下作战。9月中旬,率部参加了进攻旬邑张洪镇民团、奇袭合水城战斗。11月根据刘志丹指示,率部回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开辟根据地。11月中旬,进攻井岳秀部时失利,腿部和胳膊等处受伤,隐匿群众家中疗伤,弟弟强世光负责护理。由于叛徒出卖,兄弟二人被捕。1934年2月29日,二人就义。
胡廷俊(1912-1935)绥德县人。1931年,参与筹建红军晋西游击队,任一中队二分队队长。秋,晋西游击队转战陕北后,任队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32年2月,任陕甘游击队警卫队政治委员。1932年春,在旬邑阳坡头战斗中膝部受重伤,锯去右腿。后被组织送到上海医治,并留在上海中央局军委特工科工作。1934年,负责福建和皖南地区的交通巡视工作。1935年春,前往福建、安徽一带做交通工作。同年在皖南被捕,转押南京。不久,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李光明(1911-1933)原名李建堂,延川县人。1931年2月,受延川县委委派,进入西北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次年初毕业后任彬县游击队队长,带领游击队在西兰、咸榆公路沿线打击敌人。彬县游击队被打散后,辗转来到照金苏区,任红二团骑兵连连长。1933年4月27日,驻守西峰镇的敌两个营和几个民团对红军发动进攻,战斗中牺牲。
符建秦(1905-1932)佳县人。1927年考入西安中山政治军事学校。1928年受组织派遣到山东高桂滋部四十七军随营学校当兵。同年在随营学校发动起义失败。1931年参加红军晋西游击队,任支队长。1931年秋,任红军陕北游击支队骑兵中队长。1932年初,先后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和红军陕甘边游击队第一中队队长。1932年5月中旬,在韩城嵬山战斗中牺牲。
胡彦英(1911-1937)彬县人。1928年入国民党军队,后受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影响,于1933年2月组织9名士兵在永乐镇起义,被编入红第二十六军第二团骑兵连。1933年6月,红二团南下渭华地区失败后,辗转回到照金。1934年6月,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骑兵团一连指导员,10月中旬任红二团政治委员。1935年1月上旬,率红二团护送刘志丹北上陕北苏区。2月中旬,率团南下延安,消灭蟠龙镇民团。6月后,参加了粉碎第二次“围剿”战斗,先后攻克安塞、靖边县城。1935年9月,入陕甘红军干部学校学习,在错误中肃反被捕。被释放后相继在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毕业后,任陕甘宁陇东分区军事部长。赴任途中,堵截由三边窜进苏区的国民党军张廷芝部,战斗中腿部负伤,被敌杀害。
路文昌(1906-1936)安定县(今子长)人。1931年参加红军晋西游击队,1932年任红军陕甘游击队中队长。1933年12月,调任红军陕北一支队中队长。1934年9月18日,陕北红一团成立,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次“围剿”。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参谋长,参加了劳山战役。1936年3月18日,在清涧寺子河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牺牲。
李成荣(1913-1934)绥德县人。1931年初夏,带10多个青年前往山西碛口镇接运枪支弹药,顺利运回绥德田庄。7月被捕。1933年5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前往安定县将分散隐蔽的游击队员组建起来,在延安、延长、延川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在红军陕北一支队任政委。9月,和强世清率领陕北一支队南下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一起作战。不久,受陕北特委委派,到神木、府谷参加红三支队工作。1934年12月15日,在前往张家寨看望负伤的哥哥李成兰时,因叛徒告密牺牲。
李成兰(1907-1934)绥德县人。1930年春到高桂滋部当兵。1931年参加红军晋西游击队,任分队长。10月,与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在南梁会合。红军陕甘游击队建立后任中队长。1932年12月,红二十六军第二团成立,任团部书记。红二团南下失败后,历尽艰辛返回照金苏区。后被党组织派往神木、府谷一带建立红军游击队,任红三支队队长。期间,被战友手枪走火误伤。养伤期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4年4月,在神木西门外被害。
高鹏飞(1904-1932)横山县人。1928年在井岳秀部队期间,利用各种机会为中共组织传送情报,后因事泄离开。1930年进入宁夏国民党军王子元部学兵队,后任新编警备第十一旅一团一连连长,中共支部书记。1932年7月上旬,在西华池发动起义,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大队,任大队长。1932年11月,在甘肃正宁县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治疗。不久在上海被捕,牺牲在苏州监狱。
郑毅(?-1933)神木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在冯玉祥部任营长等职。1932年12月,受省委委派到红军陕甘游击队。24日,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任团参谋长,与刘志丹、王世泰带领部队转战照金苏区。在杜衡错误胁迫下,红二团率领部队盲目进攻防守坚固、且与红军有统战关系的国民党庙湾夏老幺民团,多次强攻未果,红二团遭受严重损失。杜衡为推卸责任,撤销郑毅团参谋长职务,改任步兵第一连连长,不久在战斗中牺牲。
曹士荣(1909-1934)保安县(今志丹)人。1933年春,参加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历了红二团南下,返回照金后,在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领导下,坚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薛家寨失守后,随主力红军转入南梁地区。1934年春,刘志丹派曹士荣、王文昌打入保安旦八寨子,策反民团被捕。5月29日,被害于洛河畔。
刘善忠(1905-1932)清涧县人。1926年5月赴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后任冯玉祥部团党代表。1931年10月,中共陕北特委派刘善忠至延川与高朗亭创建革命武装。1932年3月,建立陕北特委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红军延川游击队,任队长;后更名为西北抗日先锋队,任司令员。5月20日夜,在延川抗日先锋队,任司令员。5月20日夜,在延川县眼岔寺花家土坬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任志贞(1914-1934)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933年5月参加红一支队,任一分队政治指导员,为西北红军第一位女指挥员。1934年初在延川关庄战斗中,一分队被打散,她转移到绥德田庄一带,被叛徒出卖入狱。2月13日,与丈夫白德胜一起被枪杀于瓦窑堡。
白德胜(1904-1034)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922年在王保民部当兵,因不满军官欺负离开部队,在安定一带打富济贫。经中共组织争取,于1933年春率部参加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嗣后,红一支队成立,任一分队队长。红一支队到陕甘边后,率部继续在安定、横山、安塞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不久,中共组织派任志贞任一分队指导员,经介绍,与任志贞结成夫妻。1934年,在延川关庄战斗中,身中两弹,被俘。2月13日,在瓦窑堡就义。
谢绍安(1909-1935)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932年5月参加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1933年春,率红一支队第五分队在安定、靖边、横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1934年春,红一支队恢复后,任副支队长。12月,任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局长。1935年8月,任红二十七军第四团团长。12月23日,护送中共神府特委领导人北上,行至横山县范家高梁时遭遇国民党军骑兵,激战中牺牲。
阮英臣(1906-1935)山阳县人。1930年到国民党县自卫团当兵,任小队长。不久在家乡成立农民武装——大刀会,自任团长。1934年底,红二十五军转战商洛,将红军伤病员接到袁家沟口养伤。1935年,红二十五军主力在袁家沟口召开大会,宣告成立鄂陕边区第四路游击师,任命其为师长兼作战营长。率游击师配合红军攻取县城,全歼国民党唐嗣桐旅,战后随军北上。后在错误肃反中被杀。
毛仪彬(1892-1935)镇安县人。1929年组织大刀会,任首领。1935年1月,在红二十五军帮助下,将大刀会改组为抗捐军,任总指挥。2月10日,鄂陕游击总司令部决定将抗捐军改编为第五路游击师,任师长,领导群众打土豪、分财物。1935年8月在红军内部发生错误肃反时,不幸被错杀于槐树沟。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