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

红军传统随时代变迁淬火升华 红军传人用实际行动续写新篇

嘉陵江畔,穿越历史寻初心(长征记忆·寻访红军部队)

本报记者  黄庆畅  金正波

2016年10月10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红军浴血长征路,嘉陵江畔换新颜。

嘉陵江,起源于秦岭山脉,奔流于高山峡谷间,与长江汇合于重庆,在军事上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1935年3月28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夜色苍茫中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实现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之旅。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81载悠悠岁月,战争的硝烟散尽,嘉陵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9月中旬,记者一行由北向南,顺嘉陵江而下,在广元、剑门关、苍溪、南充、铜梁五地,探寻战斗遗址,参观纪念馆,拜访老红军,采访红军传人。一路走来,感动常伴:红军长征奏响的胜利凯歌,依然回荡在嘉陵江流过的广袤土地上。

红军强渡嘉陵江,敢打善战铸辉煌

巍巍塔子山,悠悠嘉陵江。

苍溪县红军渡纪念馆坐落在塔子山下、嘉陵江畔,这里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站在红军渡纪念馆的广场上,远远望去,静静流淌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穿绕在苍溪这块革命老区的大地之上。

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的“红军渡”雕塑矗立在广场正前方,雕刻的是一组正在冲锋渡江的战士英姿,蓝天白云间,更显巍峨庄严。凝视雕塑,仿佛耳畔响起了当年红军冲锋的号角声。

1935年1月底,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电令,决定集中全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纪念馆里的作战地图,诉说着当年渡江的具体部署:红30军为渡江主攻部队,从苍溪西南之塔子山附近突破,消灭守敌后向剑阁方向进攻;红31军从苍溪以北鸳溪口渡江,而后消灭剑门关守敌,并向广元、昭化方向发展;红9军于阆中以北从间溪口突破。

“此处背靠塔子山,居高临下,利于火力掩护部队渡江,且塔子山林木茂盛,便于部队隐蔽。江对岸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利于我军渡江后迅速登陆。同时,江水平缓,利于强渡。”今年76岁的苍溪县原党史办主任赵均国,为我们揭开了选择苍溪县塔山湾作为主渡口的原因。

凭着敢打必胜的信念,红四方面军8万官兵打过嘉陵江,牵制了四川境内的国民党军,为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岁月更迭,这种敢打善战、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始终被部队官兵牢记心间,用光辉事迹践行弘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记者来到了当年参加嘉陵江战役的8741部队,8741部队一连时为红四方面31军271团一部。走进武警8741部队一连荣誉室,“杀敌英雄连”“坚守英雄连”“抗震救灾英雄连”等一面面锦旗映入眼帘,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一连指导员武鹏说:“去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武警方阵中,‘杀敌英雄连’的旗帜就成为6面荣誉旗之一,被高举着走过天安门。”

说起连史,武鹏很自豪,从1929年创建到今天,8741部队一连已走过87年的光辉历程,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对越反击战,一连从未缺席,且战功赫赫。1940年8月,在抗日战争“百团大战”中,该连荣获“杀敌英雄连”光荣称号。

军民团结共造船,血脉相连铭心间

强渡嘉陵江,关键要有船。当时嘉陵江东岸的大小船只被国民党军破坏殆尽。面对困局,红军决定秘密造船。造船的地点,选择在离塔子山主渡口40里的王渡场附近。

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大约40分钟的盘山公路,来到王家渡造船厂。走过一条杂草丛生的蜿蜒小路,苍溪县云峰镇生态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袁刚指着路边立着的一块“红军造船厂遗址”的碑牌说:“当时造船厂就设在这里。”

此地隐藏于山间,周围竹林葱郁,紧邻嘉陵江支流东河,地势较为宽广,确是造船的理想之所。

袁刚说:“造船厂得到了苍溪人民的热情支援。参加造船的铁匠、木工约150人,大多是附近村民。青壮年们从数百里外送来大批木材,老百姓把自己点灯和漆嫁妆用的桐油都省下来送到工地。为防敌人侦察,工地上不准生火,吃饭由附近村子送来,大家喝凉水、吃冷饭,无一怨言。”

苍溪人民与红军血脉相连。赵均国说,当时仅有28万人的苍溪县就有3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10多万人参加支前工作,可谓“小小苍溪,人人闹红;青壮打仗,妇孺支前”。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红军长征历尽艰险、饱受磨难后仍能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如今,军民鱼水之情在英雄部队的不断沿革中得以赓续传承。陆军第13集团军37师109团,前身是参加红军长征的红31军274团,诞生于1927年 “黄麻起义”,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全军首批认定的“红军团”。在漫长的峥嵘岁月中,团队涌现出“坚守英雄连”“渡江先锋连”“秋毫无犯连”等功勋荣誉单位。

109团战士陈伟骅向记者说起了“秋毫无犯连”的来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山西赵城县的战斗中,109团一马当先,突入城内,会同兄弟部队,全歼城内敌人,赵城获得解放。进城后,该团7连严格执行群众纪律。战士夜宿屋檐下、门楼里、马路旁,不准惊扰群众;主动打扫街道,清理战斗痕迹;积极巡逻执勤,维护秩序。红军的一言一行,老百姓看在眼里,使“共军杀人如割草”的欺骗宣传不攻自破。

摆脱阎锡山匪军蹂躏的赵城人民深受感动,赠送“秋毫无犯连”锦旗一面。陈列在109团团史馆中的这面锦旗,已经字迹模糊、布面残破,但这种精神却历久弥新。

吃水不忘挖井人,群众有难,部队官兵依然冲在前面。在武警8741部队团史馆内,摆着“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烫金证书。该部政治处主任宋斌介绍,这是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表彰8741部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授予的荣誉称号。

武警8741部队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紧急受命赶往灾区前沿,冒着余震不断、道路塌方的危险,克服道路受阻、通信中断的困难,手抬肩扛救灾物资第一时间挺进汶川重灾区。正是这种危急时刻心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过硬素质,赢得了当地受灾群众的认可,在救灾完成后,老百姓夹道相送。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嘉陵江畔,军民鱼水情深。

身先士卒攻剑门,干部下连寻初心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早已生锈的刺刀,字迹模糊的布币,墙上挂着的战争形势图,都在诉说着81年前那场注定永载史册的战役。

剑门关,扼川陕大道,抬头望去,两边峭壁高耸入云,犹如刀削斧劈一般。关隘险绝、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真可谓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西北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必经之道。凭借地势天险,敌人狂妄地声称:“你红军过得了嘉陵江,也打不过剑门关”。

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插剑门关,与国民党川军狭路相逢,一场恶战即将开始。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军号齐鸣,战马长嘶,夹杂着惊心动魄的枪炮声。当天黄昏,红军终于占领了被称作“插翅难飞”的剑门关要隘,全歼守敌。

担任主攻先锋的是曾获“夜袭常胜军”称号的31军93师274团2营,如今为第37师109团2营。他们在迫击炮、机枪火力掩护下不畏艰险、伏兵关前。2营官兵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战况异常激烈,政委身中数弹英勇牺牲,营长陈康左臂受伤,最终攻下剑门关。

正是红军指挥员的率先垂范,激发了红军决胜战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勇气。

领导干部与基层士兵同甘共苦,从红军时期就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精神穿越时空,传承仍在继续。

1958年,第31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领导干部到基层“种试验田”的号召,由时任师政委何云峰偕同109团团长张双清、政治处主任李春阳等7人,以普通士兵身份在109团三营八连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由此开创了全军领导干部下连当兵的先河,得到毛主席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58年来,109团将下连当兵作为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使其成为密切官兵关系、锤炼思想、转变作风、指导工作的有效方式。近10年来,该团领导机关先后有32批500多人次下连当兵,为基层解决各类问题1200余件。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陆军第13集团军军史馆“首创领导干部下连当兵”展区时,详细了解集团军部队领导干部当兵蹲连情况,要求各级发扬优良传统,密切官兵关系。如今,领导干部下连当兵,已经在全军推广开来。

在炮火纷飞的战争中淬炼,在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中坚守,红色基因像一粒种子在部队官兵和老区人民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0日 09 版)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