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跨越雪山:红军选择了最艰难的路

2016年10月10日14:43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跨越雪山:红军选择了最艰难的路

  主峰海拔4930米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图为夹金山脚下的四川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泽根村新貌。记者 陈元才

  “红一方面军5座、红二方面军8座、红四方面军13座。”

  这是记者在遵义会议陈列馆看到的红军翻越雪山的统计表。26座雪山,留下了红军将士们坚定的信仰足迹和不熄的革命信念。

  阅读革命先辈的回忆录,爬雪山、过草地的这段经历常常出现。然而,巍巍高耸的雪山,对革命志士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中国革命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用脚步丈量,带着敬畏之心去揣摩。

  最快的路也是最难的路

  谷幽峡深,飞瀑四溅。

  9月底,“琼崖儿女长征路”海南日报全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四川宝兴县,当汽车行驶在盘山路上时,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但对于80多年前用双脚翻山越岭的红军来说,他们应该完全无心山间的风景,长期处在饥饿、疲劳状态中的他们,尽管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少了,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对生命的严峻考验。

  时光回到1935年,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后,红军来到了四川境内。5月31日,中央纵队到达沪定县城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沪定会议。这次会议讨论并决定了红军前进的行动路线。

  宝兴县关工委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李宣文告诉记者,此时摆在红军面前的有3条路:

  一是向东进军,抵达松潘地区,但国民党已在这条路上布下了重兵;

  二是向西沿山路到达四川西北的丹巴、阿坝地区。但这条路上少数民族众多,而且由于国民党的压迫,当地少数民族对汉族人多有戒心,容易发生冲突;

  三是从中间山麓直接翻过夹金山,一座主峰海拔4930米的雪山。

  这座雪山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翻越,当地民谚生动地描述了雪山的恐怖: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也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但为了迅速甩开国民党,避免和他们正面交战,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红军最终选择了人烟稀少的雪山草地,以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

  “这是最快的路,也是最难的路!”李宣文说道。国民党军队甚至都不敢相信红军会做出这样选择。

  藏民送物资助红军翻雪山

  1869年的春天,法国传教士戴维在宝兴山区发现了一种令世界惊奇,最后成为中国国宝的动物——熊猫。因此,宝兴被称为福地。

  在宝兴县,红军为翻越雪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宝兴人民也用自己的行动,给了红军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记者看到了一座红军闭着眼席地而坐的雕像。

  纪念馆馆长舒敏介绍说,1935年6月7日,红军先遣队进入灵关殿。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四处对红军进行丑化宣传,百姓们听了人心惶惶。红军到来之后,发现家家关门闭户,为了不惊扰百姓,红军战士们就在屋檐下坐到天亮。

  “红军保护番人”“回番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在纪念馆里,记者还看到了当时红军在宝兴留下的标语照片。

  在兵匪横行的年代里,百姓们看到这样纪律严明的部队非常感动。在红军登雪山前,藏族同胞们看到红军粮食不足,衣服单薄,纷纷送来玉米、胡萝卜和红辣椒给战士们,还自告奋勇要当登山向导。

  “藏胞还为战士们编织草鞋,帮他们用竹棍做成路杖,用棕皮做成背心穿在身上。”舒敏说。

  雪山是丰碑是见证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站在夹金山脚下,松柏葱茏,草地上的格桑花开得正艳,远处巍峨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刺眼的白光。当年红军也是从这里开始登山的。

  对于大部分官兵都是南方人的中央红军来说,他们很多人之前连雪都没见过,因此即将翻越的雪山比之前的战斗更令他们紧张。

  当地老乡说,过雪山必须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而且要多带衣服、带上烈酒、辣椒。

  为了快速行军,战士们把多余的衣服都丢掉了,很多人穿的还是单衣单裤。“我们当时每个人有个夹被子,靠着这个来过雪山。”老红军王道金曾回忆道。

  1935年6月13日,在夹金山下的扎角坝上,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聚集在这里,召开了翻越夹金山的誓师大会。大家把辣椒煮成辣椒水,每个官兵一人一碗。喝完,部队向着夹金山出发了。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更是一条悲壮的路。后据统计,红军三大主力在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许多衣衫单薄、耗尽体力的红军战士在精疲力尽之后长眠在皑皑白雪之下,永远与雪山作伴。

  “夹金山不仅是座山,更是一座丰碑,是长征精神的见证。”李宣文说。

  采访中,李宣文不断提到一个人——席懋昭。这位当年的灵关小学校长和同在学校工作的妻子贺伯琼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当得知红军要挺进宝兴时,席懋昭亲自组织迎接,给红军带路,后又护送陈云出川。1948年,席懋昭被国民党逮捕,于解放前3天牺牲。

  似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和危险打交道。这些毅然放弃了生命的人,这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人,究竟为了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境优渥,为何要选择这条最艰难的路?

  在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中国,这群因信仰而聚集的中国人,为了能探索一条救国自强的道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的目标,变得无所畏惧。

  这,就是答案!(计思佳)

(责编:黄瑾、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