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2016年10月11日14:19 来源:广西日报
■开栏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红军长征过广西,经历了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湘江战役,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暴露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在伟大的长征中,数百名广西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为这部壮丽史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将永远铭记,精神会历久弥新。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汲取精神力量的营养,强壮我们新长征路上逐梦的力量,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今日起,本报理论版开设“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栏,推出由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的系列文章,让我们一起,共同追寻红军的坚实足迹,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凝聚和激励起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先后只有28天,但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尤其中央红军过广西的19天,是酝酿遵义会议不可缺少的历程,是挽救红军命运的19天,是开始扭转中国命运的19天,是红军长征精神在八桂闪烁的19天。在这19天中,红军不仅经历了长征以来的最悲壮、最关键的战役——湘江战役,而且翻越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在湘江战役中,红军以损失过半的代价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保存了红军主力,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同时也暴露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宣传工作和实行的民族政策等,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对广西地方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红军长征过广西,尤其是经过湘江战役,为红军的战略转变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湘江战役正是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人推行了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才使得红军失地于前,复丧师于后。数万红军将士的鲜血宣告了这条路线的彻底破产。刘伯承概括了湘江战役失败后的情况,指出:“广大干部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第四次反‘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明确指出:“这次过湘江,进一步暴露了教条宗派集团在政治上和军事指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促使人们从根本上考虑党的路线问题,领导问题。”湘江战役以最惨痛的教训,彻底暴露了“左”倾军事路线的极端错误性。红军在渡过湘江进入越城岭山区后,有了一定的时间来回忆和思考,他们在探讨: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并丢掉根据地,湘江战役为什么会如此惨烈,大家对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表示了强烈不满。在不停的争论与探讨中,毛泽东的主张逐渐得到王稼祥、张闻天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在周恩来的协助下促成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召开,从事实上停止了“最高三人团”的最高指挥权,为开好遵义会议作好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毛泽东的复出奠定了基础。因此,湘江战役的启示教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重要契机,“红军长征途径广西的光辉战斗历程,是遵义会议召开酝酿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红军的战略转变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过广西,使壮乡儿女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是人民的队伍,对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未来充满了新希望
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红军在险恶的战斗和紧张的行军中,仍然发扬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光荣传统,通过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和口头讲解等方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留下的标语共有84条,在灌阳县文市镇唐家村一户群众的外墙上,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当年红三军团宣传队书写的12条标语。此外,红军还以发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民众书》等传单的形式,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提高群众的觉悟。二是模范遵守群众纪律。红军长征过广西时,始终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尊重妇女、损坏东西照价赔偿,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关心群众疾苦,视群众为亲人。三是打土豪除民害。红军在长征过广西时,沿途打击民愤极大的土豪分子,为民除害,将没收的土豪财物分给群众,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红军沿途镇压的土豪劣绅共32人。红军以严明的纪律和模范行为,赢得了桂北各族群众的称赞,他们从红军的一言一行中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军队并自发地支援和帮助红军,视红军为子弟,与红军建立鱼水之情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开始树立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过广西,所颁布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使广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结束少数民族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
红军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形成的重要时期。红军长征过广西时,注重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真诚团结各族同胞。1934年11月19日,红军在进入广西前,总政治部发布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要求部队绝不允许对少数民族有任何的骚扰和侵害。11月29日,即中央军委纵队渡江的前一天,湘江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时,总政治部又向全军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要求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不疲倦地做好民族工作,并作出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不在少数民族地区打土豪以及组织和扩大红军等规定,同时发布了《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共13条,其中有“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等权利”等。红军在进入越城岭山区后,总政治部又作出在民族地区行军的具体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停止打土豪,买东西用银元和铜板,买粮买杂粮,不准买大米,不与各族同胞争井水、共厕所等。红军的严明纪律和模范行为,各族同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心底热爱这支队伍。在龙胜县才喜界石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一首写于1935年2月,署名为“黄孟矮”的诗:“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这充分证明了党和红军在桂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带去了信念和希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结束少数民族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