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15:01 来源:南方日报
泸定桥如今已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迎来大量中外游客。
沿线省级党报联盟“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在夹金山留影。
初秋,会理的大山小山,一个个灯笼似的石榴挂满了枝头,那片红,如喷吐的火焰。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的第一个县,中国石榴之乡的红,来自色鲜、粒饱、籽软的石榴,或许更与那史诗般的漫漫远征“红飘带”分不开。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三大主力在川行程共一万五千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最终都被踩成了战士脚下的泥土。在这里,红军彝海结盟过凉山,谱写了一曲多民族合力制胜的凯歌;在这里,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在这里,红军翻越人迹罕至、终年积雪的数十座大山,数次挑战人类生理极限……
金秋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采访团走进巴蜀之地,再读当年红军长征在四川写下的瑰丽篇章。
■档案
时间:1935年1月到1936年8月
地点:四川泸定、宝兴、小金等地
事件: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途经近70个县,历时1年8个月。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都发生在四川境内。四川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总驿站,四川各族人民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走
借道彝区抢渡大渡河
彝海被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包围着,索玛花在盛开。1935年5月22日,这片海见证了红军长征史上伟大的一幕: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去。”
红军与彝族的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彝族头人小叶丹的贴身管家沙玛尔各将一只大红公鸡的嘴角剖开,将鸡血滴进了盛着彝海湖水的碗中,刘伯承与小叶丹二人各自一饮而尽。
81年后,湖水依然清澈,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聆听着沙玛依姑的讲述,那段历史依然让我们热血澎湃。沙玛依姑是沙玛尔各的孙子,在彝海结盟纪念馆担任管理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奔袭大渡河,途中须经过凉山彝族聚居区。那时的彝区流行着一句谚语,“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封建王朝历朝历代对凉山严苛的统治,使得彝汉矛盾突出,汉族的军队想通过彝区几乎不可能。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队长的先遣队,准备借道彝区。
先遣队5月22日进入彝海地区,不时遭到彝民袭击。到最后,始终一枪不发的战士们连衣服都被扒光。
“我爷爷沙玛尔各是小叶丹的贴身管家,你们看,塑像中为刘伯承、聂荣臻和小叶丹杀鸡端酒的那个人就是我爷爷!”沙玛依姑自豪地指着彝海结盟纪念馆前的雕塑说。
萧华所写的《通过大凉山》回忆道:“我把刘伯承同志介绍给他们,小叶丹便跪下致敬。刘伯承同志下马亲切地扶起小叶丹,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的来意,并愿与小叶丹拜盟。”经过坦诚友好的交谈,双方决定歃血盟誓,结成兄弟。次日,先遣队由小叶丹的四叔带路护送,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如今的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处的三块石头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当年的彝海结盟,是我党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而对于彝族儿女来说,封闭的凉山彝区从此向外界打开了大门,古老文明被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飞夺泸定桥破除宿命
采访团来到泸定县的这天烟雨迷蒙,泸定桥上依然游人如织。不过,这座桥至今仍令观者胆寒。经过钢缆加固的桥上,不少旅客被晃动的桥身、颤动的木板和呼啸的河水吓得不敢前行。有人禁不住感慨:“当年桥上连木板都没有,真不晓得他们哪里来的勇气,能顶着敌人的子弹爬过铁锁!”
杨梦梅,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讲解员,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历史老师,当年那段历史她早已烂熟于心。杨梦梅细致的讲解,将采访团带回1935年的那场激战。
那时,红军身后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追赶,前有四川军阀扼守着所有渡口,能否成功夺取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泸定桥,事关全体红军将士的生死存亡。
5月28日拂晓,以王开湘为团长、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接到新命令,要求29日前夺取泸定桥。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24小时内赶到120公里外的泸定桥。尽管红四团前两天已经跑了100多公里,尽管余下的120公里多为盘旋于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但杨成武还是率领战士,冒着倾盆大雨,于29日凌晨6时“飞”到了泸定桥西岸。
红军到达前,敌人已将木板拆除,只剩下十三根铁链横在大渡河上。红四团决定从二连抽出22名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夺桥突击队,去爬那被抽掉了桥板的13根铁索。“没有共产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革命者过不去的桥。”这是当年红二连机枪手赵长发成为突击队员后的誓言。
最终,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爬上铁索的22位勇士有3人壮烈牺牲,其余19人没有受伤。这次胜利,让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在危急的关头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图谋。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有一个奇特的“雕像”群:22根方柱子,只有少数雕刻了头像和名字,大多是光秃秃的。杨梦梅告诉我们,由于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22位勇士的名字和资料绝大部分至今无法找到,泸定人民便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与此同时,泸定县一直在做着寻访22勇士资料的工作。大家都说,22勇士从来没有远去,他们已然成为泸定城的一部分。
穿蓑衣草鞋征服雪山
打破历史宿命的红军还未走远,眼前已横亘着茫茫雪山。
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夹金山海拔超过4000米,山巅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的民谣如是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我们抵达夹金山的前一晚,当地下起了雪。积雪到次日未化,一深一浅的雪窝,如同当年红军留下的足迹。在位于宝兴县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的装备:仅少部分战士有棕(蓑)背心,草鞋比之前只是多了几根钉子。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的山上还是冰天雪地。上山前,红军只在硗碛(地名,编者注)做过简单准备,如砍竹杆、树条做拐杖,把干海椒发给每个人御寒。战士们衣着不多,把能穿上的都穿在了身上,或者干脆把被子、毯子披在了身上。”
当时正值初秋,雪山上,大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被难以忍受的寒冷包围,出发前喝下海椒汤带来的些许温暖,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仅存的体温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一点点被蚕食着。就在这样的严寒中,大部分战士还需要负重数十斤。
夹金山仅仅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其后,他们还翻越了梦笔山、亚克夏山、巴郎山等7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红军在长征中伤亡最多的战役是湘江战役,而行军中减员最集中的地点就是雪山和草地。仅在1935年7月至1936年8月,在亚克夏雪山至黑水途中,红一、四方面军就有近万名战士倒下。
翻越夹金山后,红军来到了小金县夹金村。现年53岁的夹金村党支部书记曾发贵告诉我们,红军刚从雪山上下来,粮食极度匮乏,但都没去老百姓家要粮食。“他们都叫村民为老乡,很亲切。”当地村民对红军逐渐有了好感,开始接纳、拥护和帮助红军。
刚从“鬼门关”通过的红军继续前行,很快再次面临“死亡陷阱”——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为了战胜饥饿,红军将士过草地时只能吃野菜、树皮、草根,甚至吃皮带、皮鞋等。
走出人迹罕至的草地后,聂荣臻回忆说:“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荒原上,燃篝火,食野菜,冒风雨,互相激励,相扶而行,在沼泽草丛中顽强前进。多数同志挺过来了,数以百计的战友倒下了,把忠骨留在了草地上。”
■纪事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两主力甘孜会师
红军迎重要转折
“好哇,你们这一来,我腰杆也硬啦!”朱德紧紧握着任弼时的手说。
“总司令,我们来听你的指挥!”任弼时回答。
贺龙激动地说:“总司令,我们二、六军团天天想、夜夜盼,就盼着和中央会合!”
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先后转战湘、黔,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乌蒙山回旋战,渡过金沙江,翻过大雪山,终于1936年6月30日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经历了与红一方面军分离的痛苦后,红四方面军官兵更感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珍贵。他们以最大的热情迎接自己的战友。
时任红30军第88师政治委员的郑维山回忆当时的情景:那天,风和日丽,红二军团的队伍像条巨龙朝着绒坝岔飞腾而来,红四军的指战员们便飞也似地奔向前去,抢过战友们的行装背在自己的身上,再紧紧地握着手,打量着,问候着,叙长道短。
到了宿营地,炊事班同志立即打来热气腾腾的开水,让战友洗脚解乏,有的看到红二军团战友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不等统一安排,就先拿出亲手打好的毛衣、毛袜,让战友们赶快换上……
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甘孜会师的意义非同寻常,其不仅是3个月后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前奏,更是红军从走向团结、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新貌
夹金山下小金县:
玫瑰“产业链”助力奔小康
夹金山下如今遍布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的村寨,它们大多属小金县达维镇管辖。达维,因红军长征路上的“达维会师”而被人们所熟识。近年,这里再次“红”了起来。红色玫瑰正帮助这片红色的土地奔向小康。而这一切,需要从达维镇冒水村村主任陈望慧说起。
小金县群众多以种植豌豆、土豆养家糊口,但野猪泛滥,是当地人的一大心病。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望慧看到地里两棵玫瑰生长旺盛。“玫瑰是树木且带刺,不容易被野猪破坏,是否可以代替农作物?”
于是从2011年起,陈望慧独自一人到外省考察、请教专家,逐渐掌握了玫瑰种植的技术。次年,在她的动员下,冒水村试种了50多亩大马士革玫瑰,并成立了小金县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玫瑰种植产业在达维镇迅速成型,除了提炼精油,当地还推出了玫瑰茶、玫瑰酒等产品。
受到启发,有“夹金雪山第一村”之称的夹金村村民也纷纷开始种植玫瑰——现在全村104户有七八十户村民家都种植了玫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更要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带领群众增收脱贫。”曾发贵说。夹金村距四姑娘山景区20多公里,随着巴郎山隧道的修通,结合旅游发展,今年全村还计划建农家乐,搞玫瑰花观光,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据介绍,在小金县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全县共有1107户农户种植玫瑰4000余亩,其中包括105户贫困户及88户残疾人家庭。
当地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10元一斤计算,目前,每户种植玫瑰的年纯收入可达近2万元,这对于过去种植豌豆每亩地只有500元到600元收入的村民而言,无疑是一大笔收入。(记者 梁文悦 摄影:记者 王良珏)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