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思佳
2016年10月13日10:16 来源:海南日报
四川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上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本报特派记者 陈元才 摄
在辽阔的日干乔大沼泽上,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巍然矗立。
碑上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长征途中的川西北草地又是红军吃苦最多,环境最恶劣,牺牲人数较多的地段。
据不完全统计,在1935年、1936年的草地行军中,有一万多名红军英烈长眠于此。他们躲过了敌人的子弹,却殒身于茫茫草地……
吃皮带马鞍挨过六百里
站在松潘大草原上,茵茵草地布满了色彩斑斓的野花,水流在草地上蜿蜒如同玉带,一顶顶白色的毡帐篷星罗棋布。
而在80多年前,这张美丽的六百里“魔毯”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
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草地气候甚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时而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时而阴霾蔽日,电闪雷鸣。而红军们单薄的衣服破烂不堪,入夜寒流彻骨。
红军过草地有三难三怕:行路难,筹粮难,御寒露宿难;怕掉队,怕中毒生病,怕踏进沼泽。而其中最大的威胁是饥饿。
据一些老红军回忆,过草地前战士们带的都是青稞麦炒面或者青稞麦。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吃完后,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找别人粪便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用茶缸煮着吃。因为草地的水有毒,不能喝,有的战士连人尿、马尿都喝过。
还有战士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林伯渠在和大家煮马皮时曾边吞边说:“留得生命在,革命就开花。”
琼籍将领的草地记忆
艰辛的岁月让人印象深刻,从几位参与长征的琼籍将领给儿女们回忆过草地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年红军挑战自然极限的顽强意志。
张云逸的孙子张晓龙介绍,进入草地行军后,由于部队断粮,张云逸身体越来越虚弱,没过几天就染上了疾病,生命受到威胁。张云逸原红七军战友莫文骅得知后,将自己分到的四两腊肉全部拿出来,切成两半分送给张云逸和周恩来。
“爷爷一辈子多次提到二两腊肉,称比金子还珍贵,认为这是他吃过最好吃、最美味的腊肉。”张晓龙说。
庄田的儿子庄祝胜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当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影响,庄田曾反反复复3次过草地。“他跟我说,过草地时红军已极度虚弱,每天都死人。没有吃的,就连他自己的马都拿来吃了……”庄祝胜说。
符丽娅为父亲符确坚顽强的精神感到自豪。她说,当年过草地时,部队经常遇到暴风、雪、雨、冰的袭击。符确坚脚底布满的血泡在寒冰的浸冻下,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实在走不动了,他就默默攥着驴子或马匹的尾巴,顽强地跟在队伍后面,不曾对谁叫过一声苦。
在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讲解员高红芳曾告诉记者,过草地前,琼籍女红军谢飞为了帮大家筹过草地粮食,发现牛圈里有牲口没有消化的麦子,就捡出麦子,最后用水搓洗干净放到锅里炒。
上万红军倒在泥潭沼泽
过草地给红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红一方面军损失约6000人;红二方面军损失约3000人;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就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
而其中,死亡最多的是担架员和炊事员——担架员不愿意丢下负伤的红军战友,一路负重前行,肩膀上被担架磨破的伤口从未愈合;炊事员为了让大家不断粮,背着十几斤的粮食和铁锅艰难前行。
据后来的红军回忆,当年红三军团炊事班班长姓钱,他带领的炊事班成员每个人挑的担子都超过了规定的重量。过草地期间,钱班长用一口十几斤重的大铜锅给战士们炒米、烧水泡脚,但他自己被渴死了。最终,钱班长炊事班的战士也全部牺牲在草地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记者想到了强渡大渡河的17位勇士,在炮火中,他们奋勇冲锋,一举攻破敌人的阵地,但他们许多人也没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记者还想到了当年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海南人陈铣,据传他的尸骨最终留在了四川,但一直没有被找到。
长征是熔炉,炼出了革命者坚强的意志,炼就了一个能在苦难中九浸九泡、百炼成钢的政党。但这个熔炉中,活下来并且名闻天下的英雄并不多,牺牲在路上并且默默无闻者才是大多数。
他们中很多连姓名、坟茔都不曾留下,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角落,沉寂在岁月深处。但谁能比这些付出生命的战士们更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呢?
是他们赋予了长征直指人心的力量,他们“播种”的革命火种燃烧成炽热的火焰,激励着他们的战友最终穿越了茫茫草地,迎接到了胜利的曙光。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