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军徐国富向其子徐长友回忆:“孩子,我们都曾是红军啊!”

李磊

2016年10月14日11:26    来源:海南日报

顺着若尔盖县求吉乡巴西河旁的省道一路向东走去,便是甲基村,村委会旁门楣上镌刻着“红军后裔”四个大字的藏家小院落,便是当地红军后裔70岁的徐长友的家。

徐长友已去世的父亲徐国富、母亲向金兰都是在过草地时,散落在此的红军战士。

“第一次听说父母是红军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徐长友在学校里想加入共青团,学校团组织询问自己父母的出身。当年幼的徐长友向父亲追问此事时,父亲徐国富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我们都曾是红军啊。”

1932年,17岁的向金兰在老家四川宣汉县参加了红军。1935年,向金兰所在的红军队伍开始长征,她负责照顾伤员。

在红军长征进入草地时,随着不断有伤员掉队,向金兰和伤员们只好在山边一个岩洞住下来等待后续部队。

然而,伤员们等来的不是红军,而是当地搜山的地主武装士兵。穷凶极恶的士兵把这群伤病员全部推到河里。被推下水的向金兰,几次沉不下去,最后被地主武装中一名叫洛亚的士兵带回家。

在洛亚家中,向金兰度过了七年暗无天日的生活——被洛亚一家扔在大草地里放牧。在一次放牧时,向金兰趁人不备,拼命地向草原边跑去,成功地出逃。

向金兰逃到草地边缘的上包座打零工,在这里她遇到了一起做零工的徐国富。

徐国富曾是红四方面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营五连的一名勤务兵,在长征途中穿越若尔盖境内大草地时,因为伤口发炎,掉了队。

在经历了掉队、被俘、逃跑的经历后,徐国富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当地藏族同胞的救助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身份、相同的遭遇,两人越走越近,并于1943年组成了家庭,并迁到了若尔盖县求吉乡甲基村居住。

徐长友至今还记得,母亲在去世前,已经严重昏迷,但她口中始终念叨着一个词:“红军”。说到这里,徐长友叹了一口气:“这是母亲流落至此,在长期没说汉语的情况下,至死没有忘记的一个汉语词语。”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