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追忆钱平同志

陈庆春

2016年10月14日14:06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追忆钱平同志

钱平同志是西宁市人,西宁市惟一的一位老红军,曾担任过西宁市第一任副市长,以后还担任过西宁市政协主席。他在西宁市工作时间很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

“钱裁缝”当红军

钱平,1916年出生在西宁市观门街的一间小土房里,乳名叫魏家存。在他刚懂事的时候,祖母就告诉他:“生你那天,是个特别寒冷的日子,长大以后要吃一辈子的苦哇!”这句话灵验了,1921年七月初三母亲生小弟弟时患了产后风,母子双亡,年轻的母亲年仅23岁。祸不单行,在母亲和弟弟死后不到二十天,一场伤寒传染到这个家庭,祖父、父亲、两个婶婶、一个妹妹猝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家庭失去了七口人,钱平从此成了孤儿。生活逼迫,他不得不做童工,在李银匠家干杂活,在饭馆里端盘子,在报馆里当报童,在机关里当小勤务员……在裁缝铺里当小伙计,老板娘很厉害,饭不让吃饱,开口就骂,抬手就打,天不亮起来扫院子,铺床叠被、倒夜壶、挑水、烧火、端饭洗碗、洗衣服,晚上给老板娘洗脚,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钱平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偷偷学会了裁缝活,西宁很多老年人都叫他“钱裁缝”。

1936年初“钱裁缝”的姨娘回老家陕西武功,返回青海路经甘肃镇原,住在一家小旅馆里,这时钱平贫病交加,断了盘缠,也无钱看病,就在此时来了一位名叫赖吉友的国民党军医,帮助钱平治好了病,店主人李德清也不收食宿费,“钱裁缝”遇到这样的好人感激不尽,经过半个月他们相互都熟悉了,两人说他们是共产党员,是做地下工作的。1936年7月5日,他们介绍钱平参加了地下党,让钱平在当地组织了五个裁缝为北上的红四方面军赶制一批军衣。到了9月20日,左右红四方面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在军参谋长李聚奎率领下,占领了通渭县城。钱平把他们赶制的军服送给了三十一军,钱平本人也参加了红军,在三十一军军部民运部工作,不久参加了一、二、四方面军会宁大会师。

在兰州做兵运工作

根据西北局和甘工委的指示,除在农村建立武装工作队以外,还要派人打入国民党部队中去,搞兵运工作,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伺机将部队拉出去举行起义,或者在国民党军队中搞些军需品供给地下武工队使用。当时钱平在陇右工委负责组织工作和统战工作。钱平获悉甘肃省保安第四团(驻兰州)华振帮连长要去河州(即临夏)接新兵,于是钱平到河州把自己卖了衣服的一千元大洋交给了陇右工委,作为工委的活动经费。新兵连开到兰州拱星墩,训练两个月后钱平当了班长,经过细致工作,钱平把连长华振帮和几个排的排长,各排的班长和一些普通士兵都发展成了党员,成立了党支部。监护营守卫着土门墩的大片军事仓库,这些军械和物资都是地下党急需的物资,于是华振帮和钱平又去做监护营的工作,把监护营营长和一些连排长十几个人发展为地下党员,通过这些地下党员把一些军用物资运送到陇右工委掌握的部队中去。

朱亮同志是甘肃省和政县人,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重庆分校,他是钱平所在保四团三营营长,他的活动能力很强,关心士兵,在官兵中有一定的影响,他痛恨国民党的腐败政治,贪污腐化、压迫人民的恶行,他为人耿直,很有正义感。经钱平和华振帮做工作,陇右工委批准将其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并准备把他掌握的一个营的兵力拉出去参加到陇右工委的部队中去。1949年5月,马步芳被任命为西北行政长官,就职于兰州。他上任后连续颁布了《严禁共匪活动》《户口联保》等法令,任命亲信杨修戎、赵珑为兰州警备司令部正副司令,侦破我地下党组织,搜捕、屠杀共产党员。赵珑派他的特务内奸徐懋学伪装进步打入我地下党侯聚卿支部,致使朱亮、杨松轩等共产党员惨遭杀害。朱亮被捕后,在兰州少沟乞秘密监狱五号囚室的墙上,用指甲刻下了绝命书“人生如梦,今生已矣!英雄自古谁无死,何必怕呢?”。钱平同志说:“朱亮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时刻怀念他!”。

创建甘南地下秘密联络站

1943年,甘南农民起义军兴起,马殿选是组织策划者之一,他秘密串连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武都,还派他最亲密的朋友陈国栋去马继祖的起义军中担任副司令。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了,但它为甘肃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统治播下了种子。马殿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威望较高,属于上层社会名流,他的妻子郭玉兰是个“阿庆嫂”式的人物,人称马大嫂。钱平在陇右工委中负责组织和统战工作,工委决定派钱平去和马殿选拉关系。钱平住在他家,经过帮助教育,马殿选、郭玉兰和他们的女儿马云英都提出入党要求,经钱平介绍,陇右工委批准,他们一家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殿选入党后,他的家就成为我党地下工作交通站,利用他的上层人士身份和“红帮”头目的影响,有力地掩护了我地下党的活动。有些地下党工作人员被敌人追捕藏在他家一住就是几个月,食宿也完全由马家负责,从来没有向地下党要过一分钱,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马殿选一家对革命工作的贡献,受到了中共陇右工委的表扬和肯定。马云英在《我父母在地下斗争的片断回忆》中说:“自从1947年5月1日钱平和牙含章介绍我父母入党后,我们家就成了陇右工委的联络站,钱平在我家住的时间最长,他化名叫李育平。钱平为人忠厚、正直、和蔼可亲,我们常以‘李家爸’相称,他生活俭朴、工作认真、警惕性高、党性强。临洮解放时,马匪烧毁了洮河浮桥,企图阻止解放大军解放青海,当时十万解放大军云集临洮,粮食供应成了大事,父亲组织共产党员和群众积极投入支前工作,保障了军需供应,受到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的表扬。”

钱平同志逝世前回忆:“马殿选同志从1947年5月由我和牙含章介绍入党后,确实为党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虽然参加过帮会组织,他的行动表现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完成了一个爱国者到一位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是好干部好党员,马殿选一家不愧为革命的家庭。”

钱平与甘南藏军起义

甘南藏区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这里的统治者为黄正清,他1928年就被国民党任命为“拉卜楞兵游击司令”,后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还先后任过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西北行辕参议、藏区国大代表、国民党中央委员。甘南藏区的行政、军事、司法、经济、文化、外交、宗教等无不听命于他的调遣和节制。他手中还掌握着数万藏军,是个实力派人物。马步芳担任西北行政长官后,对他极力拉拢和修好,为了对付人民解放军,一次就向黄正清要战马一万匹,可见黄正清的实力。1949年解放前夕,据当时陇右工委得到的消息,蒋介石已派人到拉卜楞所在地的夏河县,正在煽动黄正清动员拉卜楞兵与解放军对抗。如果失败,蒋介石将派飞机接黄正清全家飞往台湾。

陇右工委认为,黄正清不是蒋介石嫡系,他和国民党是有矛盾的,他的“根”在藏区。工委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黄正清的藏军起义,使甘南藏区数十万群众免受战争之苦。陇右工委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钱平。朱亮被敌人杀害后,钱平在保四团也不能呆下去了,华振帮把他介绍到师管区上校部员段泽民处当勤务兵,住在闵家桥30号,隔壁院子是兰州军统特务任冠军的特务机关。为了疯狂搜捕地下党,一天半夜突然查户口,同院的常秋英机智地把钱平藏在女厕所,避免了一场危险。事后钱平把常秋英发展成了党员。常秋英的丈夫张子丰曾任过兰州国民党军东路总指挥部少将参谋处长,当时正任黄正清的保安副司令,负责藏军的整顿训练,他还从甘肃省政府搞到一批枪支弹药,又将每个士兵的军粮从每月30斤青稞面增加到45斤,深得官兵的爱戴。黄正清对张子丰非常满意,对张十分信任,两个人私人关系也很好。钱平将这一情况向工委作了汇报,工委研究决定让常秋英从兰州到拉卜楞去做丈夫的工作,再通过张子丰做黄正清的工作。常秋英从拉卜楞回来后,详细汇报了做她丈夫工作的情况。常秋英讲,张子丰本人是坚决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的,只要共产党叫他干事,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他还强烈要求参加共产党。因为他是黄正清的保安副司令、国民党高级军官,根据甘肃工委的指示,这种人的入党问题必须经过陇右工委集体讨论,为进一步考验,后补期定为两年,入党介绍人是钱平和工委书记牙含章。这中间,钱平和常秋英又一次去了拉卜楞,钱平宣布接收张子丰入党。张子丰和常秋英约黄正清及他夫人策仁娜姆,就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畅谈了一整天,促使黄正清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不久,黄正清在黄公馆召集了各界人士会议,宣布他决心和平起义。黄正清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说:“我在木去乎得到临夏解放的消息,便立即派我的副司令张子丰(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副官长黄立中和拉卜楞寺院代表前往临夏接洽,他们见到了一兵团司令王震,陈述了我要求率部参加革命、接受和平改编的意愿。王震同志很高兴,立即给我回了一封信,让我从速将司令部迁回拉卜楞,并派人到临夏领取拨发给保安司令部的枪支弹药,还要我从速赶到临夏,同他一起去解放青海,我即委托副司令张子丰办理移交事宜。”解放后黄正清担任甘肃副省长,张子丰任甘肃政协常委。

钱平同志在甘南藏军起义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他从不对人提起,组织因工作需要在向张子丰调查时,才知道了详情。

西宁市解放初期的建政工作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建立人民政权,才能谈得上各项建设事业,搞好政权建设关键是干部的问题。由于部队进军神速,加上马步芳集团长期严格控制和镇压,青海解放前没有地下党组织,因而地方干部十分缺乏,中央决定一军驻守青海后,为解决干部问题,1949年8月18日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委托政治部副主任张国声与陇右工委交涉解决一批地方干部随军去青海参加建立政权工作。陇右工委认为长期从事地方工作,是老红军又是青海人的钱平最为合适,于是决定由钱平在临洮组建西宁工作团,为西宁市的建政工作做好干部准备。西宁工作团共103人,其中党员29人,随一军进入青海。1949年9月5日,一军派出先遣骑兵侦察部队约六百余人,由军侦察科孙巩带领,率先进入青海省会西宁市。西宁的解放,宣告了马步芳家族在青海四十年的反动统治结束,青海人民从此获得了解放,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1949年9月8日西宁市人民政府成立,一军派刘枫代理市长,西宁工作团钱平为副市长。当时的西宁所辖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7万余人,为县级市。在建政初期,市委、市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大量的恢复和建设工作,如剿匪肃特,建立区级政权,整顿乡村基层组织,在文化教育、市政交通和其他市政建设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通过积极筹备,于1949年11月1日至6日召开了西宁市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第一次会议,成立了协商性常设机构———协商委员会,选举张国声为主任、刘枫、马乐天为副主任。这其中,身为副市长的钱平同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宁解放后,省委发出指示,总的方针是“巩固阵地,站稳脚跟,进行艰苦深入的工作,达到长久的生根。”为贯彻省委的指示,西宁市委、市政府在刘枫、钱平同志的带领下,团结各族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努力的工作,使共产党人在西宁站稳了脚跟,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