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走进雪山草地 感知红军挑战人类极限

2016年10月17日09:29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走进雪山草地 感知红军挑战人类极限

以行军艰难著称的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究竟艰在哪里、难在何处?记者近日走进红军长征时走过的部分雪山草地,感知当年红军克服人类体能和生存极限的英雄壮举。

根据四川省省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的史料,中央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昌德山、打鼓山5座海拔4100米以上的雪山,加上红四、红二方面军,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翻越的4000米以上的雪山多达67座。

横亘于四川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以后红四方面军又两过此山。夹金山主峰海拔4260米,山顶终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有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从宝兴县硗碛乡出发率先翻越夹金山。如今的硗碛乡,依然流传着许多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爱民助民的故事,保留着红军宿营经过的“凉水井”、“誓师坝”等遗址。

当年提了一盏马灯主动给红军带路的藏族向导莫日坚,分手时红军送了他一个响亮的名字——“马灯红”。如今在硗碛神木垒风景区工作的马花是马灯红的孙女。马花告诉记者:“爷爷生前多次讲述,红军一早就从蚂蝗沟旁的小路开始爬山,爬到半山腰的一支箭、五道拐等地时,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雪越来越深,天气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稀薄,前面的战士用木棒、刺刀挖着踏脚孔,后边的队伍相互搀扶着,艰难地往上爬。这时人已累到了极限,快到山顶时还遇上了冰雹,有些战士没有防备,跌倒了,滑下山去,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尽管81年后的夹金山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皑皑积雪已经少见,但驱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特别是站到山顶王母寨垭口回望山下,盘旋曲折的山路依然令人感叹:当年衣衫单薄、草鞋履地、靠辣椒水御寒的红军,身上蕴含的是股什么样的精气神!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里写道:“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就整个来说,我们全靠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发扬了阶级友爱胜利地越过了夹金山。”

1935年6月12日至18日,中央红军分批陆续翻越夹金山,在四川省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度过了雪山的艰险,还有被称作陆地“死亡之海”的草地在前方考验着红军。红军走过的川西草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每年5月至9月正值雨季,草地沼泽泥潭无路可行。

1935年8月、9月,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过草地。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腹地,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穿行在红原县瓦切镇的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贺建军告诉记者,红军过草地主要体现在“四难”:

一是行路难。草甸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堪称“魔毯”。沼泽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如果被这些泥浆泡过,就会红肿溃烂。一旦下雨,脚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会掉进泥沼。

二是食物缺。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走了一半或不到一半。接下来的路程红军就得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腹泻,重则中毒致死。

三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红军战士过草地前,大多衣单体弱,穿草鞋、甚至赤脚的也不少。有老红军回忆说,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身上几乎没有干过,能冻死人。

四是宿营难。草地到处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在草地里露宿往往要两人或几人背靠背,才能增大面积避免陷下去。多位老红军回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气候寒冷,高海拔缺氧,次晨就会发现一些战友已经停止了呼吸,甚至是跟自己背靠背休息的战友也牺牲了。

中共四川省直机关党校校长、全国党史学会常务理事王承先说:“在这种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里,红军将士不但要经受严寒、饥饿、高山反应等极限身体考验,还要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官兵平等、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他们能够胜利翻越雪山、走出草地,证明了这是一支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真正‘支部建在连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人民军队。”(新华社成都10月17日电 记者惠小勇、童方)

(责编:黄瑾、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