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朱德送的刺刀砚台是传家宝

阮长安 徐中成 雷倢

2016年10月17日10:13    来源:四川日报

10月的小金县达维镇,雪山皑皑,层林尽染。

81年前的盛夏,两支队伍翻越夹金山后在此会师,经过短暂休整,继续北上,长征由此掀开新的篇章。达维会师、两河口会议……红军在小金县境内战斗、生活超过13个月,留下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0月11日至12日,川报全媒体集群直播长征路报道组走进小金县,探寻红色足迹。伴随着长征精神的代代传承,今天的小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家宝 三代藏族同胞共守护

一把生锈的刺刀、一块乌黑的砚台,是小金县两河口镇大板村村民杨湖海眼中最珍贵的传家宝。

1935年红军路过这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在杨湖海家的老宅里住过7天。临走前,朱德将一把刺刀、一块砚台、一支毛笔送给杨湖海的外公作为信物。

外公去世后,这些信物被传给杨湖海的母亲,传到杨湖海已是第三代。10月11日下午,64岁的老人对来访的记者说:“这些信物,是红军和藏族群众深情厚谊的见证,要一代代传下去。”

81年过去了,传家宝依旧被完好保存下来。

杨湖海的新房子旁,那座有近300年历史的藏房依然静静矗立,珍贵的红军信物就保存在二楼最显眼的位置。

刺刀上的棱角依然分明,用手指摸,仍能感到刀刃的锋利。通体乌黑的砚台依然完好。杨湖海心痛地说,那杆珍贵的毛笔,笔头风干后脱落、笔杆逐渐锈蚀,放在一个铁罐子里,十几年前已成一堆粉末。

小时候,杨湖海常听母亲说起红军长征的事情,当时红军在这座房子里开会,周围全是站岗的哨兵;红军临走时,杨湖海的外公将筹集的粮食慷慨相送,朱德赠送了这三件信物作为回报。

这几年,陆续有多名藏家想高价买下刺刀和砚台,但都被杨湖海婉言拒绝。“等我们走了,这些东西还要一代代传下去。”

传文化 小学生成义务讲解员

今年国庆节期间,随着巴朗山隧道贯通,从成都到达维镇只要3个多小时。

如今,在达维镇,会师纪念碑、会师桥等已成知名红色景点,八方游客在此感受红军精神。

距离会师纪念碑500米外的达维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周要上一节特别的课——由专任教师讲解达维的红色文化,用生动的故事传承红军精神。学校为此专门编制了红色乡土教材,利用书本、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们讲述红军长征中的达维会师、翻越夹金山等故事。

10月11日11时,三年级二班的校本课程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七八名学生轮流登台,讲述自己最近学到的红军故事,精彩的故事赢得台下同学及观摩教师的阵阵掌声。

校长张国勇说,校本课程从2009年开始坚持到现在,学校利用这种方式,让年青一代更多地了解红军和长征,将长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四年级二班学生张逸洋则向来访者讲解了达维的红色文化。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在达维会师纪念碑、会师桥等红色遗址前,达维小学的学生们都会义务向游客讲解80多年前的红色历史,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

小金县长姚奇杰说,长征永远在路上,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就是要激励大家不忘初心,投身于助推小金跨越发展的各项具体实践中去。

(责编:常雪梅、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