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鸿儒 古琳晖 于海涛
2016年10月21日09:25 来源:解放军报
如果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还活着,今年他已是108岁的高龄了。然而,我们无法见到他历经岁月沧桑后的模样,因为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935年,他的面容永远定格在了28岁。
2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然而,翻阅长征中的英烈名录,像吴焕先这样年轻的将士还有很多很多——
红四师师长洪超在长征开始时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英勇牺牲,时年25岁;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在战斗中遭敌机轰炸献出生命,年仅28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如果将时钟拨回到80年前,我们会发现,如今的90后其实与长征中的红军将士年龄相仿,都正值韶华、青春勃发。正是这支由那个时代的“90后”集结而成的年轻队伍,完成了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史诗式远征,谱写了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英雄壮歌。
年轻的头颅最高贵,戴得起光荣和伤悲
踏上长征之路的红军,是世界上不曾有过的一支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孤军远征的红二十五军,平均年龄不过20岁,“这一部队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只是13岁到18岁”,被一些人称作“娃娃军团”。
当年采访红军的美国作家海伦·斯诺,在《续西行漫记》中写道:“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使这支军队有独特性的两点——年轻和牺牲精神……”
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一定要跟着红军走,谁也劝阻不住。在这个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他们已经尝尽了人间的艰难困苦。一个地方的老乡,听说附近有一些老红军牺牲了,当地苏维埃政府动员他们去掩埋尸体,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老红军”,分明是一伙稚气未脱的“小红军”。
死亡的威胁、生存的考验,过早地压在了他们身上。然而,稚嫩的肩膀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面对的往往是装备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年轻,绝不是推诿与退缩的代名词。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回旋乌蒙山……年轻的红军将士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史诗,更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中流砥柱。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中将以上共254人,其中222人参加过长征。他们在长征开始时的年龄,9位元帅平均36.5岁,8位大将31.7岁,48位上将25.9岁,157位中将23.8岁。
年轻的头颅最高贵,戴得起光荣和伤悲。他们的青春在革命烈火中熊熊燃烧,他们的意志在艰难困苦中锤炼锻造。这支经历万里长征的年轻队伍,完成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华丽转身。
当青春与理想相遇,必然焕发出战无不胜的英雄豪情
一群如此年轻的军人,为何能留下流芳千古的精神财富?
一支如此年轻的军队,为何能创造震古烁今的伟大奇迹?
青年最富激情活力。在那段黑暗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与官僚买办的残酷剥削,让中国人民陷入最深重的苦难之中。目睹如此社会惨状,当时每个有志青年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在争取民族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腐朽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目标引领下,这些青年人投身革命,成为红军长征的骨干力量。
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中的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4.2岁。可以说,当时的他们正值人生最宝贵的青壮年时期,如果不参加革命,不参加长征,他们中许多人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所学所能,过上相对安逸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一条艰险崎岖的道路。
如果仔细分析这支年轻队伍中指战员的出身,除了由革命理想主义驱动的知识分子,另一类便是为改变现实苦难境遇的翻身农民。聂荣臻元帅曾回忆道: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年轻的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们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理解了这支部队的使命与责任,从“解放自己”中逐步提升觉悟,继而投身于解放全体劳苦大众的事业中。
正如军旅作家乔良所言,尽管当时的他们在恋恋不舍地离开自己的红都瑞金时,并没有哪个人确切地知道,他们将开始一次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史诗式远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人人都怀揣着一个伟大梦想:改造中国。
“红军正因为是极年轻的军队,所以才能满溢着力量、理想、牺牲的勇气与热诚”。这群长征中的“90后”,印证了海伦·斯诺笔下红军将士的热血青春,并昭示世人:当青春与理想相遇,必然焕发出战无不胜的英雄豪情。
历史绝非巧合事,英雄自有后来人
英雄,多具有不可复制性。然而,身处不同时代的他们,却在生死考验面前作出了惊人相似的抉择——
1934年12月,湘江之战,担负“断后”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过江,以血肉之躯捍卫渡江通道,师长陈树湘腹部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乘敌不备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2016年4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在4.4秒的生死一瞬,他毅然选择“推杆”挽救飞机,放弃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29岁的生命定格在海天之间。
两人都是29岁,年轻得尚未尽享人生之欢愉,却在关键时刻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难道,这仅仅只是历史的巧合?
从长征中走来的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和平年代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抢险救灾中,有多少年轻的面庞被世人所铭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一往无前、邱少云在烈火中严守纪律的坚强定力、王伟守卫海空与敌殊死搏斗的毅然决然、张楠被流弹击中仍坚决守卫使馆安全的血性虎气……他们身上都洋溢着红军长征中的那股子劲儿,他们的价值内核与长征精神一脉相连。
显然,他们的壮举绝非巧合。这是英雄之树抽枝发芽开花结果的血脉延续,这是历经80载岁月洗礼而恒久不变的精神传承。
如今,90后新一代青年官兵,已成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行进在改革强军的新长征路上,尤需从当年长征中的年轻将士身上汲取力量,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击水中流,弄潮涛头,书写时代篇章。
深秋,北京。在“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上,有这样难忘一幕:青涩稚嫩的90后官兵,深情凝望着泛黄照片中同样青涩稚嫩的红军将士。这一刻,仿佛一场发生在“同龄人”间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正悄然上演……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