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星》伴途

闫雪静

2016年10月21日09:31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红星》伴途

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十来个人,两副扁担,四只铁皮箱子。一到驻地,顾不上人困马乏,铁皮箱一放便是桌子,背包一坐便是凳子,就开始工作。

五六个小时后,一份份飘着油墨香的报纸就送到了连队指战员手中,报头两个大字:“红星”。

作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惟一喉舌,《红星报》伴随红军走过漫漫长征。尽管前有险途,后有追兵,但每隔十天八天,战士们就能盼来这份“精神食粮”。

边走边构思稿件

1933年7月,一位个头不高、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匆匆赶往江西沙坪坝白屋子村。他就是邓小平,他刚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那里接到一个新任务:复刊《红星报》。白屋子村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小厢房里,留下了一些印报的设备,编辑人员全部上了前线,正因如此,报纸已停办了3个多月。

《红星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一份报纸,报头“红星”二字由钱壮飞设计。邓小平接手前,已经陆续出版了35期。

接手《红星报》,邓小平起草了一则“优待投稿同志”的启事,鼓励广大红军将士积极投稿。很快,通讯员超过了500人,一些军团还配备了战地记者,一篇篇生动鲜活的稿件从硝烟弥漫的前线寄来。8月6日,重新编排的《红星报》在停刊几个月后,终于又与红军指战员见面了。这张报纸,版面清新,栏目丰富,文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多样,立刻受到了红军战士的喜爱。

1935年10月,编辑部接到通知,中央红军即将撤离苏区,《红星报》随军上路。苏区近百种报刊杂志全部停刊,中央机关报刊《红色中华报》、《斗争》也暂时停办。走上长征路的只有《红星报》,因为它是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一份“军报”,行军途中需要它来沟通各部队。

工作人员用两副扁担挑着四个铁皮箱子踏上漫漫征程。铁皮箱里装着办报的全部设备:一台油印机、几盒油墨、几筒蜡纸、两块铜板、几支铁笔和一些毛边纸。其中一台钟灵牌油印机因为太重,过湘江时扔了,换了台手滚油印机。

红军总政治部文书科长、《红星报》编辑赵发生后来回忆说:“我们每天一般要走八十里,最多走一百八十里路,人走乏了,脚也走肿了。负责编辑的同志,一边走一边还构思稿件,逢到休息的时间,就赶紧动笔写稿。宿营时,我们行装一放,顾不得喝水和洗脚,就马上打开箱子刻钢板。负责印刷的同志先睡觉,等我们刻好以后,再叫醒他们印刷。”

“有一次正在印报,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我们险些丧命。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艰难环境,也不管怎样困和累,我们一直坚持十天左右出版一期。记得只有一次,因为一位挑箱的运输员同志患病掉队了,报纸停办了二十多天。后来五军团的同志拾到了这副铁皮箱子,给我们送来了,报纸又继续按期出刊……”

一边行军一边排版出报,《红星报》在长征途中一共出版了28期,每期印刷七八百份。长征中,《红星报》并不是惟一的报纸,一些军团还办过《战士报》、《前进报》等报刊,但《红星报》作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惟一的机关报,及时传达战斗号令、鼓舞官兵士气,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战斗力量。

文字简单,没什么形容词

离开瑞金的初期,各种各样的疑虑弥漫在红军指战员中:目的地在哪里?为什么处处被动挨打?

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星报》第一时间全文刊载了《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决议案》,号召全军“一切拥护党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坚信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的正确结论与领导之下,一定能团结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领导全体红军战士在广大的运动战中争取伟大的胜利。”

随着报纸分发到广大干部和战士手中,遵义会议的精神在部队中迅速传达,全军上下为之振奋,笼罩在红军官兵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军心大振。这之后,关于红军往何处去,落脚点在哪里,《红星报》始终追踪报道,既为当时统一思想,也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档案。

遵义会议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陆定一接任《红星报》总编辑。

戎马倥偬中,周恩来、王稼祥、博古、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都曾为《红星报》撰写社论和理论文章。不过,《红星报》刊登的大量消息,还是来自战火纷飞的前线,这些稿件短小、生动、感人。

1935年2月27日,红军第二次解放遵义并攻克桐梓城,俘敌三千,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在此战役中,贵州军阀王家烈企图据娄山关天险顽抗,并打长途电话请求救兵,这个电话全部内容被红军侦听到。《红星报》据此刊登了一篇《王家烈叫救兵》的通讯——

“遵义之战王家烈险些被我活捉,幸亏脚快逃跑,连鸦片烟枪和大衣都抛掉了。他的队伍第一、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五等六个团和特务营,全被红军消灭驱散。王家烈逃到贵阳后,就打电报向蒋介石叫救命,电报里说‘遵义之战部队损失极大,子弹用光了,伙食没有了,军心涣散,快快送钱送粮和子弹来,否则士兵没有饭吃就要造反了!’”

类似这样的战斗快讯,《红星报》几乎每期都有。

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在“前线通讯”栏目以《伟大的开始——1935年的第一个战斗》为题,对富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的战斗作了翔实的报道,并刊登了《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名单,对强渡乌江的战斗英雄罗有保、王海云、钟锦文、江大标等22名干部和战士登报表彰。

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对这篇报道十分赞赏:“文字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形容词,几乎都是名字,可是这些金榜题名的英雄,它会像乌江的流水那样,扬名在历史的长河中。”

1935年5月30日,《红星报》长征专号第18期,以《我们已经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四个团的英勇战绩》为大标题,分别报道了红一团、红三团、红四团、红五团抢渡大渡河的主要战斗经过,在《十七个抢渡的英雄》的报道中详细记述了担任先遣团的红一团的战斗经过,“每天总以最强的速度赶路,临到河边的前一夜,更以一百二十里急行军,夜袭敌人。”这篇报道为红军抢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行军中的服务和乐趣

长征途中的《红星报》,为节约纸张,版面多为每期二版或四版。虽然不大,却琳琅满目。栏目除了“社论”、“前线通讯”、“战绩”等,还辟有“红星号召”、“红军家信”、“军事知识”、“卫生常识”等专栏。

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时,准备不足,仓促行军,不少战士没有鞋穿,只能赤脚行军。《红星报》发表了《怎样解决草鞋问题?》的评论文章,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尽可能做到发草鞋不发草鞋费;将没收土豪的烂裤发给战斗员和运输员打草鞋……

部队进入贵州,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不断派飞机侦察和轰炸,《红星报》及时介绍了防空的办法。很多战士水土不服,报纸又提醒指战员“不吃冷水,每人做个竹筒,装上开水在路上吃”。

长征初期,红军沿路书写的一些标语口号缺乏针对性,教条主义气味很重,如“反对工团主义”“保卫社会主义的祖国苏联”等等。毛泽东很注意这件事,他亲自撰写了十多条口号在《红星报》上发表:“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打土豪分田地”、“打日本救中国”……这些口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官兵们很快就记住了。《红星报》又提出要求:“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至十条标语”、“凡是宿营和大休息地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甚至细心提示“标语可用毛笔、炭笔、石灰、石块书写”。

《红星报》辟有“山歌”、“俱乐部”、“小玩意”等小栏目,常常刊登军事测验、猜谜语等有趣的内容。比如这样的军事测验题:“有一位侦察员搜索到了河边,看见河的上游有许多木片流下来,这个时候侦察员怎样判断敌情呢?”战士们互相考验,下一期上找答案:“敌情有两种:一,可以判断河的上游有敌人准备架桥;二,上游河岸如系森林,也可以判断敌人部队正在上游河岸通过。”

谜语编得既浅显又生动,比如“身儿小体儿弱,钢皮肉铁心肠。见着敌人一声喊,穿着红衣上战场。直前无回顾,誓死不还乡。”

艰苦的行军途中,生动活泼的报纸给战士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难怪大家爱不释手。红一军团干部彭加伦写给《红星报》编辑的一封信中说:“《红星报》在部队中起到了很大的领导作用,成了我们战士的良友,它是这胜利的革命战争的一只有力喇叭。现在我们火线上时刻的盼望着《红星报》速来,无论在行军、驻军,总听得着我们战士热闹的读报声。”

走一路宣传一路

1934年11月,《红星报》出版了一期号外,要求严肃纪律,提出不要乱用苏维埃国币、找禾草火把不要侵犯群众等等。据赵发生回忆,这是因为之前出了个意外事故,有个青年科长,在驻地点火把玩耍,不慎引燃房上茅草,烧毁了民房。中央军委提出加强群众纪律,并在战士中开展竞赛。

《红星报》上还刊登过一首“赔锅歌”:“我们红军不小心,打破你家一口锅,留下五个袁世凯(银元),赔你一口好铁锅。”这首歌十分生动地表现红军铁的纪律,很快就在战士中流传开来。

经过整顿,红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英名远扬。赵发生说:“1934年底,我们走进一个村镇,看到群众早已在墙上贴满欢迎红军的标语:欢迎废除苛捐杂税的红军、欢迎爱国家爱人民的红军、欢迎不拉夫不扰民的红军……我将这些标语抄下来,刻在当天出版的《红星报》上。”

进入彝区,《红星报》号召部队百倍努力争取彝民的工作,要求“每个战士送一件礼物给彝民,绝对不打彝民的土豪,每个连队与驻地彝民举行联欢。”一张由陆定一起草、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公告贴了出去:

中国工农红军 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 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 压迫彝人太毒

红军万里长征 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四川 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 不动一丝一粟

……

全文只有156个字,却好似一张红军的宣言书。这张布告里,头一次使用了“万里长征”的字眼。

印刷《红星报》的毛边纸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过了草地,入了藏民区,担子挑的纸用完了,就买一些印过藏经的纸,用背面印报。1935年8月,红军即将进入陕甘边区,纸张没有了,油墨也用完了,《红星报》被迫停刊。此时,长征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了。

延伸

长征中的红军诗歌

过乌江

远看像条索,近看鸭溪河。

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

要过要过硬要过,李觉送行蛮不错。

任你对岸站岗哨,我在这边洗洗脚。

过大雪山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

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看白军,已抓瞎,金沙江边学狗爬,没办法。

蒋介石,回去吧,送来的礼物全收下,多谢啦!

牵着老蒋推大磨

运动战真不错,四渡赤水来回过。

逗得川军团团转,累得滇军莫奈何。

要快要慢全由我,牵起老蒋推大磨。

红军数九歌

一九一九红军来?过了湖南进到贵州。

二九二九遵义街头,穷人欢笑富人发愁。

三九三九红军开走,白军来了遍地血流。

四九四九穷人难受,怀念红军快杀回头。

五九五九饿得黄瘦,地主熬骨区长榨油。

六九六九穷人心愁,日子难过野菜稀粥。

七九七九枪炮声吼,红军回来白军溜走。

八九八九打败白狗,穷人欢呼老天保佑。

九九九九红军又走,跟着你走才得有救。

这种数九天下少有,红军红军天长地久。

过路红军知多少

甲戌年红军过大桥,过了七天过不了,

我向河水去打听,过路红军有多少?

河水不说也不讲,哗哗啦啦只是笑。

我向树林去打听,过路红军有多少?

树林不答也不应,欢欢喜喜把身摇。

老鹰飞来把话说,指着蓝天对我讲:

“天上星星有好多,过路红军就有多少”。

延伸

长征中的红军戏剧

四场小话剧《我当红军去》

第一场:雇农受不了财主的欺压和毒打,一摔饭碗说:“我当工人去!”

第二场:雇农当了学徒工,可老板出来,恰是原来的东家,雇农反受到财主一顿奚落,工人又气愤地说:“老子吃粮去!”

第三场:工人当了国民党新兵,正在营门口站岗,一位军官出来,新兵向军官敬礼,军官不分青红皂白便上前打了新兵两个耳光,新兵一看,这军官原来还是财主东家。此时枪声大作,群众高喊: “红军来了!”军官夹着尾巴跑了,新兵觉悟了,大喊: “我当红军去!”

第四场:红军欢迎雇农和其他入伍的新红军。

独幕喜剧《破草鞋》

剧情:蒋介石和宋美龄讲了些前方战况后,命令薛、吴率部加紧追赶红军,二人遵命下。稍后,传来阵阵枪炮声,接着薛岳打来电话,报告追剿红军的战果,蒋介石听了大喜。不久又来电话,说红军施用迂回战术,四渡赤水,突破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渡过金沙江。正当蒋介石又急又气之时,薛、吴二人各提一串破草鞋垂头丧气地来禀报:“报告委员长,红军诡计多端,神出鬼没,我们啥都没捞到,只捡了几只破草鞋!”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