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长征宣传中的巾帼身影

郭 凯

2016年10月21日09:3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长征宣传中的巾帼身影

  《红色娘子军》中有一句歌词:“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这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生存状况,以及“解放”对于妇女的迫切性和特别意义。如今,我们看红军在长征中的文化宣传,会发现这与女性也有特别的关系。

  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进行的文化宣传中,有很多是专门针对女性的。比如,红军宣传队要发动广大农村妇女起来参加斗争,就编唱《妇女解放歌》,使她们受到教育,支援红军。进行“扩红”宣传时,红军宣传队就教唱《送郎当红军歌》,鼓励女性支持丈夫去当兵。在遵义,宣传队还表演了《夫妻争当红军》等街头戏,宣扬夫妻争相进步。

  把女性作为表现对象,也是长征文化宣传的一大特点。主力红军突围转移前,《红色中华》报就曾经报道过瑞金妇女为革命筹款22万两的光荣事迹。红军总政治部文化干事、画家黄镇创作的《贵州苗家女》对于女性的悲悯怜惜,最能激励革命队伍里男儿的血性和英雄情怀。

  女性不仅是红军宣传的对象、表现的对象,也是担负红军宣传任务的主体。她们的演出更具魅力,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更有效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部队行至贵州,红军与群众举办篝火联欢晚会,被誉为“战地艺术家”的李伯钊不仅担任主持,还表演了红军指战员喜爱的江西山歌、福建民歌和苏联歌舞。曾经留学法国的江西省委组织部长蔡畅也演唱了法国的《马赛曲》。

  红军川滇黔地区游击纵队的政治宣传队长阚思颖、政治处副主任李桂红两位女干部,也是抓紧一切时机,发挥能讲、能写、能演唱的才能,做了大量的群众宣传工作,给川滇黔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人们称赞为“女红军宣传员”“红军女英雄豪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