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

千针万线绣真情——苏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侧记

范贻光

2016年11月06日13: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苏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见上图),作为庆祝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献礼之作,日前顺利封针。这件作品三年前开始策划,由卢招娣等十六位绣娘历经近一年时间、耗费五万六千个工时创作而成,是一幅长三米、宽一米有余的巨制。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从策划、组织绣制队伍到绣品完成的全过程,见证了创作的艰辛,以及刺绣如何以其特有的质感真实生动地表现长征胜利结束时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这幅苏绣巨制的范本,是蔡亮、张自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经典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过去,苏绣很少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与重大历史事件,它往往由个人独立完成,且题材和主题的确定大多由民间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创作风格自行选定,广涉动物、花卉、人物等。因此,用苏绣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作为一项由多人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用苏绣再现经典油画的风格面貌,特别是油画中众多人物形象、宏大热烈的场面,以及用体面的虚实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进行人物形象和表情的刻画,对善于表现清新典雅情调的苏绣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苏绣,与粤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有着两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苏绣通过运针的丰富变化延展了刺绣的表现范围,为生活织绣了无尽之美。早在三国时,吴国赵夫人就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被时人誉为“针绝”。至隋唐时,苏绣的神韵风骨已奠定基础,宋元时其技法与特色已成熟,明清达到高峰。明代曾有“精细雅洁,称苏州绣”之说,嘉靖年间露香园的顾绣在苏绣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闺阁流行“画绣”;到十九世纪末,沈寿引入光影造型,融合中西,自创了“仿真绣”。这种针法一直延续至今,是广大绣娘们最常用的针法。上世纪二十年代,苏绣大师杨守玉越传统针法“排比其线、密接其针”之规,运用线条长短不一、交叉重叠成形、分层加色的技法,结合东西方艺术特点创造出“乱针绣”,这是苏绣在技法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但这种针法对美术功底要求较高,一般绣娘多在处理大面积的环境、背景和服饰上运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杨守玉的学生任嘒闲融合西画和中国画、乱针绣和传统针法的特点和技巧,独创了“虚实乱针绣”,如她于1987年创作的《杨守玉像》,人物脸上的轮廓没有一根实线条,完全是靠排列有序的长短线条分层交叉来表现形象的造型、结构和光影;背景和服装则用大笔触的虚实乱针绣铺底,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然而这种针法更难掌握,要求绣娘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人物结构的深刻理解,否则形象容易走形。即使现在的苏绣大师们,也没有几位能达到任嘒闲的水平。

在织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老中青三代绣娘充分发挥了苏绣传统的乱针、平针、施针、戗针等几十种针法,用近两百组色系、近千种颜色丝线进行绣制。她们把细细的丝线劈成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在脸的细部则需劈成六十四分之一,以使绣上去的色线和原来的底色融为一体。绣制过程中,由于画幅巨大,只能把绣面卷起来一段一段绣,绣娘排成一排,同时操作,局部完成,这样绣一阶段就需要把画面竖起来看,以看到画面整体效果,然后比对原作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在深色上需改淡时,则需要把原来绣的部分拆掉重新绣制,每个细节都需要排针绣上一层又一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修改部分还要和原来的绣面衔接好,以不露出修改的痕迹,特别是对非常微妙的色彩差别都要分辨出来,掌握单根丝线与一层层叠加后产生的色彩明度和色相的差异,这种能力使我们这些受过专业色彩训练的人都会自叹不如。

绣制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在于复现原作用西画的块面造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结构和体积感。这种表现手法,绣娘很难理解并掌握。因为没有具体的轮廓线,特别是形体转折表现结构的地方没有边线,所以在绣制过程中很容易形象走偏变形,例如一开始的绣制中,有部分中排人物形象变形,结构不对称,表情失真,甚至有几个重点人物手的结构和动态不准确。为修改这些瑕疵,绣娘们按照中国绘画以线条造型的理念,牢牢掌握住形象的轮廓线,再结合脸部解剖结构,略加明暗处理,使形象具有立体感;或者按照原画中人物的动作,在绣品上画出速写稿并用线代笔层层修改。经过她们孜孜以求的打磨,最终绣品画面整体色调统一,环境气氛、人物形象的动态与衣着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以苏绣独特的质感和美感再现了长征精神以及经典油画的艺术风采。

人们往往用千丝万线表示数量之多,而绣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着实需用千千针、万万线。透过这件作品,于千针万线中能够嗅到传统工艺的芳香,感受到绣师不畏艰辛、缅怀先驱的真情,这何尝不是长征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这件作品的绣制成功,是传统苏绣参与重大历史题材表现的有益尝试,使民间艺术领域有了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一席之地。这对苏绣来说是一种突破,而这背后,恰是千百年来无数绣娘日复一日的不懈求索。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6日 12 版)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