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孙伏园发起“爱情讨论”

郦千明

2017年05月11日13:5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孙伏园发起“爱情讨论”

  1923年4月,丧偶不久的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谭熙鸿,忽然与正值青春妙龄的陈淑君相恋。此前,陈淑君与广东籍沈姓男子订有婚约。此事在京城引起轰动,社会舆论普遍同情沈氏,指斥陈淑君移情别恋、谭熙鸿夺人所爱。

  就在舆论呈一边倒的形势下,孙伏园任主编的北京《晨报附刊》,于4月19日刊登谭熙鸿留法学友、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竞生的《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文章为谭、陈爱情辩护,并阐述爱情的所谓四项定则。

  孙伏园认为机不可失,在报上发起关于爱情问题的大讨论。数月之内,编辑部竟收到稿件60多篇,从中择出37篇陆续予以发表。这些文章就爱情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形成一种热烈的讨论气氛。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和许广平均都参与了这场讨论。

  当时,许广平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尚未与鲁迅相识。25岁的她看到《晨报附刊》的爱情问题讨论后,即以“维心”为笔名投稿参加。她在文章中强调爱情的高尚性:“爱情是最真挚、不屈一切的。彼此如果没有浓厚的爱情,忘我忘他,舍生舍死,心中目中,只有一人,那时尚用得着比较吗?尚有可以变迁的吗?”

  对于这场讨论,鲁迅虽然没有公开发表观点,但一直给予关注。有人曾给编辑部写公开信,认为参与讨论的文章“除了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和佐证之外,毫无别的价值”,主张终止讨论。鲁迅读到这封公开信后,很不以为然。他随即致函孙伏园,支持讨论继续进行,认为它对社会进步是有益的。

  这场讨论进入尾声时,张竞生又以《答复“爱情定则的讨论”》为题,分上、下两篇刊登于6月20日和6月22日的《晨报附刊》上。不久,《晨报附刊》又刊登了3篇读者来信,这场讨论遂告终止。

  孙伏园发起的这场“爱情讨论”,在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婚姻观的现实中,无疑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