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色炎陵”铸军魂

——写在毛泽东在炎陵县主持“水口连队建党” 、实践“支部建在连上”90周年之际

周怀立 杨慧 刘洪文

2017年08月24日09:25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红色炎陵”铸军魂

部队官兵在叶家祠接受军史教育。

炎陵县水口镇叶家祠军魂广场。

8月23日,纪念“水口连队建党”90周年座谈会现场。

当年在叶家祠入党的赖毅将军给年轻战士上革命传统课。

保存了近90年的红军标语依然完好。

新党员在红军标语博物馆入党宣誓。

位于炎陵县十都镇的“朱毛首晤”塑像。(本版照片由炎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大漠列阵,沙场点兵。铁流滚滚,战机轰鸣。

2017年7月30日,内蒙古朱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虎虎生威的阅兵,为建军90周年奉上了一份大礼。

在腾腾升起的战烟中,上万名以战斗姿态接受检阅的官兵大声齐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声若雷霆,震动云天。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讲话激动人心。

90年峥嵘岁月,90年铁血征程。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之所以从弱到强,战无不胜,正是因为“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为之赋予了不朽的军魂。

今天,当我们追根溯源,不能忘记地处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原名酃县)。因为,正是在这里,毛泽东进行了“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首创性的伟大革命实践,确立了党指挥枪这一根本的建军原则。

在这里,毛泽东进行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初期失利后,毛泽东于9月29日率领起义部队来到江西永新的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编,将一个师的建制缩编成一个团,命名为中国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改编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

10月13日,毛泽东带领部队来到炎陵县水口镇。部队稍事休息,他决定将三湾改编时的构想付诸实践——吸收普通战士入党,建立第一个连队党支部。经过起义之后的一路考察,他已经与部队领导初步确定了入党对象。

10月15日晚,水口镇叶氏宗祠的阁楼上油灯闪亮。一张四方桌,几条长凳,桌上压着两张红纸,一张写着“C·C·P”几个英语字母,一张写着入党誓词。

阁楼上,灯光映红了赖毅、陈士榘、李桓、欧阳健、鄢辉、刘炎等6名战士年轻的面庞。毛泽东与他们一一握手交谈,然后领着他们一起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当晚,党员最多的一营二连建立支部,人民军队史上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就此诞生,“支部建在连上”从此铭刻在了军史和党史里。而水口镇原来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叶家祠也因此“一举成名”。

大浪淘沙,炼铁成金。就在6名战士宣誓入党前夕,曾为秋收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的一师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俊却因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脱队出走,而对他们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8年后的1955年,当时的士兵陈士榘却成为开国上将,赖毅成为开国中将。

在叶家祠主持战士入党宣誓仪式后,毛泽东通过反复思考,最终作出决策:到井冈山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5天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上了井冈山。“水口分兵”被历史学家视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事件。

1928年3月,毛泽东率部队来到炎陵县中村。

鉴于余洒度、苏先俊脱离部队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毛泽东感到要进行一次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以统一思想、坚定意志。3月19日,在中村铺头旁边的八担丘板田里,毛泽东支起小黑板,第一次为部队战士集中上了为期一周的政治课。

同样是在中村,毛泽东还亲自主持,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用插牌分田的方式将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根据地最早的分田运动。从这时起,“打土豪、分田地”便成了中国共产党发动贫苦大众一起闹革命最为响亮的“广告词”。

一个月后,毛泽东再次下山来到炎陵县。在炎陵县十都镇的万寿宫,毛泽东第一次与朱德会面。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朱德年谱》中,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性事件。从此,“朱毛”便化作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鲜明的符号,成为胜利的象征。

第一次实践“支部建在连上”,第一次决计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第一次给部队集中上政治课,第一次插牌分田,“朱毛”第一次会面——中国革命史上五个“第一”,成为“红色炎陵”永远的骄傲。

在这里,“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青山绿水间

作为最权威的见证者,炎陵见证了井冈山根据地鲜红的燎原之火。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英勇的炎陵人民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牺牲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县总人口不到12万,有3万多优秀儿女英勇献身。仅仅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保存的革命烈士名录中,有名有姓的炎陵籍革命烈士就有701人。

井冈山的斗争,给作为根据地核心区的炎陵打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今天,毛泽东主持6名红军战士入党的叶家祠已被完整地保存下来。2011年,炎陵县在叶家祠前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军魂广场”。广场正前方的形象墙,墙高近4米、长10.1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大型头像,以及他在《井冈山的斗争》所做的著名论断:“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个重要原因。”

珍视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90年来,炎陵人民始终如一。在众多的红色遗址、红色文物中,红军标语也是炎陵人民最引以为豪的“红色珍宝”。

据统计,到2002年时,该县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151处、339条、4617字,另外还有漫画、组画8幅,对联3副,留言2篇,红军识字班墙报成绩公布栏2个。其中,留有署名的标语有271条,署名单位66个,涉及红四军、红五军、红七军以及一些地方武装,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全国绝无仅有。

而且,每一幅标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红军撤离后,国民党为了消除红军的影响,首先就拿那些令他们心惊肉跳的红军标语开刀。于是,围绕红军标语的“明争暗斗”开始频繁上演。

在炎陵县城中心,有一处占地200平方米名叫“江家试馆”的民宅,过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馆,如今是红军书写标语密度最大的一幢房子。墙壁上书写标语15处(组)25条、681字,其中一条标语完整地抄写了“共产党十大纲领”,共100多字,标语边,“红独一师”的字迹清晰可见。这些标语被房主用石灰覆盖得以保存,1986年翻修房屋时被发现。

像这样的故事,在炎陵县极为常见。

2011年,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中宣部备案,炎陵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红军标语博物馆。采用国家修复敦煌壁画的保密技术,对炎陵红军标语进行抢救性揭取保护。除105条标语无法移动就地保护以外,揭取了234条标语,全部集中在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永久保存。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日益兴盛,炎陵县的红色景点保护利用也步入佳境。除了兴建军魂广场、红军标语博物馆,该县还先后修缮保护了八担丘讲政治课旧址、中村插牌分田旧址、毛泽东决策上井冈旧址水口朱家祠、朱毛首次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周家祠、炎陵籍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孟雄故居。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和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

在这里,不忘初心的“红色朝圣者”川流不息

在叶家祠阁楼上,保存有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身穿军装的老军人正在向年轻人讲述革命历史。照片上的老军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毛泽东亲自介绍入党的赖毅将军。

这张照片摄于1977年。当时,重返故地的老将军,对50年前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房间里放几张长板凳,靠北墙有一张四方桌,桌上放一盏煤油灯,桌边上压着两张下垂的红纸,一张上写着入党誓词,另一张上写着三个弯弯曲曲的外国字。我明白了,马上要举行入党宣誓了!”

当年在叶家祠入党的红军战士、开国上将陈士榘一直没有机会回到炎陵,但他的儿子陈人康代父亲完成了心愿。今年8月23日,专程到炎陵参加纪念“水口连队建党”90周年座谈会期间的陈人康,专门抽时间来到当年父亲入党宣誓的叶家祠。在这里,他感慨地说:“水口入党宣誓仪式让父亲终身不忘,党的誓言从那一天起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并坚守了一生。”

叶家祠,作为毛泽东进行“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实践之地,已经成为炎陵县最著名的红色景点之一,来自各方的“红色朝圣者”越来越多。

2005年4月20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来到炎陵,专程参观了叶家祠,在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前久久端详,并不顾91岁高龄爬上叶家祠阁楼,亲身感受历史变迁。

2013年8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经井冈山来到炎陵,专程考察了红军标语博物馆、水口叶家祠、中村八担丘旧址,勉励部队官兵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永远传承红色基因。

2011年6月10日上午,原广州军区1000多名官兵专程来到叶家祠,重温“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大革命事件,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

2013年5月12日,南昌陆军学院来到炎陵开展军魂之旅现场教学活动。一名学员说:“到了这里,我才真正知道,毛主席在这里第一次用‘战斗堡垒’形容党支部、第一次将‘永不叛党’作为入党誓词。在这里,我深感震撼,很受教育。”

今年7月24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水口连队建党90周年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举行“走进炎陵”专场演出。“看着这些斑驳的红军标语,仿佛穿越水口、中村这条军魂发展的历史渠道,看到了父辈们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的战斗场景。”走在爷爷战斗过的地方,朱德元帅的孙女朱新华难抑激动。

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标志物,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已经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新的旅游热门景点。自2011年开馆以来,红标馆已接待来宾300余万人次。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参观红标馆后感慨地说:“红军标语博物馆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幅幅珍贵的红军标语,就是催我们永远奋进的战斗号角。”一同参观的原南京军区政委郑卫平更是感叹:“红军标语博物馆就是一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百科全书。”

凭借丰厚的红色资源,炎陵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传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炎陵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小康建设如火如荼。

曾经流血牺牲的老区人民即将彻底摆脱贫困,共享美好生活,革命先烈倘若地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叶家祠里红灯亮,“红色炎陵”铸军魂。

90年风云变幻,90年沧海桑田。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看见,叶家祠阁楼上的灯光一直闪亮。顺着历史的血脉,我们看到,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宗旨从未改变。

历史在变,军魂不改。时间在走,信念不变。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指挥枪”仍然是最重要的保障。

行走炎陵,东望井冈。青山巍峨,气冲霄汉。

在这里,我们可追寻红色的理想,接受灵魂的洗礼。

在这里,我们能进行历史的沉思,感受信仰的力量!

(责编:常雪梅、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