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琼崖纵队和海南各族人民群众接应配合下,野战军分两批四次偷渡成功

揭开解放海南岛的序幕

易宗平

2017年09月14日14:55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揭开解放海南岛的序幕

九月七日,一位市民在参观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登陆先锋营登陆点纪念园。记者 苏晓杰 摄

傅世俊烈士之墓。本报记者 易宗平 摄

风云际会,壮怀激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固守海南岛的阴谋,1949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指示,第四野战军“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关于琼岛作战问题的指示中,要求“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这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光辉日子。1950年3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在琼纵一总队八团、九团和儋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横跨琼州海峡,一举偷渡成功,在儋县白马井超头市村打响了“琼崖解放的第一炮”,突破国民党海陆空军的立体防御,撕开了所谓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的缺口。

连同在儋县白马井超头市村登陆算起,我野战军共分两批四次偷渡登陆,揭开了解放海南岛的序幕。

为解放军分批偷渡海南作准备

一棵古榕树伸出巨大的枝叶,如伞盖般撑起云天。大树前面,古铜色的木门上被风雨剥蚀出粗糙的坑洼。这是一幢一层三间的乡下老屋,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超头市村。

“这房子有100多年了,我住在这里也有四五十年了。”今天,这幢房子的主人、84岁的陈应中坐在大树下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解放军渡海前,我姐姐陈显爱是琼崖革命武装的一员,主要从事医护工作;我父亲陈春林则千方百计为渡海部队筹运粮食。”

儋州市白马井镇党委宣传委员林诗钦告诉记者,超头市村谓之“市”,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定期聚在大榕树下,或以物易物或以钱交易,使这里成为一个较有规模的货物集散中心。陈春林正是利用这个市场,为革命队伍购运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史学副研究员唐卓昌说,包括超头市村陈应中一家在内,儋县人民出钱出物出力,为解放军渡海作准备。

据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中国共产党儋州历史》一书记载:1949年,为迎接解放军渡海作战,中共儋县县委指示各区乡革命力量深入村庄开展准备工作。经济方面,共筹集枪代款银元1263元、劳军衣服代款银元2576元,募捐银元5397元,并收到公粮预借粮634石。军事方面,全县地方武装队伍有487人,以及民兵1088名。人力方面,儋县县委动员船工60多人、派出党政干部10多人,潜渡琼州海峡前往雷州半岛,汇入驻扎在广东徐闻的解放军阵营。

除了儋县为解放军登陆作准备,海南多个地区党政军民也踊跃地参与其中。

解放海南岛战役时担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的马白山,曾于1991年在《英明的决策,辉煌的胜利——接应和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的回忆》一文中指出,渡海作战准备从多方面有序展开:经过1950年春的紧张筹备,超额完成了40万银圆解放公债的发行和5万石粮食的征集;在全琼各地组织起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征集了170多只木帆船,配备400多名船工、水手和随渡的30多名党政军干部,分批潜渡抵达雷州半岛协助大军登陆。

潜渡抵达雷州半岛的海南党政军民多位骨干,与野战军一起练兵。“滩头,海上,到处是课堂。打秋千,练摇橹,学掌帆。”这是人称“韩旋风”的韩先楚在《跨海之战》中写下的短句,铿锵有力。韩先楚是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军长,带兵打仗以旋风般的快速反应著称。

“韩旋风”第一时间要求下属,抢先偷渡琼州海峡。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被遴选为首个渡海登岛的部队。这些大多从内陆来的将士,除了平时加强训练,有时一边吃饭,一边把筷子往碗里一插当“帆船”,而饭桌就成了“海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海战队形来,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海战练兵中。

打响“琼崖解放的第一炮”

在儋州市白马井镇超头市村的海滩,在一片苍松和山花掩映下,修缮一新的登陆点纪念园内,两块石碑尤为醒目:前一块石碑的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登陆先锋营登陆点”字样,背面是“登陆简况”;后一块石碑,则是“傅世俊烈士之墓”,他是解放军登陆先锋营三连排长。

登陆纪念碑的“登陆简况”表明:遵照毛主席“分批偷渡与大强行登陆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先锋营加强营799人,由师参谋苟在松、团长罗绍福率领,于1950年3月5日黄昏从雷州半岛启航,次日上午到达白马井海域,打响“琼崖解放的第一炮”。登陆战斗中,先锋营伤亡50余人,其中包括傅世俊。

“傅排长作战勇敢,可惜为革命牺牲了。每次想他时,我就去他墓前看看!”今年已94岁的万康明动情地说。

万康明又名万小井,儋州市白马井镇寨基村人,是当年帮先锋营渡海的船工之一。回忆起当年的登陆作战,他唏嘘不已。

1950年3月5日傍晚,万康明随渡海先锋营从徐闻出发时,东北风很大,帆船速度很快,原计划凌晨抵达儋县。但到3月6日凌晨1时左右风停了,各船只得摇橹前进。拂晓时分,船队离白马井镇还有70多里,大雾消散,前方冒出国民党军的巡逻船舰,天空也轰隆隆地飞来4架战斗机。见到敌船有很多小红旗,我先锋营也插上小红旗;对方换成白旗,我船队换上同样颜色的旗帜。敌机盘旋了几圈,分辨不清,便飞走了。

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岸上的国民党守军发现是解放军,慌乱开炮,引得飞走的战斗机又折返,接连向先锋营船队投弹。

先锋营迅速组织迫击炮和机枪还击。顿时,海上岸上与空中,枪炮声震耳欲聋。拼命摇橹的万康明猛觉得右边大腿一阵刺痛,中弹了。

万康明被战友扶下去后,与他同船的傅世俊接力摇橹,使船继续前行。突然,对岸一颗子弹击中傅世俊腹部,快到岸时,傅世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倒在甲板上。

“冲啊,为傅排长报仇!”战士们发出猛虎般的吼声,争先恐后地跃上超头市村的海滩,一梭梭愤怒的子弹射向敌军。由于先锋营和琼纵战士的夹攻,白马井超头市村、寨基村一线的敌军纷纷溃退。

当天下午3时许,在超头市村海滩登陆的先锋营,与琼纵接应部队胜利会师。为防止大批敌军反扑,当晚,先锋营随琼纵部队转移到白沙阜龙乡。

两批四次偷渡全部成功

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负责人颜书明说,1950年3月17日,白沙县人民政府在阜龙乡召开了盛大的军民联欢会。会上,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宣读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渡海先锋营和琼崖纵队的嘉奖电。

颜书明介绍,渡海先锋营首批首次登陆海南后,我野战军又组织了三次偷渡登陆。

第一批第二次登陆,是在文昌赤水港。1950年3月10日,野战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三团一个加强营1007名指战员,在团长徐芳春率领下,从雷州半岛起渡。由于遇到大风,各船于3月11日上午在赤水港长路地区海岸登陆,同琼崖纵队会合后,向琼山解放区转移。

第二批第一次登陆,是在澄迈县玉包港。1950年3月26日晚,野战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一个加强团2991名指战员,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下,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启航,计划在临高角登陆。由于晚上风向变化,加强团在3月27日拂晓才抵达澄迈县玉包港海面,而我接应部队已与临高角守敌交火。我加强团以变应变,在玉包港就地登陆后,向新民县(今屯昌县)解放区转移。

第二批第二次登陆,是在琼山县卜创港。1950年3月31日晚,野战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加强团3733名指战员,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率领下,从雷州半岛博赊港起渡,于4月1日凌晨4时抵近卜创港一带海岸。在我接应部队配合下,加强团大部在卜创港登陆,并转移到定安县解放区。然而,阻击敌舰的渡海部队两个加强连,误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门岛,与敌苦战,仅有10余人突围。

在琼崖纵队和海南各族人民接应配合下,野战军两批四次偷渡登陆,揭开了解放海南的序幕。正如马白山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接应和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创造了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惊天动地的奇迹”,到1950年5月1日,“全海南宣告解放,海南人民终于迎来了彻底翻身解放的日子”。

革命遗址

白马井超头市村登陆点

1950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于3月6日直逼儋县白马井超头市村海滩。在琼纵接应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配合下,经过与国民党守军激战,这个渡海先锋营在超头市村海滩成功登陆。先锋营伤亡50余人,其中包括阵亡的三连排长傅世俊。

儋州市人民政府修建起了登陆点纪念园。在前一块石碑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登陆先锋营登陆点”字样,背面是“登陆简况”;后一块石碑,则是“傅世俊烈士之墓”。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遗址之一。(易宗平/辑)

链接词条

支前工作

为了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1950年1月,琼崖支前委员会成立,由杨少民担任主任;各地区、县、区乡支前委员会主任分别由专员、县长、区乡长担任。各县支前队伍,积极建立临战的医疗战、担架队、运输队、粮食供应站等。据统计,经过1950年春的紧张筹备,支前工作超额完成了40万银圆解放公债的发行和5万石粮食的征集;在全琼各地组织起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征集了170多只木帆船,配备400多名船工、水手和随渡的30多名党政军干部,分批潜渡抵达雷州半岛协助野战军登陆。(易宗平/辑)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