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爽
2017年09月18日10:20 来源:辽宁日报
大台山中心小学副校长陶国慷是辽西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的创办人之一。记者/高 爽 摄
提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各地陆续沦陷,抗日义勇军如燎原野火般在辽宁大地上兴起。位于葫芦岛绥中县的矾石山村,成为抗日义勇军将领郑桂林首战绥中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数十位村民参加了抗日义勇军,至今村里还传颂着他们的英勇事迹。
东北第一家义勇军纪念馆
8月初,记者来到辽西。在距绥中县城数公里外的葫芦岛大台山果树农场里,有一座辽西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农场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孔大强、文化产业处处长李文喜、大台山中心小学副校长陶国慷是纪念馆的三位创办人。三个人都是农场所属的矾石山村人,而矾石山村正是当年辽西抗日义勇军的一个重要集结地。2004年,为了纪念前辈的抗日事迹,三人开始筹建纪念馆。当时担任矾石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孔大强负责后勤保障、资金支持和总体策划;李文喜负责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收集,同时负责展馆布局;陶国慷负责文字编辑。纪念馆于2010年落成之后,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东北第一家义勇军纪念馆。
出任纪念馆馆长的李文喜说,他从小就经常听到老辈人讲起当年绥中被日本人占领的历史,许多人是当年抗日义勇军的后代。李文喜逐渐感到必须把家乡人的抗日事迹保留下来,把这种抗日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既是对前辈的告慰,也是为了教育今人,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走进纪念馆,让人感动。虽然馆内面积不大,装修也比较简单,但包括义勇军将领名言录、图片、图书、义勇军使用过的器物、日军使用过的器物等300多件实物展品,让人感受到了办展者的诚意和认真的态度。
抗日队伍在矾石山村建起临时指挥部
在纪念馆收集到的资料中,最突出的就是抗日义勇军将领郑天狗在辽西的抗日故事。
郑天狗本名郑桂林,1894年出生,辽宁建昌人,北京朝阳大学毕业,1928年入东北讲武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被任命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四路军副指挥兼东北民众救国军第四十八路军司令。他给自己起了“郑天狗”这个名字,取“天狗吃日”之意,以表达抗日到底的决心。
1932年1月4日,日军侵占绥中县城,时隔4天,郑天狗率部来到绥中城西7.5公里的矾石山村,建起临时指挥部,动员群众参加义勇军。据《锦州文史资料》记载:“乡人基于气愤,争着入伙,很快聚集了三四百人”。此后,郑桂林奔走于绥中、青龙、兴城、建昌、锦西(今葫芦岛)之间,先后多次召集当地有影响的人士开会,号召有血性的中国人组织起来抗日。
同年l月底,郑桂林在距离矾石山村30公里的大王庙二道沟召集群众开会,他在会上说:“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想灭亡我们中国,让我们当亡国奴。国破家亡,子子孙孙都得当奴隶。我们中国人多,不要怕他们,我们都起来抗日,东北是可以得救的。咱们十个人顶他一个人还不行吗?就看咱们心齐不齐。当今之计,只有靠我们自己。我们拿起枪来,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走鬼子。”他的激情演说,感动得在场群众都流出了热泪。在他的号召下,成百上千的人赶来参加义勇军,连退到关内的一些原东北军警也携械投奔郑桂林领导的义勇军。
一封慷慨激昂的书信
在数次小规模的扰敌之后,1932年3月19日晚,大规模的战斗打响了。郑桂林率部2000余人从矾石山村出发,分四路进攻绥中县城。这场战斗从午夜激战到拂晓,击毙日军20余人,缴枪20支,义勇军士气大振。4月中旬和5月9日,郑桂林率领队伍于鲍庄子、条石沟两次与“进剿”的日伪军激战,迫使敌人由四方台撤回绥中。5月11日,郑桂林率部再次进攻绥中县城和火车站的日军。此役共歼敌30多名。7月8日,郑桂林派人包围大王庙伪警察所,枪毙了伪警察所长蔡恩堂,俘获伪警20余人,缴枪23支……
数月间,郑桂林和他领导的第四十八路义勇军威震辽西,《京报》《申报》《大公报》 等十多家报刊竞相发表第四十八路义勇军抗日战绩。
然而,就在一年之后,也就是1933年4月6日,郑桂林发出了一封写给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信。1933年初,国民党当局命令郑桂林部1.2万余人退至关内参加长城保卫战。信中可以看出郑桂林当时的心境,一方面,他表达了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对当时敌人“恶意宣传”的诽谤之言作出解释,“抗战以来对部下之劝厉(励),惟恐不严,对民众之维护,惟恐不遇,决弗敢纵兵杀掠,资敌宣传,以自速灭亡也,顾敌人之恶意宣传与汉奸之受人利用,企图断我后方联络,毁我抗日实力,是为可虑耳。”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员王化一在接到这封信的次日,即回信加以抚慰,信中说:“我辈应须抱定宗旨,誉我者不能长我骄气,毁我者不能灭我勇气……是非真伪,上可鉴之天日,忍辱负重,是所望于诸兄。”
1933年7月,因对国民党当局弃东北于不顾的做法不满,郑桂林同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联合组成抗日讨贼军,继续抗日。11月20日,国民党当局以“反蒋”“图谋不轨”等罪名,将郑桂林秘密杀害于北平。一代名将,没有倒在抗日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枪口之下,令人扼腕叹息。□本报记者张昕
延伸
义勇军后代们想说的话
在矾石山村,记者走访了多位义勇军的后代和普通村民,听他们讲述义勇军的故事,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义勇军的爱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记者请采访对象给自己的义勇军先辈写几句话。
段文贵写给父亲段春林——想念的爹爹:自从几年前村里建起了义勇军纪念馆,我每年都要去上三四次。这馆虽然不太大,可是馆里有你的照片,这是你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了。我知道你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因为我奶奶就是被小日本开枪杀死的,我家的五间房子也是被日本人给烧的。纪念馆也找到了县里的档案,说确实有这件事。你说你和我大爷参加义勇军,就是为了给我奶奶报仇。你活着的时候,还总跟我讲给义勇军买布、买盐的事。现在看起来,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你那是在做地下工作。你还说为了方便工作,给你配了一把手枪。后来纪念馆征集文物,我们想找到那把枪,可一直也没找着。你活到了解放后,可大爷牺牲了,堂哥也失踪了,估计也牺牲了。我生下来就没见着他们,也很想念他们。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你就放心吧。
齐国昌写给爷爷齐凤玉——想念的爷爷:您去世的时候我还小,不太知道义勇军的事。还是听我爹说,你当过义勇军,还是个特务连的连长。以前听我爹说你们当年的事,一直都不太明白,为啥你要参加义勇军。咱家当时在绥中县城里做买卖,开了一家毡帽铺,卖毡帽和鞋袜啥的,经常给义勇军运布、运盐啥的。要说咱家当时的日子还算不错吧,干这些事那么危险,要是被检查出来肯定就让日本人拿刺刀给挑了。问我爹,他说你就是因为恨小日本。后来建纪念馆,我也去参观了,才知道当年参加义勇军的有不少人呢。日本人当时太欺负中国人了,咱只能跟他们干。这些事我现在明白了,还要跟年轻人说,让他们也明白,让别人再也不敢欺负咱中国人。
杨洪艳写给村里的义勇军先辈——我今年55岁,嫁到矾石山村有34年了。我这个人爱唠嗑,所以自从嫁过来,就听到村里的老辈讲过不少当年打鬼子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公公说过的一件事。他说当年义勇军里有一个叫柴老香的人,让他到绥中县城里的钟鼓楼后面一个地方去送一封信。咋送的呢,我公公穿了一双旧鞋去的,换了一双新鞋回来,信就缝在鞋帮里。听说,送信的事村里还有别人也干过。我公公没参加义勇军,可也给义勇军做过事。我公公说,那时候也不知道有义勇军这个名称,就知道他们是在打小日本,村里人都帮他们。我挺佩服你们这些义勇军先辈的,你们是为了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干这些事,哪有现在的绥中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