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5日09: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莫斯科9月22日电 (记者华迪 屈海齐)在莫斯科市中心开往郊外圣三一区五一乡五一村的路上,俄文指示牌——“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别致而醒目。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个关于中共党史的常设展览馆,这里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铭记,更是对中俄友谊的一种特殊传承。21日,人民网记者来到这个修葺一新的历史圣地,对馆内负责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参观的俄罗斯师生进行了采访,听听关于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他们怎么说。
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人民网记者 华迪 摄)
“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开了24天,通过了18项重要决议,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当年周恩来同志作为大会的秘书长和组织者所做的亲笔会议记录在馆内珍藏……”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在介绍六大召开历史和展馆的馆藏时如数家珍。展览分为“中共六大召开前的形势”“中共六大的筹备与召开”“中共六大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共六大会场”“中俄关系新发展”五部分,图文并茂,再现了六大召开前后的历史风貌。
马先军对记者说:“今年7月4日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举行揭牌仪式并正式对广大游客开放,受到了中俄两国游客的欢迎和好评。开放以来,展览馆已接待了8000多名中外游客以及360多个团组。其中,俄罗斯游客占比大概为30%。”
展览馆外籍馆员阿纳托利(人民网记者 华迪 摄)
已经在这里工作一年有余的阿纳托利是展览馆里唯一一位俄罗斯籍的正式馆员。现年62岁的阿纳托利承担了馆内包括接待、外联、技术服务、秩序安保以及后勤等多项工作,是六大展馆名副其实的“管家”。他对记者说:“我喜欢在这里工作,以前我是一名警察,退休之后才开始在这里工作的。现在我在这里负责很多事情,觉得很有趣,附近的学生和居民对这里也都很感兴趣。”
展览馆外籍志愿者尤利娅(人民网记者 华迪 摄)
在展厅采访时,17岁的中学生尤利娅用流利的汉语向记者问好。她是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酷爱中国和汉语,业余时间她会来到展馆做志愿者,是展馆内的“常客”。她对记者说:“我特别喜欢中国,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都感兴趣。在这里当志愿者,特别开心。一年前,我去过中国,当时在犹豫是否要学习汉语,因为很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尽管大家都知道汉语很难,但在北京大学停留的一个月时间让我下定了决心开始学习汉语。”提起自己在展馆的工作,尤利娅满脸笑容地说:“六大展览馆在我家附近开设,不仅给了我锻炼汉语的机会,还可以每天与中国人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莫斯科市1391学校学生维拉尼卡和尤利娅(人民网记者 屈海齐 摄)
“我喜欢中国”,“我觉得展览馆很有趣”,“有机会一定会去中国”,“我不会汉语,但是如果有机会会学习”,“我没有中国朋友,但是很高兴与中国朋友结识”——这些都是俄罗斯中学生在参观展览馆时发出的感慨。
住在附近的维拉尼卡说:“我是第一次来到展馆的内部,觉得这里设施齐备、展品丰富。将许多年前的见证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建筑修复成现在的样子,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表示,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参观,觉得每一次来都有新的收获。
尤利娅说:“这里的环境和气氛很好,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如果有机会去中国,一定要去看看长城,参观许多博物馆,和生活在那里的人认识,然后再庆祝一次中国的节日。”
莫斯科市1391学校历史系老师阿里宾娜(人民网记者 屈海齐 摄)
莫斯科市1391学校历史系老师阿里宾娜经常会带队组织学生到中共六大展馆参观学习。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里召开过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意义重大。会址被修复,我们心怀感激,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这座漂亮辉煌的建筑,看到它的美。而进入展馆内部,我们可以了解到最亲近、最友好的邻邦的历史,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他们所珍视的东西,参观后更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们。非常希望我的中学里可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我很愿意将我的了解和见闻继续传承下去。”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