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粟裕建议和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前前后后

董保存

2017年12月08日08: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向中央军委建议打淮海战役

1948年9月16日凌晨,济南城头硝烟滚滚,炮火连天。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被周恩来称为“三大战役的序幕”的济南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战役一开始就吸引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统帅部的目光。

济南战役进行到第8天,也就是1948年9月24日的傍晚,机要员急匆匆地给毛泽东送来一份电报——这是一封粟裕署名的给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以及中原局的绝密电报。

粟裕在电报中说: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我们下一步行动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攻占两淮地区,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围歼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粟裕在这封电报中,第一次提出了淮海战役这个概念。

很快,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建议。

9月25日晚上7点,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起草的给“华东饶漱石、粟裕,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刘伯承、陈毅和李达”的电报发到了华野司令部:“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

在电报中,中央军委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将领通告了淮海战役,要求粟裕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进攻济南的部队获得短暂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到牵制作用。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以下作战:首先,估计不久邱清泉兵团将退回商汤地区,黄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第二个作战:歼灭淮阴、淮安、高宝地区之敌。第三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先后攻克郑州、开封,进到徐州地区,此时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原来的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成为在战役上协同作战,两大野战军共同打淮海战役的条件成熟。

这时,中央军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指挥的问题。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由谁来指挥呢?

按照常规,谁在这个战场上指挥的部队多,谁的实力强大,谁的部队在主要的作战方向和作战点上打主攻,谁就自然拥有这个战场的指挥权。当时的粟裕指挥着华东野战军的15个纵队,加上暂时归华野指挥的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共计16个纵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仅有4个纵队。战场指挥权交给谁不言自明。按照常规,大的战役由哪支部队先发起,整个战役的指挥权应该是这支部队的首长。淮海战役是粟裕向中央建议的,也一定是由他们首先发起进攻,所以战场的指挥权非他莫属。

然而,粟裕并不是这么想的。

10月31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发去了一份至关重要的电报。报告了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领导目前所在的位置,同意中央军委11月8日晚发起淮海战役。这份电报的核心内容是一句话:“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陈毅——编者注),邓政委(邓小平——编者注)统一指挥。”(此时刘伯承还在豫西)

这份至关重要的电报,让我们看到了粟裕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和一位共产党人坦荡的胸怀。

11月1日,也就是辽沈战役结束的前一天,中央军委电告陈毅、邓小平、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接到电报后,陈毅、邓小平感到责任重大,于11月2日向中央军委回复电报并告粟裕:“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这就是淮海大战前,“3天定主帅”的始末。

歼灭黄百韬兵团

按照中央军委的安排,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是消灭黄百韬兵团。

粟裕和黄百韬算是老对手了。抗战时期,黄百韬是皖南事变重要的参与者;解放战争时期,二人经历过多次的较量,在豫东战役的时候,黄百韬还因为“救援有功”被蒋介石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二人此时交手,可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谁都没想到,粟裕打击黄百韬兵团的动员令正准备下达时,黄百韬却先动了。

1948年11月5日,徐州剿总会议命令黄百韬兵团掩护驻守海州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军西撤。第二天,他就赶往自己的司令部所在地新安镇,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准备向西撤退。

战机稍纵即逝,粟裕得知这一消息,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立即调动所有能动用的部队,从3个方面把黄百韬兵团与徐州隔开,同时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请求将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由原来的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夜间。

下级建议上级修改总攻时间,这在解放战争中还是鲜有的。毛泽东起草了中央军委的复电,表示完全同意攻击部署。复电的内容是这样的:“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取得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每三日报告一次!”

这是统帅部对一位前线指挥员莫大的信任。

恰在此时,撤退的黄百韬兵团因故白白在新安镇耽误了两天。粟裕得到这个消息,马上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围歼黄百韬兵团!

华东野战军第一、四、六、八、九纵队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挺进;第七、十、十三纵队穿过第三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直取曹八集、大许家;第二、十二纵队南越陇海路向徐州东南攻击前进,迂回堵截西撤之敌;第十一纵队及江淮军区两个旅经皂河向大许家前进与突击集团协同堵截西撤之敌。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除一部暂留平汉路西牵制敌黄维第十二兵团和张涂第三兵团外,主力4个纵队外加华东野战军何以祥纵队、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等部向徐蚌线开进,经黄口、杨山向宿县地区迂回,然后再由南向北进逼徐州。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担任主攻的各路纵队在一天之内横扫陇海路北侧300余里的小股敌人,直扑黄百韬兵团。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我军晚了一步到达新安镇,黄百韬兵团已经完全撤离该地区。情况万分紧急,若是抓不住黄百韬兵团,那之前的一切部署和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于是,粟裕给时任一纵队副司令员的张翼翔打了电话。

粟裕:“你能不能彻底截住黄百韬部?”

张翼翔:“我一定想办法截住他!”

11月9日,当黄百韬兵团刚渡河来到碾庄,便接到报告说解放军3万余主力从西北约20公里的宿羊山地区直奔碾庄,另有1万余主力从陇海铁路南向碾庄疾进,黄百韬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包围了。

和华东野战军多次交手,黄百韬没怎么吃过亏,这次被围,倒也不慌不忙。他命令部队以碾庄为中心,依托周围零散小村庄建起阵地,要和华东野战军来一场硬碰硬的阵地战,并把卡车大炮等重型装备围成一圈组成防御工事,并且在防御正面集中重型武器形成坚固的防御阵线,美其名曰“团式集中法”。他觉得论武器、论人员,他不比粟裕差!

接到黄百韬兵团被包围消息的蒋介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命令杜聿明亲率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去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同时,蒋介石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空投给黄百韬: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之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

中正手书

可蒋介石不知,李弥、邱清泉与黄百韬不和,让这二人去救黄百韬,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杜聿明亲自上阵督战,还出动了飞机和坦克,动用了美式大炮,但两支部队的进展,都不顺利。

粟裕有个习惯:抵前指挥。他的指挥所有时候距离敌人前沿阵地不过几公里。这次,当他报告了指挥所位置后,中央军委命令他必须后撤5公里。于是,粟裕在11月13日清晨,后撤到土山镇东南的火神庙,将这里作为指挥部。

有人跟粟裕说,这个位置就是《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被曹操围困后来被抓的地方,太晦气。粟裕只是笑了笑,不信什么邪,就是要在这里指挥部队全歼黄百韬。

黄百韬的防御阵形发挥了作用。任凭华东野战军怎么冲击,他的防御阵形依然稳固。一块阵地经常被反复争夺,我军和敌人犬牙交错。华东野战军巨大的伤亡让粟裕沉默了,他意识到必须改变打法。

援军进不来,被围的黄百韬每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明白,虽然他火力凶悍,也只是暂时挡住了华东野战军的攻势。他每天不停地打电话请邱、李兵团务必速来增援!

与此同时,粟裕也在冥思苦想,该如何攻破黄百韬的“团式集中法”。他想到,既然不能把敌人拉开打,那就采用近迫式作业,通过坑道或者是地道来不断地接近敌人,通过这种方式到达距离敌人几百米甚至是更近的地方,然后突然发起攻击。

11月19日上午10点,粟裕命令对碾庄地区实施长达30分钟的炮火袭击,将这座村庄夷为了平地。地面攻击开始后,华东野战军指战员们从早已挖好的坑道之中运动到前沿阵地,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让敌人猝不及防。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我前线来电说弹药不足。作战处长夏光对粟裕说:“粟司令,我把我们作战处的所有人员的子弹、手榴弹全部集中起来送到前线去!”

粟裕拍着夏光的肩膀说:“好!送上去的不仅仅是子弹,还是一种精神力量!”

激战一直持续到22日上午,碾庄终于被攻克,黄百韬率少数随从逃到国民党六十四军军部,躲到一个小茅棚里。不久,解放军“活捉黄百韬”的喊杀之声由远及近,声音震天动地。黄百韬在绝望中举枪自尽。

至此,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紧密配合,超额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

“看一个、夹一个、吃一个”

1948年11月22日,当粟裕在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捷报传到西柏坡时,毛泽东特意让他的警卫员给他做了一盘他最喜欢的辣椒炒肉,还把周恩来叫来一起庆贺。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自给淮海战役总前委发去贺电。贺电称:“庆祝你们歼灭黄百韬兵团十个师的伟大胜利,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伯承、陈毅、粟裕、邓小平、谭震林五人总前委邓为书记五人领导下,争取新的大胜利!”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蒋介石决定收缩部队,第二、第十六兵团沿津浦路向南,第六、第八兵团由蚌埠、固镇沿铁路向北,黄维第十二兵团由赵集向宿县方向进攻,3路会师宿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从而改变不利态势。可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11月23日,徐州、蚌埠两地的国民党军尚未行动,邀功心切的黄维兵团却向浍河南岸南坪集地区发起攻击,形成了孤军冒进之态势。

黄维兵团让刚刚打下宿县的中原野战军两面受敌。

中原野战军从大别山转战出来后,一直没能得到及时的兵员补充,虽说兵力基本与黄维兵团持平,但是就武器装备而言国民党军占据明显优势。

此时,中央军委抓住战机,当即决定下一个目标就是由中原野战军消灭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打掉了黄百韬兵团,中原野战军一定要吃掉黄维兵团。

这一阶段,中央军委给了粟裕两个任务:一个是要看好南线刘汝明兵团,不能让刘汝明兵团北进;二是要看好徐州方向,要把徐州的敌人夹住,不能让他们出来和黄维兵团取得联系,为中原野战军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歼灭黄维兵团。

很多年之后,粟裕回忆,这个看起来似乎轻松的任务,却成了他一生当中指挥作战最紧张的3个时刻之一。

当时,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围困在徐州西南的蒙城和宿县之间,距离敌剿总司令部所在地徐州不到200公里,这里盘踞着国民党20多万的精锐部队,而在蒙城南面,盘踞着刘汝明兵团的10多万部队。华东野战军就处在国民党这三支部队中间。虽然表面上对国民党三支部队形成分割的态势,但若蒋介石命令三支部队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靠拢,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就将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状态,情势十分危险。

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尽量在江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华东野战军不仅不能让刘汝明兵团去增援,更不可以让刘汝明兵团跑了。正当粟裕斟酌用兵之计时,新的消息传来:徐州的杜聿明动了。

黄百韬兵团的覆灭,让蒋介石如坐针毡,就在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杜聿明向蒋介石建议提前撤出徐州。经过商讨,国民党统帅部做出撤出徐州退守宿县的计划,以徐州主力向南攻击,另外以黄维兵团和李延年兵团分别由西南和正南两个方向向宿县推进,三军合力打通徐蚌线。可令杜聿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三军合力打通徐蚌线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华东野战军将8个纵队21个师的兵力分为两个梯队,在徐州以南宽达50公里的正面和纵深30公里的区域构筑了3道防御阵地。即便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突击,可是受到华东野战军顽强阻击,邱、孙兵团一天只前进了5公里。

在粟裕的率领下,华东野战军成功牵制住了杜聿明集团,他只能龟缩在徐州附近。这样一来,南边夹住了,北边看住了,就等着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了。

正当黄维兵团向着宿县推进时,中原野战军把他围了起来:第四、九、十一纵队在东平集、邵围子一线由东北向西南压缩;第六纵和陕南二十旅由南向北压缩;一、二、三纵由西向东压缩,再加上华东野战军的第七、三、十三纵队……黄维的12万人马被困在了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围圈里。

双堆集一带地形开阔,并不是个利于作战的地方。在战斗初期,黄维第十二兵团利用火力优势夺取了双堆集附近的一些有利地势,又以双堆集为核心,凭借周围20多个小村庄构筑了集团攻势,各种火炮、轻重机枪、喷火器轮番上阵,牢牢控制住了战局。他声称:“要让共军啃掉牙,胀破肚皮败北于阵前。”他还一再向蒋介石表示:“刘邓一下子吞不了我们!”

在此情况下,淮海战役总前委要求华东野战军至少抽3个到4个纵队参加到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这让粟裕异常紧张。此时,华东野战军正看着杜聿明、夹着刘汝明,已派了3个纵队去增援中原野战军,再调兵围歼黄维兵团,若是黄维兵团打不下来,杜聿明兵团再来个鱼死网破,两个兵团连成一体的话,整个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都将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状况。

尽管形势已经相当紧张,粟裕还是派出陈士榘率领3个纵队带着重装备去增援中原野战军。因为他清楚,现在只有尽快把黄维兵团吃掉才能改变整个战局。

这时,淮海战役总前委与华东野战军的电话线第一次接通了,陈毅在电话里,叫着粟裕的名字:“你先不要讲,我来问你,你们打黄百韬是怎么打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打的?”粟裕告诉陈毅改变原有运动战的方法,打村落攻坚战、城市攻坚战,采取近迫式作业。

于是,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了。解放军围绕着黄维兵团的阵地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抢挖沟壕的行动:先是在地上匍匐行动挖掩体,随后逐渐挖深,最后他们将挖好的掩体与掩体之间连接成交通壕和堑壕,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向着黄维兵团据守的据点伸展开去,有的壕沟甚至挖到了敌人的据点内。

这种战术果然奏效。黄维兵团的重装备失去了作用,10多万人拥挤在狭小的地区,粮弹俱缺,成了瓮中之鳖。

12月5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下达围歼黄维兵团的总攻命令。

在黄维兵团东面,陈赓和谢富治率领中原野战军第四、九、十一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华东野战军特纵炮兵一部向着沈庄和张庄一线奋起冲锋;在黄维兵团西面,陈锡联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一、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特纵炮兵一部向着三官庙和许庄一线发起攻击;在黄维兵团南面,王近山和杜义德指挥中原野战军六纵、华东野战军七纵、陕南第十二旅向周庄一带发起攻击。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灭,黄维被俘。

得知这个消息,紧张了七天七夜没有休息的粟裕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昏了过去。

歼灭黄维兵团,标志着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后来,毛泽东将淮海战役比作一锅夹生饭。他对淮海战役参战将领们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啊!就是这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给吃下去了!”

围歼杜聿明集团

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牢牢地包围在双堆集时,黄维组织的多次突围均告失败。11月26日,蒋介石命令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派李延年兵团前去救援,但是李兵团很快就被粟裕所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牵制部队给打了回来。

蒋介石心急如焚,电召杜聿明火速到南京。杜聿明赶到后,先见到了参谋总长顾祝同。顾祝同告诉他:“老头子也有困难,一切的办法都想到了,连一个军也调不动。现在决定放弃徐州出来再打,你看能不能安全地撤出来呢?”

杜聿明沉思良久,说道:“从徐州撤出问题不大,但是必须要让黄维守着牵制共军,这样徐州的部队才能安全撤离。”

杜聿明很清楚,要想保全徐州的3个兵团,只能牺牲黄维兵团。见到蒋介石之后,经过一番探讨,蒋介石做出了重大决策:撤出徐州!

杜聿明,国民党陆军中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来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曾任国民党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过桂南会战,取得过昆仑关大捷。在国民党内部,杜聿明一直以足智多谋、善用兵法,能对战场形势准确把握著称。

南京受命之后,杜聿明赶回徐州,部署撤退。11月29日,杜聿明召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开会,决定立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从徐州撤退。撤退采取滚筒式战术逐次掩护退却,撤退时间定在11月30日晚开始,在撤退之前杜聿明还特意派出部队发动全面攻击来迷惑解放军。

为掩人耳目,蒋介石故意安排在上海和徐州,为杜聿明母亲做七十大寿。1月28日,在徐州为杜母做寿时,杜聿明的上司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指着戏单,请杜聿明为母亲点戏时,杜聿明点了一出《空城计》。刘峙与杜聿明会心地一笑。他们准备给粟裕来一个空城计,那么粟裕会是司马懿吗?

其实,粟裕已敏锐地察觉到杜聿明集团的下一步很可能是撤出徐州,因为蒋介石后方已经没有兵力了,原本想和我军在徐州决战的计划已经破产,兵力上我军已经占据优势,蒋介石必定会让杜聿明保存有生力量从徐州撤退。

11月28日,中央军委给粟裕发来一封电报,称:“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者武汉逃跑的可能。”

此时,粟裕推断,等不到黄维兵团被歼灭,杜聿明就可能要跑了。这对于华东野战军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杜聿明集团不再固守徐州,歼灭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杜聿明往哪个方向跑,不确定性太大。他的3个兵团,可能从3个不同的方向突围。中原野战军那边正在围歼黄维,华东野战军现在的兵力能不能把杜聿明的3个兵团截住是个大问题。

粟裕在地图前苦苦思索。他估计杜聿明集团撤退的话,有3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沿着陇海铁路向东,经连云港方向坐船逃跑。但是,几十万的部队没有那么多船给他用,再说也没有停大船的深水港,因而不大可能;第二个方向直奔东南,经苏中走两淮,往上海和南京逃。但这一带多是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和重装备行动,而且这一带是我们的老根据地,他们也不会走这条路;第三个方向是沿着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道路平坦,适合大兵团行动,还可以和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相呼应,还有可能解黄维兵团之困。因而,杜聿明集团走这条路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华东野战军要把主要的部队部署在这个方向上……

粟裕把自己的判断和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得到肯定之后,立即开始调动部队。就在此时,中央军委又一份电报到了,电报称:敌人逃跑的方向“以两淮和连云港两处为最大”,华东野战军必须马上有所准备,务使敌人不能向着两个方向逃跑。

这份电报,让粟裕左右为难:自己的判断和中央军委的电报相左。如果按照中央军委的判断,把部队用在防止敌人从两淮和连云港方向逃窜上,敌人不从那个方向跑怎么办?但是如果坚持自己的判断,把北线的7个纵队主要用于西南方向,也就是津浦路两侧,要是杜聿明集团不往这个方向跑,贻误战机承担责任是小事儿,影响整个战略决战则是头等大事!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粟裕确认:徐州之敌向两淮方向走的可能性不大,重点还是放在西南方向上。即使杜聿明集团往两淮方向逃窜,受地形等限制,他也跑不起来,我们即使追也能追上。作为一个战场指挥员,他必须做出决断。粟裕决定:把7个纵队的力量放在南线津浦铁路东西两侧,在两淮、连云港方向布置苏北兵团。如果杜聿明真的往两淮、连云港方向跑了,苏北兵团也会顽强地进行阻击!

事实正如粟裕所料。11月30日晚上,各条渠道的情报汇聚到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敌人已撤出徐州向西南方向逃窜。

粟裕立即发出追击的命令,同时把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和淮海战役总前委。一时间,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全部展开,分路包抄杜聿明集团。

后来人们说粟裕这次是以大“空城计”对付杜聿明的“空城计”。

5天之后,杜聿明集团的30万人马被包围在了陈官庄地区。同时华东野战军歼灭了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

回忆起这段经历,粟裕说:当时非常危险!尽管我们估计到了他们要逃跑,却没有想到他们撤退得这么快,有的纵队又突然失去了联络,万一他们二三十万部队要是撤退到淮南,那问题可就大了!

杜聿明被围住了,新的情况又来了。

12月14日,毛泽东致电粟裕:你们围攻杜、邱、李各兵团,提议整个就现阵地态势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待黄维歼灭后,集中较多兵力再举行攻击!

粟裕知道,这是中央军委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的统筹谋划。

12月15日,在黄维兵团被全歼之时,华东野战军把杜聿明集团围在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的70余个小村庄的狭小地带。

在随后的20多天里,敌军供应成了问题,每天仰望天空盼望飞机给他们空投粮食和弹药。而敌机不敢再低飞,飞低了怕被打下来!由于飞得很高,投下来的东西好多落在了解放军的阵地上……

这期间,粟裕命令华东野战军充分开展政治攻势,搞战场广播喊话,散发传单,反复广播毛泽东起草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和粟裕主持起草的致杜聿明、邱清泉、李延年的劝降信。针对包围圈里的敌人是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华东野战军有的部队便故意做好了红烧肉,顺风吹去阵阵肉香吸引国民党士兵跑过来要吃的……

正如粟裕后来所说:“敌人最后被解决得这样快,应该归功于政治攻势的成功,四天四夜还不到就歼敌10万多,平均每天歼敌几万人,如果没有政治攻势,最后解决敌人不会这样快。我军的伤亡还要大些,证明攻心为上是正确的。”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彻底歼灭,淮海战役宣告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和华东地区,使国民党首府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的统治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解放军以70万对国民党军55万,歼敌47.2万人;平津战役解放军以100万对国民党军61万人,歼敌52.1万人。都是以多胜少。唯独淮海战役是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用粟裕的话说:“在战役上我们是劣势,是以少胜多,在战术上是以多胜少,当时我们中野和华野加起来不过60万人,而国民党军在徐州地区的兵力有70多万,将近80万人,兵力上装备上我们都是劣势,我们却打了胜仗,兵力还越打越多。”

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他对当时的驻华大使尤金说,淮海战役打得成功,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值得我们研究,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学习研究。

(责编:曹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