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他踏勘长白山,寻找三江之源,以科学的论证维护了祖国疆域的完整;武昌起义爆发,他以吉林省安图县知县名义宣布安图独立,成立“大同共和国”,作为新生的共和政体,比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早两个多月。当年有“南有孙中山,北有刘大同”之称。

刘大同:“不求一时荣,但争千秋誉”

逄春阶 杨国胜

2018年03月08日09:51    来源:大众日报

刘大同(左)率队考察

刘大同手迹

2017年8月17日中午,辛亥老人刘大同卓行碑亭落成仪式在安丘市景芝镇芝泮村举行。刘大同卓行碑亭坐落于芝泮村中的大同公园内,碑亭由刘大同曾孙刘自力出资兴建。

“我曾祖刘大同,在东北的知名度,比老家高啊。”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教授刘自力先生说,“我们山东老家习惯称曾祖父为老爷爷,家里人也一直都是这么叫的。我的名字‘自力’就是老爷爷给起的。我父亲是长孙,长孙得子,老爷爷当然特别高兴,一反平日节俭的习惯,在天津国民饭店大宴宾朋,并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意为‘自食其力’”。

辽东第一佳山水,留到于今我命名

刘大同是安丘市景芝镇芝泮村人,原名建封,又名石荪,字桐阶,号芝叟、风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等。清末秀才。

据《安图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五月,刘建封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率队勘奉(天)、吉(林)两省界线,勘察长白山及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他带领5名测绘员和16名士兵,披蓑衣、踏靰鞡,头笼碧纱,腰系皮垫,攀藤扪石,“雀跃蛇行以进”,在寻暖江时,他不幸坠马崖下,腹背受伤。伤势尚未痊愈,他又开始踏勘天池诸峰,刘大同自己这样记述:“余寻三江源,至河上坠马崖下,腹背受伤,危而复苏,露宿河边。休四日饮山羊血、虎骨胶始就痊。”写下了“白山有幸留知己,坠马河边死又生”的诗句。

勘察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刘建封两次下临天池。第一次于当年7月26日由西坡口下临天池。“天气忽阴忽晴,如闻雷声,继闻鼓声,霎时雾起眼前,一物无所见。雨止天晴,池中西南一带,全形毕露”,看到池中四周,白沙环绕,绉纹如线。第二次于当年8月3日由汩石坡再临天池。当日正值天气晴朗,“近视之,水清如镜;远视之,池中五色灿烂,现象不一,如云峰石映入,遂令十六峰,象形命名:‘大者有六:曰白云,曰冠冕,曰白头,曰三奇,曰天豁,曰芝盘。小者有十:曰玉柱,曰梯云,曰卧虎,曰孤隼,曰紫霞,曰华盖,曰铁壁,曰龙门,曰观日,曰锦屏。”大小16座山峰自此有了名,他自豪地欣然赋诗:“辽东第一佳山水,留到于今我命名。”

为三侄孙命名“天池”“浴池”“元池”

长白诸峰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并广为游客赞颂。其中有一座山峰被命名“芝盘峰”,据说是因盛产灵芝而取其名,可它显然蕴含了他的故乡“芝泮”(过去写为“芝盘”)情结。

2017年7月31日下午,微雨中我们来到安丘市景芝镇芝泮村。采访了刘建封远房曾孙、78岁的刘之奎先生,他说:“我老爷爷为自己的三个亲孙子起名为平民、平权、平等,这个好多人知道。另外,他还为三个侄孙,也就是我父亲、二叔、三叔起名,分别是天池、浴池、元池,这都是长白山的池名。我二叔嫌浴池不好听,就把浴池改成了玉池。元池,到底是哪个元,我也搞不清楚。”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刘建封命名“元池”的这池碧水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的仙湖——布儿湖。刘建封著作《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因长白山东为第一名池,故名元池。”又在《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记载:“池深而圆,形如荷盖。”因此,元池又称圆池、园池、玉莲池。为使人人得瞻,刘建封在池边西北角立“天女浴躬处”石碑一座。现在,在天女浴躬池旁的林道边,有一个中英文标注的指引牌,使用的是“园池”,并写有“直径约250米,相传是天女沐躬池”。

刘建封根据勘察的结果,撰写了长白山文化专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和《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并将拍摄的41幅照片整理成《长白山灵迹全影》摄影画册,绘制了长白山江岗全图。《长白山江岗志略》真实生动地记录了长白山丰富的资源,对名山大川、古迹逸闻、志怪传说、地名源流、草木奇石、鸟兽虫鱼和人参珍珠等,无不一一记之。刘建封可谓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区的第一人。

《长白山江岗志略》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长白山区地方志专著,具有长白山大百科全书性质,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直到现在,依然是人们研究长白山必不可少的著作。

卖老家土地资助安图建设

1909年11月,清政府同意在安图县设县,鉴于刘建封踏勘长白山功勋卓著,推荐他为首任安图县知县。

刘建封在安图县为政勤勉,发展农业生产,开发森林,建砖瓦厂、石灰厂等资源产业,还开办学堂、设立劝学所、教育公所等,开启民智。“为了保卫边陲,他筹集两万白银,建立了森林警察部队——松(花江)图(们江)两江林政局部队,一方面开发森林资源,另一方面保卫祖国领土。刘建封在任三年,建树良多。”天津市民间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曲振明说。

刘之奎说:“我老爷爷到安图县做官,曾卖掉了不少老家的土地用来资助安图,他看到安图人稀,开拓缓慢,万一打仗则更不利,于是号召家乡诸城人到安图定居,现在安图县的汉族人中大多祖籍是诸城(今诸城、安丘)。此举正好迎合了清政府‘迁旗殖边’政策。然而,他对于犯了法的老乡则不法外开恩。”

当地流传着一则轶事:一个老乡来安图后犯了法,审理中刘建封说:“你给老家人脸上抹了黑,本县定难容你,现发配你到山东诸城县老家务农,不得返回。”刘之奎说,安图已近边境,再发配就要出国界了,只好发配回老家了。

刘建封任安图知县近三年,恤民善政,筑路建桥,招民垦荒,固边安邦,为时人所钦。

1898年加入“华兴会”

关于刘建封投身革命的最早记载,安图县《刘建封评传》这样表述:“1898年,刘建封加入兴中会。”而《安丘文史资料·刘大同专辑》有“1905年,刘大同加入同盟会”句。据安丘籍文化学者张漱耳考证,在此之前,刘建封加入的是“华兴会”,而不是“兴中会”。他加入同盟会,就是因为已是“华兴会”的成员,因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班底就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的三家联合。

张漱耳先生考证查阅刘建封这段人生履历,发现了《刘建封评传》中的舛误。兴中会是1894年,即甲午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由此拉开了他领导中国革命的序幕。次年即发动了“乙未广州起义”。当时孙中山的兴中会活动大致范围在南方。即便四年后(指1898年),孙中山的“会力”范围也未及我国北方。

而这一个阶段,刘建封离家“闯外”,尚在燕京搞古董收藏。其间,接触到了孙中山办的《民报》,但毕竟没有史实证明与孙中山及其兴中会成员接触过。只有到了奉天,他在那里结识了辛亥革命的另一位大腕级历史人物宋教仁后,才有可能入会。

张漱耳仔细查对,认为刘建封正是1898年与宋教仁相识。1938年12月,刘建封写了一篇《被难自述》,起首句即是“予为政治革命,垂四十年”。1938年减去40年,恰好是1898年。

“如此说来,1898年他加入的不会是孙中山的‘兴中会’,应该是黄兴、宋教仁为领袖的‘华兴会’。后三会归一他成为同盟会成员。他写过一本《民权释要》,由于至今找不到原著,我们虽不能更详尽地看到该书的政治思想,但据其他阅过的人旁证,这是一本以阅释孙中山言论为主旨的专著。”张漱耳说。

易名“刘大同”,誓死为大同

在国际革命和国内反清浪潮风起云涌之时,刘建封在东北结识了宋教仁、廖仲恺和徐镜心等革命志士,他的革命思想越来越坚定。1911年9月,安图县有家戏园开张,向刘建封求联。他慨然疾书:“鼓动起四百兆同胞,才算一台大戏;妆扮出五千年故事,真成万古奇观。”这副充满火药味的楹联,揭开了安图民主革命的序幕。

刘建封提出“林肯放奴心,格氏均产议。世界有转移,另造新天地”的朴素的大同主义,即平民主义思想。刘建封任安图县知县后,又升任代理海龙府(今梅河口)知府。时有好事者,竟将刘建封所书的对联呈给锡良(东三省总督),说刘建封确实是革命党,并把刘建封擅离安图去千山讲学之行踪及安图要举义的迹象密报。总督大怒,要兴师问罪。

辛亥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奉天同盟会辽东支部后,明为安图知县,暗为同盟会会员的刘建封精神振奋,乐不可支,“莅海龙、登长白、竖义旗”。他以知县和“统带松图两江林、政局军队”的身份,将林军和警察全部召集起来。他站在高台上,发表演讲,宣布安图独立,即再也不受腐朽的清王朝所管了。刘建封性子急,架势拉得很大,宣称成立“大同共和国”,通告中外,并改名为刘大同。

不久,刘大同率领的起义军“兵屯吉林道”,在牡丹岭与前来围剿的清兵遭遇,经过一场血战,大获全胜。初战获胜,再战失利,之后南下东渡。

易名刘大同,誓死为大同,他激情满怀,引吭高歌:“桐叶一落天下秋,梅花一放天下春。试问秋兴共多少,毕竟不如看花人。”他还为三个孙子分别取名为“平民”“平权”“平等”,以示自己矢志革命、创建大同世界的政治抱负。

人到黄花岗上哭,我来不敢放悲声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墓道上,有一方立于1920年的刻有《九哭黄花岗》长诗的石碑。诗云:“黄花岗上黄花开,黄花白骨共一堆。/有我招魂魂其来,凄风吹上越王台……”那是1918年春,刘大同南下广州时写的长诗。

1919年4月29日,刘大同又来到黄花岗吊唁。当时大家敦请刘大同刻石以纪其事,刘大同应允道:“岭南一片石,刻作党人碑,宜也。”而后物色很久,未得佳石。第二年,朋友凌霄汉、高其峰、赵文选、邓天乙、卢泽都、班麟书、何民魂、侯素、安乐卤、沈智鲁、许超世、王朴、颜呙元、延秀珊、练耀尘、张逸民等又予催促,于是刘大同不得已觅一小石,嘱弟子李雪邨镌字,于1920年6月立碑于黄花岗。根据碑刻末尾小识云:“余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自辛亥迄今凡九次。”

关于刘大同哭祭七十二烈士的文字记载,除了《九哭黄花岗》诗外,还有《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诗二首。其一为:“死生关系本非轻,一死千秋死即生。人到黄花岗上哭,我来不敢放悲声。”其二为:“烈烈丈夫七十二,都因救国亡其身;而今岗上一抔土,只见黄花不见人。”

刘大同安葬千佛山

抗战胜利后,刘大同在济南大明湖畔百花洲定居。他对晚年居住的泉城充满好感,以至在《千佛山刻石》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相传舜躬耕,曾在历山下。缥缈九默烟,瞬息千变化。航轨已交通,济南冠欧亚。”

刘自力先生说,老爷爷1952年7月23日去世。去世后,中共华东局山东分局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宇超主持葬礼,葬于千佛山。刘自力说,李宇超先生老家诸城,革命者。据老奶奶说,老爷爷救过李宇超,敌人围追堵截,李宇超在老爷爷家住了一个星期左右。

“我老爷爷的墓在千佛山和舜耕山庄的交界处。去济南,见到舜耕山庄东边的立刨面,难过得很!现在墓已经找不到了。那时,老奶奶老了,二婶带两个孩子,老大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老二还小,女孩,无一能办理手续的人,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刘自力说。

早在1934年,千佛山上就建起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安葬了徐镜心等19名烈士。2017年8月10日下午,我们专门跑到千佛山上考察,没发现刘大同墓。站在辛亥革命烈士陵园里,想刘大同先生选择安葬千佛山,是不是有与战友同眠的想法呢?

“百花洲里避尘嚣,惯向花枝挂酒瓢。”刘大同曾自述理由:“少时应课尚志堂,遍游历下,湖中风景首推历下亭,湖外名胜莫过于百花洲。”他自号“百花洲客”,写有《百花洲志》。

刘大同写诗上万首,著有《吁集》《岭南吟》《梅花吟》《齐鲁诗草》《芝城诗草》《百花吟》《历下吟》《百花洲吟》等,其中吟咏济南的比较多。

刘大同能书善画,其左右手书法遒劲豪放,其画长于花鸟尤擅墨梅。他画梅系受老友吴昌硕影响,曾画四丈长的梅花长卷,还与徐悲鸿合画过《梅石图》。

刘大同是明湖画社的资深社员,与郁巨川、劳福泉、王友石等社友交往颇密。明湖画社向无社址,总借山东图书馆前亭开会,前亭后来失火,以致画社会员无处开会。回到济南定居后,适老友国晋卿、张益三招饮于百花洲西侧之贫民工厂,刘大同见其新建五间平房尚无人住,便开口商借,用作画社活动地。

“来游千佛山,不见佛一个。想是浪游人,佛亦避三舍。游罢赋归来,捡得石一片。人言造佛像,我乃刻作砚。书我讨贼檄,写我亡命诗。与我苦奔走,唯砚其知之。随我数十年,交深莫言浅。民治如成功,功与汝者鲜。我今作此铭,不觉而有感。世界若沉沦,与谁共肝胆。”这是刘大同《历下吟百首》中的第三首,看出他对千佛山的喜爱之情。这是刘大同酒后所作,有诗后小识为证:“百花洲客酒后录历下吟百首之三于千佛山右避嚣室”。

刘大同晚年每日与画社同人,早起散步湖边,兴至写梅数枝;晚则烹明湖鲫,喝家乡的景芝酒,唱古歌,赋新诗。或邀社中三五知己,鸣琴吹箫,啸傲于风清月白之下,直过夜半。他有诗曰:“桃源何处有,今日百花洲。”

刘之奎说:“我老爷爷在安图县宣布建立‘大同共和国’,这个壮举引起清政府的恐慌和震怒,他们派风水先生来到芝泮村,看我们家的祖坟北面是条沟,西面、东面都是沟,南面是条大路,说这是块轿杆地,也有人说是篦量子地。风水先生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祖坟就没有被毁掉。后来,‘文革’期间扒掉了。”

考察刘大同先生的事迹,让人感慨。不禁想到了他的诗句:不求一时荣,但争千秋誉。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