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忆大山》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邵云峰 

2018年03月08日17:16    来源:学习时报

《忆大山》系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最先发表在《当代人》杂志1998年第7期上,是为怀念前一年去世的老友贾大山。后来被作为附录收于《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一书。《忆大山》一文,反映了习近平20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期间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他与贾大山的交往故事,堪称党的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知识分子交朋友做工作的典范,对于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思想上坚持信任尊重、以心换心,深度交流识贤
  习近平尊重爱惜人才的情怀和喜爱文人贤士的情愫,已在《忆大山》文中充分反映,他与贾大山的结交不仅源于知人善用的品质,更发乎他与贾大山精神世界的惺惺相惜。
  以文识人,志趣相投。习近平与贾大山的缘分,是从阅读结下的。贾大山虽然只是一个业余作家,但其小说《取经》已摘取了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桂冠。《忆大山》中写到:“原来我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习近平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聊起文学艺术、戏曲电影、古今中外、社会人生,无所不及,无话不谈。临别时,贾大山拉着习近平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近平,虽说我们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啊!”这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坚持“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从政理念、礼贤下士的博大胸襟。后来,他与贾大山结下了深厚友谊。
  言之有味,深度交流。《忆大山》中写下了两人熟识的过程:“我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有时他邀我到家里,有时我邀他到机关,促膝交谈,常常到午夜时分。”文章中还有一个细节:“记得有好几次,我们收住话锋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了。每遇这种情况,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为了不影响机关门卫的休息,我们常常叠罗汉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上肩头,悄悄地从大铁门上翻过。”为什么总是这么晚呢?工作开会到凌晨是家常便饭,且当时也少有别的娱乐活动,读书学习或与好友聊天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消夜方式了。最关键的,还是他们思想默契、心灵相通、言之有味、言之有物,敞开心扉、深度交流,经常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工作上坚持团结互助、注重培养,打破常规用贤
  习近平视贾大山为知己,不仅在于对其文学造诣的欣赏,还在于对其为人处世的钦佩。《忆大山》中写道:“他那超常的记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机敏的反应,还有那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真挚热情、善良正直的品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改革者,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实践中坚持把根基扎在群众中,从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完善思路,重视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大山获奖的《取经》《花市》等作品,是以政治视角描写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对这座县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关注,心如烈火燃烧,眼似灯盏明亮。《忆大山》中写到:“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彻。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他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认为,贾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种历史和文化知识,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看出,他们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一条心,用文字作品和奋斗实干弘扬正气,点亮了群众心中的“长明灯”。
  发挥特长,大胆使用。“伯乐相马”,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大胆提拔。安排党外人士任县文化局正职,这在20世纪80年代既是当地县委对党外干部安排的突破,也是对党外人士贾大山的考验。上任后,他不负厚望,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正定的文化事业“辛劳奔走”,正如《忆大山》中写到:“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在任期间,他非常重视当地古文物的保护、维修、发掘等工作,一旦确认某个文化项目需要款项,便会竭尽全力去跑款项,不达目的绝不休息。正定当地的钟楼、凌霄塔、大悲阁等古迹的修缮工程,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不但在工作上信任支持,而且习近平还把贾大山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贾大山作为自己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不难看出,他们用实践验证了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指出的那样:“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
  生活上坚持平等相待、关心照顾,锲而不舍爱贤
  习近平离开正定工作后,给贾大山去过几封信。每年春节,贾大山也会收到习近平的贺卡,有好几次还接到习近平拜年的电话。习近平也曾邀请贾大山到他后来工作的地方走走看看,但他总说工作忙,不愿意添麻烦。其实,贾大山一直关注着这位好友,经常向习近平周围的同志探询他的动向。两人虽然接触联系少了,但相互关心并未随时间逝去而淡漠,友情反而历久弥新。
  道义之交,贵在知心。习近平称正定为“第二故乡”,工作离开后,他曾5次回正定。《忆大山》中写到:“1997年2月9日,我又一次回到正定,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看望大山。这时的大山,身体的能量几近耗尽,他的面色更加憔悴,形体愈显瘦小,声音嘶哑,眼光浑浊,话语已经不很连贯,说几句就要歇一歇。此时我心中已有一种预感——恐怕大山的驾鹤西去为期不远了。至此,一股悲怆的情绪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地紧紧握住大山的手,泪水溢满了眼眶。”贾大山的儿子贾永辉回忆说:在我看来,他们的交往很简单,就是那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友谊,经受住了岁月的磨砺,愈久愈醇。
  知民之深,爱贤之切。习近平同志的“人情”常与爱才之心交织在一起,始终秉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奋斗实干精神,坚持为党为民交友,将公谊置于私谊之上,通过创新交朋友做工作方法,达到认识的统一,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可以说,党外人士贾大山无论在人格上,还是在文坛上,都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巍峨的大山,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是我们党外的“焦裕禄”。正如《忆大山》中写的那样:“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
  习近平与党外人士贾大山的以心换心、肝胆相照的感人故事和交友之道,就好比在党心和民心之间开凿了一条双向通行的隧道心路,党的干部用初心、匠心、恒心、关心换来了党外人士的铁心。新时代统战干部应对此精通深研、慎思笃行。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与“高人”对话、与“高手”过招。可以说,真交朋友、交真朋友,既要充分信任、关心照顾,团结他们一道进步,也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既要平等待人、真情感人,又要坦诚相见、以理服人,多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也要做到不断线、不离线、不掉线。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党结交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帮得上忙、管得了用的诤友、挚友、真友。 

(责编:孙爽、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