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明
2018年03月22日08: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王士珍(1861~1930),直隶(今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号冠儒。他年轻时投军,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王士珍是旧军人出身,从最基层摸爬滚打出来,人生观、价值观都比较传统,而他本人喜爱黄老之学,对个人权力并不十分看重,在任上挣得的薪金,都送回家买房置地。尽管如此,他本人因为在北洋系统中的资历和声望,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都曾
请他出面担任总理组织内阁或担任陆军总长等重要职务,就连张勋复辟也是曾经裹挟着他以壮声势。
王士珍在北洋军阀中,尤其是在“北洋三杰”中名声最好,主要是因为他平时为人平和,宽宏大量,很有人缘。陶菊隐对他有“德量俱宏,无疾言厉色”的评价,说他虽然仪表堂堂,却平易近人,不端官架子,终生没有坐过汽车。另外,他在任上廉洁奉公,没有军阀作风,也颇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据说,王士珍曾定过规矩:“不任亲用人。”1901年,他出任步兵第一协统领后,常有宗亲族人请求谋差,王士珍均婉言谢绝,有一次,王士珍的堂弟通过王士珍的夫人私下写了一封推荐信,王士珍知道后大怒,痛斥夫人,同时告诫宗亲族人以此为戒。
1907年,清政府任王士珍以陆军部侍郎衔外放江北提督,执掌军政,统辖诸镇,兼理盐漕事务。王士珍到任后,有某道员想在其帐下某得一个差事,于是给了王士珍身边执掌文案的一个亲信1000银元作为引荐经费。王士珍得知后,立即将受贿的文案亲信抓起来,打了100军棍,并从此立下一条规矩张贴在军营里:“后有受贿者,即以此为例,凡受贿十元,即打军棍一下。”那名被打的文案亲信,和王士珍一样,也是穷人家庭出身,由于文笔很好,深得王士珍的信任,在被打了100军棍后,觉得没脸见人,于是收拾行囊,连夜不辞而别。王士珍见文案亲信走了,也觉可惜,但没有把他找回来,而是经常给这个亲信写信,问寒问暖,并在信中告诉亲信:“当日之责罚者,国家之法律也,今日之存问者,私人之交谊也,吾不敢以私废公。”亲信听后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民国建立后,王士珍出任民国总理,仍邀请这个亲信来北京,为他安排了文案工作。在任上,这名亲信也严格要求自己,再也没有犯过同样错误。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