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追寻“北上”的足迹

付裕

2018年03月22日08: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追寻“北上”的足迹

 

“北上”途中,民主人士在沈阳南站合影

“北上”途中,民主人士在沈阳农村

“北上”途中,民主人士合影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组织大批民主人士从香港秘密北上解放区,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近70年过去了,知情者、见证者大多离世,相关史料也只是零散出现在当事人的回忆录及诗集中。迄今为止,除了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日记外,对这一重要历史进程,在已出版的党史、国史、民国史读本中,皆一带而过,缺乏翔实和完整的记述与解读。

  为全面、完整、准确反映这段历史,中国政协文史馆于2016年启动了“民主人士北上、新政协筹备会及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文史项目(简称“北上”项目),自去年3月以来,已经在广东、山东、天津、河北和东北地区进行了5次以史料征集为目的的调研活动。笔者有幸随项目组赴东北调研,近距离观察了民主人士“北上”留下的足迹和文物遗存。

  大连:“北上”登陆之地

  1949年1月7日上午,接送第三批民主人士的船到达大连,这里是民主人士“北上”登陆之地。因此,项目组赴东北调研的第一站也选择在了大连:“大连港”码头、大和旅馆、关东饭店、中华贸易总公司旧址。

  当时,中央派了李富春、张闻天等专程到大连迎接,大连市委欧阳钦、韩光、李一氓等也到码头陪同迎接。据介绍,第三批北上的民主人士最多,中央对这次行动的指示也非常具体周密。周恩来曾电示专程从西柏坡来大连的刘昂和冯铉,要与苏联驻旅大(当时对旅顺、大连的合称)有关部门交涉,安排最好的旅馆,确保安全。举行欢迎宴会,请大连地委协助做好接待工作。同时还细心地要求刘昂等为北上民主人士准备好御寒的皮大衣、皮帽子和皮靴。

  民主人士到达的当天中午,就到当时大连最好的关东饭店参加了隆重热烈的欢迎宴会。这座饭店建成于1924年,初建时曾叫辽东饭店,1947年更名为关东饭店,1949年更名为“大连饭店”,曾是大连的最高建筑。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大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当晚,民主人士下榻当时大连最好的旅馆———大和旅馆。这座宾馆1909年开始建造,1914年竣工开业,其最早由满铁开设并经营,1945年8月后,这里先是苏军临时的大连警备司令部,后成为苏联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1956年后,改称大连宾馆。目前,这座宾馆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连市首批重点保护建筑。

  项目组成员还在大连考察了中华贸易总公司旧址。1947年9月,当时担任中共驻上海办事处处长的钱之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到了大连。在大连天津街靠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幢三层楼的房子作为落脚点,办起中华贸易总公司。在这里,钱之光等人为了筹划打通香港航路,开始租用船只,往返于大连、朝鲜罗津、中国香港等地之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采购物资满足大连这个特殊解放区各军工企业为人民解放军各大战场生产武器所需的原材料外,中华贸易总公司还负责收集国统区的报纸杂志,供中共领导机关研究敌人动向,同时,也为南来北往的干部提供海上通道。

  在研究民主人士“北上”的历史上,中华贸易总公司、大连饭店等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惜,其旧址现在或在维修或在占用,后续保护情况难以预测,仍需相关文物部门加强遗址保护力度。

  除寻访民主人士及其后人获得更多史料及历史细节以外,通过各地政协的努力,“北上”项目组也寻访了一批曾经接触过相关“北上”历史的知情者。项目组还通过各种渠道,寻觅到了沈钧儒、郭沫若、叶圣陶、许广平、马叙伦、宋云彬、韩练成等民主人士的后人,获取了一批独家口述历史资料。

  在大连,项目组专访了知晓冯玉祥遇难细节的八旬老人、冯玉祥的儿媳余华心。这位在大连居住了30多年的老人,对项目组的来访,感到十分激动。这位一直笔耕不辍、著有《传奇将军冯玉祥》一书的老人,对着项目组的镜头讲述了冯玉祥将军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披露了冯玉祥黑海遇害的真相和诸多细节。

  据介绍,在各地政协的协助下,经多方寻觅,项目组此前已经采访到10余位当事人或知情者,其中,包括5位年逾九旬的当事人。“其中,包括护送李济深先生上船的杨奇老人、曾接待过柳亚子夫妇的马俊英老人、参与护送楚图南的刘焱老人,抢救一批具有独家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的口述史料。”中国政协文史馆研究部原主任陈海滨说。

  可惜的是,抢救往往赶不上时间的流逝。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在大连市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的葛玉广曾采访过负责大连中华贸易总公司工作的钱之光夫人刘昂女士,并详细谈及过“北上”历史。但是,非常遗憾,“我只留着我的笔记本,其他都没有了,甚至连照片都没有拍一张。”葛玉广慨叹道。

  如今,在东北地区,“北上”项目相关的旧址和遗迹,大多数仍在原样使用当中,有少部分已另做他用,原址保护状况良好,但也有少数遗址寻找困难,或亟待确认。因此,“相关档案尚需继续挖掘、寻求下落,相关图片、报刊、手稿、实物、遗迹等还需落实,并做进一步的梳理。与相关档案部门、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也需提前。”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秘书长黄小同建议。

  沈阳:一堂敢诩群贤会

  “我来仿佛归故乡,此日中行亦似狂。五十七年徒碌碌,八千里路甚堂堂。于今北国成灵琐,从此中华绝帝王。君候老妻我候少,今宵一梦谅无妨。”1948年12月6日,第二批北上民主人士在丹东大王岛登陆后辗转抵达沈阳。经过数日长途跋涉的郭沫若先生无比激动,作诗以记之。

  这趟“北上”之旅始于十余天前的11月24日,郭老与马叙伦、许广平、周海婴、陈其尤、翦伯赞、冯裕芳、曹孟君、韩练成、宦乡等十余人,乘“华中号”货轮从香港启程。

  从大连到沈阳,如今乘坐高铁只需两小时左右,然而在1948年12月,同样乘火车,民主人士却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

  沈阳南站是民主人士到达沈阳的第一站。沈阳南站是中国东北地区及辽宁省的铁路枢纽,是连接沈大铁路、沈哈铁路的重要交汇点。其最早建于1899年,叫做奉天站,日军占领后改名奉天驿,是一座欧式风格与日式风格相结合的两层红砖建筑,与日本东京火车站极为相似。

  “在沈阳,民主人士度过了1949年的新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于化民介绍说。沈阳,也因此成为几批民主人士的会聚之地,留下更多的故事。

  在距离沈阳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座沈阳文化宫,今天,这里仍然在播放着最新的电影。民主人士“北上”的那个年代,这里被称作“平安座”,是典型日式舰型大楼。由于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即使是已经更换的墙面马赛克,为了与当年相同,都是特意定制的。当时随母亲许广平一同“北上”的周海婴先生,用从香港带来的照相机拍下了这里召开的一场欢迎会。

  1949年1月2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军区及东北各界代表在沈阳文化宫剧场举行隆重欢迎会,欢迎先后到达东北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当时,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致辞,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蔡廷锴、茅盾、陈其尤、许广平等先后发言。在欢迎会的最后,李富春讲话说:“今天的欢迎会,象征着中国民主力量的大团结,也象征着全国胜利的快要到来。”

  “当年,民主人士肯定爬上了这座楼的楼顶,遍览沈阳景色。”马叙伦孙女马今感叹道:“这座舰型大楼的顶层,是最近几年才被封上的,在我们小时候,还在这里跟父母赏月。”

  “一堂敢诩群贤会,个个都缘民主来。反动未消怀怒忾,和平有路扫凶埃。后至防风须就戮,穷途封建定成灰。矛头所向无天堑,听取传书奏凯回。”马今说:“爷爷马叙伦先生还曾为此赋诗一首,真没想到,居然就在这里。”

  1949年1月9日,在沈阳的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马叙伦、章乃器、朱学范、李德全等人,接到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的民主人士符定一、周建人、胡愈之等19人联名发来电文,提议联衔向国内外发表严正声明,表示要通力合作,完成人民革命之大业。

  1月22日,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章伯钧、谭平山等55人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时局的意见》的声明,说:“毛泽东先生提出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和平的八项条件。这正是对于蒋介石所提出的无耻要求的无情反击,我们是彻底支持的。”

  在周海婴的照片里,还记录了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你看这张照片中,那个楼顶的样子,看它的结构,看楼上的窗子,再对着另一张照片看看这个广场的结构,周围的建筑,实在太像了!”在现在辽宁宾馆的楼顶,周海婴的儿子周令飞说。

  这座宾馆亦是当年民主人士的下榻之地。这座被称为辽宁宾馆的建筑,也曾被称为铁路宾馆,建成于1929年,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作为沈阳市中山广场建筑群之一,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就应该是在沈阳铁路宾馆内办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可说:“当时,节目很多,一个接着一个,联欢会的高潮是扭秧歌,会场内外,楼上楼下,尽是扭秧歌的人。德高望重的沈钧儒老先生,当夜难以入睡,还赋诗一首:一串秧歌扭上楼,神灯枉为日皇留。光明自有擎天炬,照耀千秋与五洲。”

  从沈阳经长春至哈尔滨,是民主人士“北上”的重要线路。1949年2月,会聚沈阳的民主人士李济深、许宝驹、施复亮、吴茂荪、李民欣、朱蕴山、章乃器、茅盾、梅龚彬、沙千里、许广平、孙起孟、孔德沚、王昆仑、曹孟复、洪深、陈其尤等先后参观了抚顺煤矿、吉林小丰满水电站等,并经长春,到达哈尔滨。

  哈尔滨:松花江上精诚在

  早在1948年9月,首批秘密北上的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等人就已经到达哈尔滨。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东北局和哈尔滨市政府专门设置了办公室。每一位民主人士配备一名警卫兼生活秘书,每人赠送一套马列著作和东北局版本的《毛泽东选集》,每人制作一件貂皮大衣。伙食按照中央高级领导标准,住宿单间,配备轿车,并安排专人负责房间卫生。

  虽然马迭尔宾馆内的办公室已经没有踪迹,但通过对比,民主人士在哈尔滨召开多次会议的会址确定无疑。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宾馆,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宾馆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

李济深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题词

  1948年10月,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会议室,高岗、李富春根据党中央电报的精神,邀请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和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高崇民,举行第一次“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交换意见。

  1948年10月,在这里又举行了第二次座谈会,对新政协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与会民主人士对筹备会的组成单位、新政协的参加者以及筹备会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等细节提出意见建议,同时还建议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发给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征求意见。

  1948年11月15日,高岗、李富春与住在马迭尔宾馆的民主人士举行第三次座谈。其后,又经过几次座谈,高岗、李富春等受中共中央委托,与在马迭尔宾馆的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高崇民、李德全8人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在青年周海婴的镜头里,定格了李济深先生题写的一幅题词:“革命之血、烈士之灵、化春泥而培植。岂落花之无情,浩气无垠,人民永生。”如今,这幅题词依然挂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墙壁上。在哈尔滨寻访期间,项目组特别赴民主人士曾经拜谒过的东北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发现了很多历史文物。

  “与周海婴先生的照片对比来看,如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台阶还是与当年一模一样的,对于先辈的纪念和爱戴,我们几代人都没有变。”哈尔滨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张军动情地说。

  “松花江上精诚在,万古长同天地参。后继风云堪告慰,红旗已到大江南。”经过项目组寻访证实,郭沫若并不是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一起来的。郭沫若的女儿郭平英肯定地说:“1949年5月14日,以郭沫若为团长的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胜利回国途经哈尔滨。15日,郭沫若团长一行,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谒。郭沫若先生观而有感,为纪念馆题了三首诗。”

  民主人士还参观了为前线生产被服的工厂和保育院等等,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看到哈尔滨人民响应党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的号召,为支援解放战争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后,民主人士无不深受鼓舞。

  “历史细节往往能以小见大地说明历史现象和本质,当年大批民主人士甘冒各种风险、响应‘五一口号’、克服种种困难,奔赴解放区,并非一句空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其中,有许多生动而鲜活的实例,也有很多历史细节,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刘大可说:“在后续研究中,项目组需要在细节的充实和考证中再度深入,并关注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后的思想认识变化等,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时光荏苒,转眼已近70年。当年的秘密之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光影之中,若隐若现,踪迹难寻。与时间赛跑,从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对于抢救性搜集“北上”相关各类历史史料的项目组成员而言,任重而道远。

  (本文图片由周海婴先生于“北上”途中所摄,由周令飞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资料链接

  寻找近代史研究新突破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提出邀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及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实施步骤等具体意见。

  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得到民主党派和海内外人士的热烈响应,在香港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纷纷表示拥护中共主张,并通电国内外报馆。1948年6月起,在香港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开始举行研讨会、座谈会,撰写文章、贡献意见、研究办法,草拟各种方案,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为召开新政协献计献策的热潮。

  自1948年8月起,在毛泽东亲自部署下,周恩来先后七次致电中共香港分局和潘汉年,并安排在大连的钱之光及有关方面护送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的具体事宜。与此同时,原中央城市工作部更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由李维汉担任部长。除管理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等,还负责组织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筹备召开新政协的工作。

  据了解,至1949年9月,接送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北上”过程历时一年左右,共分大小20余批次,1000多人,其中民主人士350多人。

  此段史料虽有记载,却因为时间久远且零散少见,同时,又因为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乃秘密行动,行踪隐秘,因此,此段历史在学术史上少见整体研究。

  但是,为了弄清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中国政协文史馆的同志不畏困难,高度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自2016年3月,中国政协文史馆即提出启动“民主人士北上、新政协筹备会及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项目,经全国政协办公厅批准,目前,该项目已成为12家省市政协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文史工作。

  2017年,“北上”项目组已在广东、山东、天津、河北和东北地区进行了5次调研活动。按照民主人士当年的日记、回忆录、照片等原始资料素材提供的线索,寻找民主人士足迹和文物遗存等,并取得丰厚成果。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