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8日10:06 来源:山西日报
武士敏(资料图片)。
“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这一副满怀悲愤的48字长联,是1941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的武士敏将军,于太岳革命老区英勇抗日壮烈殉国后,左权将军含泪手书的挽联。
沁水县端氏镇北50余公里处,一个名叫东峪的小山村静静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村子对面的马头山,便是武士敏将军壮烈牺牲之地。4月11日,春和景明。记者在此看到,苍松翠柏之间,沁水县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修建的纪念碑巍峨挺立,“武士敏将军纪念碑”八个大字遒劲有力。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河北省怀安县人。
武士敏年幼聪明好学,1908年考入宣化中学堂,后又相继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保定讲武学堂学习。1915年参加护法讨袁斗争。1918年赴陕西参加靖国军,受靖国军派遣南下广州,谒见了孙中山,受到孙中山的教诲和嘉许。1924年大革命时期,他受任联络国民军冯玉祥、胡景翼等部,从此转战于冀、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交战。1925年他率军攻克沧州,截断津浦路,使国民军顺利攻占天津,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国民军受挫后,他与南汉宸赴苏考察,1927年回国,应杨虎城之邀,先后任西北军旅长、师长、潼关警备司令。西安事变时,他坚决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义举,反对蒋介石亲日反共政策,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致团结抗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七”事变后,武士敏怀着抗日救国的决心,率部队出陕西、过黄河,奔赴娘子关前线阻击日本侵略军南进西犯,协同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正太路沿线重创日军,后与日寇周旋于太行、太岳山区。1938年,他与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协同作战,粉碎了日寇的“九路围攻”“八次围剿”,并开辟了南岳抗日根据地。尤其在子洪口、天神山两次伏击战中,他与八路军将士相互配合,大败日寇一○九师团,使日寇闻风丧胆。同时,武士敏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九十八军军长。
1941年5月,日寇集结6万兵力分路合击中条山,国民党20万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渡过黄河,武士敏将军为了坚定抗日,率部毅然北上,进入太岳山区,转移驻防在沁水县端氏、东峪一带,伺机击敌。这支顽强留守在太行太岳的抗日力量也成了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9月中旬,敌军集中临汾、晋城、平遥、介休等地的主力部队两万五千余人,陆空协同,围攻太岳山区。突围中,武士敏亲临马头山指挥作战,与敌人拼搏冲杀,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激战之中,武士敏不幸头部中弹,为国捐躯,终年49岁。
武士敏将军在最后关头曾给远在西安的妻子写信:“22日凶险袭来,日寇三万兵力铁壁合围东峪,我已做好牺牲准备,倘我不幸捐躯,切勿悲伤。”字字句句,将军国难当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无不令人动容!
武士敏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追认武士敏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决定把将军的牺牲地——沁东县改为士敏县。解放后,经人民政府多方寻找,烈士忠骨终被找到,并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安葬地长治市建立了武士敏纪念馆,出生地河北怀安县也重修了武士敏故居。
沁水县十里乡文化站退休站长李保库老人告诉我们,这里虽然不是武士敏将军的出生地,也不是安葬地,但是这里是将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之地。每年清明前后,都有干部群众自发前来追思缅怀,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站在马头山巅,记者极目望去,漫山黄花开遍。在这片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万亩黄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对万千烈士的无尽思念,也仿佛是对将军英魂的默默告慰。据同来的乡里的同志讲,再过几天,第三届十里黄花节将在这里举行,红色文化和赏花旅游有机融合,已经成为革命老区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