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武克鲁:抗战烽火中的民族脊梁

2018年06月15日08:41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武克鲁:抗战烽火中的民族脊梁

  武克鲁(资料图片)。

  在祁县古城以北约八公里处的贾令镇夏家堡村,有一座非常典型的清代四合院,保留着晋中地区的民居韵味和民俗风情,这就是革命烈士武克鲁的故居,投笔从戎之前,他就生活在这里。

  武克鲁,原名师曾。1921年,出生于祁县夏家堡村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读书勤奋,性格刚直,有爱国热情。1937年秋,他就读于太原进山中学,同年11月,省城沦陷后回到家乡。这期间,武克鲁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便决心离家参加抗日武装。然而,武克鲁的家庭成员极力阻拦,为其成亲,不让出门,还派人跟随。但武克鲁态度坚决,设法只身出走,参加中共祁县党组织组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武克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他任祁县独立营第七连连长。这年春天,日军在同蒲铁路和白晋铁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建立据点,修筑碉堡炮楼,大搞“治安强化”运动。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全营战士露宿山沟,衣食无着。在生死存亡关头,武克鲁升任独立营副营长(营长由县长兼任),负责军事指挥。尽管自幼生活条件优厚,但他坚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鼓舞士气,坚定斗志。他成功破获一起严重的投敌案件,惩处汉奸、叛徒7名,整顿了纪律,稳定了军心。武克鲁还大力贯彻县委决定,运用游击战术,主动对敌作战,与日伪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率军破击白晋铁路,袭击同蒲线,伏击运输军车,攻打古县据点,相继组织指

  挥战斗数十次,扭转被动局面,巩固发展了路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路西游击区工作。独立营部队由100多人发展到500余人。

  1942年2月22日,武克鲁率独立营化装成日军便衣队,骑着自行车,背着三八枪,打着自制的日本太阳旗,大模大样直闯日伪军的鲁村据点,仅用十几分钟和一颗子弹,全歼守敌的一个小队,缴获步枪15支和数箱子弹,创造了“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故事。《新华日报》曾专门报道祁县独立营的英勇业绩,中共太行区党委也多次通令嘉奖。1944年12月,武克鲁升任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

  1945年6月5日,武克鲁在路西游击区检查工作后,返回路东根据地。途中住宿阎家山村,遭大队日军包围,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之后,英雄的灵柩安葬在河北邯郸华北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当时的群众还编写了《武克鲁歌》,至今流传民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祁县政府在九沟风景区建立了武克鲁纪念馆,并为武克鲁的故居挂上牌匾,同时,县政协还编印文史资料《抗日英雄武克鲁》,详细介绍了武克鲁的英雄事迹。

  浴血硝烟散去,革命精神永存,三晋大地将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英雄壮举。

(责编:段晨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