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储岐
2018年06月26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张静泉(人亚)一九三二年后无音讯,见报速来信,知者请告。”1951年3月24日,一封寻人启事刊登在《解放日报》上。这是一位老父亲在苦苦寻觅着他的儿子,直到憾然离世他都不知儿子下落。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展厅里,一本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书章上写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
北京,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的铅印小册子,它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小册子包含10个文件,以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为最珍贵,封面盖有收藏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
两本珍贵的文献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人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为保存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等党的早期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初心
1898年5月18日,张人亚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泰邱乡(今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父亲张爵谦为他取名守和,字静泉,人亚是他参加革命后改的名字。
幼时,张人亚在堂兄张晚荷主持的霞浦学堂就读,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种子在张人亚心中逐渐萌发。
面对家中艰难的生活和日渐苍老的父母,张人亚决心到外面“讨生活”。到上海去,成为青年张人亚的重要选择。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有大小银楼30余家,在银楼里当学徒工的张人亚,目睹了当时“中国工商界的黑暗”。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年,24岁的张人亚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上海最早也是仅有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在“二大”精神指引下,在党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上海分部帮助下,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于1922年9月成立,张人亚出任俱乐部主任。随后,张人亚领导工人开展了长达28天的罢工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城市举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有过一段“喝洋墨水”的留学生涯。1924年10月,张人亚奉调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白天上课学习,晚上站岗放哨,周末参加义务劳动。一些革命领袖的著作如《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张人亚爱不释手、一读再读。
其间,他手书的个人及家庭情况汇报材料中,写到他来学习的志愿,吐露了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工具”的心声。
做一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这就是张人亚的初心。从初心出发,他坚定不移地走在革命道路上,风雨兼程,矢志不渝。
信仰
1927年4月、7月,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中途夭折,中国南部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全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末,“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在上海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的张人亚,平素喜欢看书,有意识地保留了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等重要物品。
这些珍贵的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随时可能“暴露”。如何安置?思忖再三,张人亚作出决定:放到老家霞浦去!
1927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带着这些重要的文件、书刊,张人亚悄悄从上海坐船回到老家,将一大包东西交给父亲张爵谦,叮嘱父亲一定要珍藏好。
在老家,父子俩完成了“使命”交接。几天后,父亲对外佯称“不肖二儿子静泉长期在外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随后在村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张人亚修了一座墓穴,把张人亚托付的东西藏在里面。
从此,老人家独自守护着秘密,等待着儿子的归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不见张人亚回来,张爵谦在《解放日报》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儿子,最终也毫无音讯。
年近耄耋的老人心中打定主意:“共产党托我藏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张爵谦挖出墓穴、打开棺材,这批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终于在20多年后“重见天日”。1952年7月初,张人亚的弟弟张静茂将部分文件、书报捐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他又把其余文物,连同珍藏的张人亚遗物,一并捐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国家给的报酬,他分文未取。
危急关头,张人亚首先想到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他就像是一位红色火种的守护者,用生命捍卫信仰,彰显共产党人的担当。
本色
1929年,张人亚奉调去了芜湖。芜湖是当时中共安徽临时省委所在地。张人亚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中,他开了一间不起眼的金铺,表面上是对外加工金银、收购和出售金银饰品,实际上是接收苏区送来的金银,设法兑换成现洋和钞票,再交给上海的党中央,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买卖”,每一次交易都充满了未知数,但张人亚极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1年,张人亚被委以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书记重任,领导安徽沿长江和皖南地区34个县的党的工作。在那里,他开创了新的工作局面。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2月,张人亚被任命为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他来到中央苏区,来到革命圣地。
1932年6月,张人亚任中华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兼任中央印刷局局长。在战争形势下,张人亚领导中央印刷厂印刷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使苏区的出版事业充满了蓬勃生机。
环境危险、条件艰苦、精神紧张、工作繁重,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23日,他带病从江西瑞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途中张人亚因病逝世,时年34岁。
1933年1月7日,《红色中华》刊发悼文,沉痛悼念张人亚。悼文称张人亚的逝世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失掉了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张人亚毕生的信念。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6日 06 版)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