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书写历史的人,我们终将不忘

白 云

2018年06月28日10:59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书写历史的人,我们终将不忘

作家程雪莉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沙飞在平山拍摄整装待发的战士时记录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每个人会从包里掏出一双新鞋穿在脚上?

70多年后,在跟随李君放多次走访抗战老兵后,她解开了这个谜团:新鞋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参加战斗前才穿。当地的风俗令战士们深信,只有穿着家乡人做的鞋,死后灵魂才会走回故乡。

读到此处,记者不禁泪流满面。

那些年轻的面孔,不过十八九岁的模样,有人留在了沙飞的镜头中,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影像的年轻人,葬在一抔黄土下。

哪个不是父母的儿郎?

2015年,国家对四类抗战老兵发放了5000元补助,老兵刘梦元却一再拉着李君放的手说,太给国家添麻烦。

国家并没有忘记老兵。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百余位抗战老兵抬手敬礼,满胸勋章。

我们不忘记历史,尤其不能忘了那些书写历史的人。

没有70多年前的炮火轰鸣,哪有今日的暮鼓晨钟。

在《平山老兵》画册中,有数位老兵拍照前,在并不平整的衣服上,坚持要戴上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闪亮军功章,还有老兵敬着尽量标准的军礼,双腿却已经无法并拢。

岁月已逝,功绩长存。

拍老兵的李君放,有一张被别人拍摄的以他为主角的照片,他怀抱着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像怀抱着一个婴孩。那是在看望刘梦元时,他抱着已经无法行走的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

这一幕,直抵人心。

余华曾写过: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70多年前,肩背钢枪的壮小伙,用生命丈量了时间。他们和那些牺牲在保卫国土战争中的战友们一样,应该被厚重地铭刻在历史中。

老兵王国泰曾在闫庄烈士墓前,扶碑痛哭。他和李君放约定,冬天下雪了给战友们“送棉衣”。平山习俗,将多种颜色的彩纸折叠后剪成棉衣形状,到故去的亲人坟前焚烧,俗称“送棉衣”。没等到这一年的雪,老人就匆匆而去。

如今,李君放的拍摄工作,附加了给去世老兵制作遗像。

在世的老兵,像活化石,又像留声机,记录着那段寸土必争的岁月。正是他们的浴血拼争,才有了今天的岁月安宁。

时光不悔,我们终将不忘!老兵,谢谢你们!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