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恩
2018年07月03日08:4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苦难辉煌》一书,以长征为切入点,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放在追溯探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研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把握,把影响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不同主义、不同政治力量综合在一起,深度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道路上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具意义的一段历史。本书让我认识到,“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依然清晰如许。80多年前,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冲破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渡江河、翻雪山、过草地,走遍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红军为什么能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完成史诗般的伟大壮举?《苦难辉煌》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抽丝剥茧,给出有力回答:是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切为了苏维埃”的执着追求,“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必胜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人民情怀,激发出气壮山河的力量,锻造了铁流般的队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深刻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整整两年攻坚克难、浴血挺进,中国工农红军以“铁脚板”丈量出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树起“长征”这座不朽丰碑。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金一南教授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漫漫长征路上,镰刀斧头的旗帜始终屹立不倒,理想信念的火炬始终熊熊燃烧。从湘江血战的九死一生到遵义会议的峰回路转,从飞夺泸定桥的奋不顾身到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长征犹如一条萦绕于山河间的红飘带,锻造着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书写下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照亮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
有信仰,才有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意志与信念。转战大半个中国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其无私无畏,一扫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百年来腐朽、守旧、毫无精气神的衰败气象,在历史上第一次让亿万劳苦大众懂得了压迫的锁链终将被斩断,而命运的利刃就在自己手中。
有信仰,才有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前赴后继,最终成为了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
有信仰,才有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无数次的千钧一发、一路上的百战艰难,都靠着必胜的决心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一路闯将过来。
大河奔流,高山作证。二万五千里,时时关生死;七百多昼夜,处处见英雄。信仰的力量,让一个幼小的党变得坚强,让一支“落魄”的军队变得“富有”,让一条险境环生的道路普照曙光。
“先有真人,后有真理。”金一南教授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苦难辉煌》最大的看点就是在史海钩沉中一步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成功的辉煌。
总有一种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震撼人心。红军长征历史上有个“信念树”的故事:长征前夕,江西瑞金华屋村的17位入伍青年种下17棵松树,以寄托对家乡的眷恋。“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虽然17位青年都牺牲了,但华屋人逢年过节都会来“信念树”下祭拜革命烈士,勉励子孙不忘革命精神。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长征中播种,在长征中收获,长征永远在路上。信仰,如导航的灯塔,如奋进的号角,当年曾让红军上下一心、紧密团结,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今天,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理想信念更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传承为了信仰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红色基因,才能提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才能凝聚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中国力量。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我们将坚定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何新恩单位:湖北省商务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