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常州三杰”与中共早期建党

葛建芬 顾海峰

2018年07月06日08:1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常州三杰”与中共早期建党

  被誉为“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3位重要领导人。“五四”运动大潮刚刚退去,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团体—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的瞿秋白,在天津北洋大学学习的张太雷相继加入研究会,研究会成立1个月后恽代英来到了北京也加入了研究会,这是“常州三杰”的首次聚首。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既陌生又好奇。1920年10月,瞿秋白接受了《晨报》和《时事新报》的邀请前往苏俄当记者。他要借赴俄的机会,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俄国共产党,研究共产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找一个改造中国社会的办法。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我现在挣扎起来了,我往饿乡去了。”到了俄国后,瞿秋白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发回约3万字的长篇通讯,在《晨报》上连载了27次。他在俄国的两年约3个月中,写了4本书、50多篇通讯为主的文章,还与他人合作发了30多条电讯,拨开了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地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俄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俄国劳动者以主人翁的姿态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创造性劳动以及革命后的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为许多青年人指引了方向,俄国革命成功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921年5月瞿秋白在张太雷的介绍下加入俄国共产党,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0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来华,张太雷作为英文翻译,参加了他在北京和上海的活动。在这期间,张太雷接触到许多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了李大钊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最早的几个党员之一。1921年1月,张太雷受中共早期组织的派遣到俄国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中共参加工作,他筹建了中国科,并任中国科书记,从事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工作,传达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成为第一个被派赴共产国际的中国共产党人。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可洛斯基来中国,商议建党问题。张太雷陪同马林等人先在北京与李大钊等人,后在上海与李达、李汉俊等人讨论,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太雷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文件。1921年6月,张太雷又赴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参加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革命情况,呼吁共产国际支持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参加了马林和陈独秀的会谈,达成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并成为其一个支部的协议。张太雷还陪同马林和陈独秀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准备。

  而差不多同时期的武汉街头,突然多出了几个沿街送报的青年人,送报本来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这几个人身着长衫,一看就是读书人。送报的就是恽代英和他在利群书社的朋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对于地处中国腹地的武汉,很难看到这些东西。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利群书社与其他书店不同的是,在书店中央放了张条桌,放了很多新书报,读者可以专门来看书,看了不买也行,看了再买也行,书社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许多青年就是通过书社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进而成为共产主义者。利群书社成为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告诉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最初是三本书建立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是考茨基的《阶级争斗》,把《阶级争斗》翻译成中文的就是恽代英。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召集受利群书社影响的24位进步青年在湖北黄冈聚会,宣布成立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并制订了其宗旨:“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共存社的宗旨明确承认阶级斗争,拥护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这与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基本精神一致。不久,恽代英便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寄托了他对真理信仰的中国共产党。

  (作者葛建芬 顾海峰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纪委监委)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