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杨富兰

2018年07月23日08:16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刘伯坚(1895—1935年),四川巴中平昌人,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刘伯坚一生信念坚定、爱党爱国、家国情深、人格高尚,政治工作突出,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
  刘伯坚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很早就闻名于川北高原,保宁府尹一度要他当秘书,并任命他为苍溪县县长,但他志不在此,婉言谢绝说:“不谋高官厚禄,志在求知报国。”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中共少年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因成熟稳重,待人诚恳,认真负责,深受中国学生喜爱,不久便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还被亲切地称作“党内驻苏大使”。在担任支部书记3年期间,刘伯坚不但要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负责重要工作的分配,还要到华工和留学生聚居的地方发表演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刘伯坚被组织安排留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多重“围剿”,他积极组织留守部队顽强对抗,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在赣南仁凤地区率部突围时,刘伯坚不幸中弹被俘,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毫不畏惧敌人的严刑拷打,也丝毫不为高官厚禄诱惑所动。粤军的一个团长劝他要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劝说他只要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就可获得“自由”和“重用”,不必为共产主义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作“无谓的牺牲”。刘伯坚却铿锵有力地对这位团长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追求。他说:“我干革命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要干革命就得犯危险,没有危险就没有革命,没有牺牲就没有工农大众的解放……”这个粤军团长对此也无可奈何,还说:“刘伯坚这个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
  “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1926年春,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前往苏联探求出路和寻求支援,刘伯坚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委派负责接待冯玉祥。冯玉祥在考察期间,对刘伯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颇为赞许和认可,便想拉拢“收为己用”。共产国际也想争取冯玉祥,就安排了刘伯坚等一批人到西北军协助工作。1926年9月,刘伯坚随冯玉祥回国后,担任国民军总政治部部长。为了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亲自拟写了《五原誓师词》,并在各个军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举办各种训练班,部队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在转战甘、宁,挺进陕西中取得节节胜利。而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等200多名干部也都在刘伯坚的统一安排下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干部,取得了良好成绩。刘伯坚改造西北军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得冯玉祥等非常钦佩,他与许多西北军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把一支旧式的军阀部队改造成了革命军队,为共产党改造旧军队,尤其是政治工作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
  1931年底,刘伯坚参与领导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毛泽东曾对宁都起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起义成功后,完整的国民党一路军1.7万余人加入红军,红一方面军由4万余人增加到6万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刘伯坚任军团政治部主任。他以出色的政治工作,把红五军团建成一支崭新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这是我党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与兵运工作的一个壮举。经过整编后,红五军团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在红军队伍中曾流传着:“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绝不会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刘伯坚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意志坚不可摧,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移狱》《狱中月夜》《带镣行》等诗篇,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的誓言。在狱中,刘伯坚写下了充满家国情怀的三封家书。在致兄嫂的信中说:“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用处。”“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弟在塘村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共产)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同时还嘱咐家人不要去找冯玉祥来营救自己,信中说道:“我是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自己甘心忍受,绝不会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刘伯坚留给妻子王淑振的绝命书中写道:“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的事业。最重要的,诸儿要继承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英年早逝。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豪迈、“无需营救”的决绝以及对三个孩子的牵挂,表现了对祖国、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和热爱,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了对信仰的坚守和饱含大爱的家国情怀。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