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生死之战庾家河——寻访丹凤县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旧址

2018年08月14日09:23    来源:陕西日报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陕西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精神富矿,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抒写出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悲壮三秦大地。深厚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英雄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

让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沿着红色足迹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贵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浓墨重彩地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束高高举起的火炬,为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个建军节,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追寻中国工农红军在陕西的革命足迹,7月27日,记者来到商洛市丹凤县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寻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斗过的地方,聆听他们浴血奋战,粉碎敌军围剿,播撒革命火种,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1 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孕育

7月27日,记者坐车从丹凤县一路向北前往40多公里外的庾岭镇(当年叫庾家河乡)。当汽车行至庾岭的最高点——海拔1600米的山顶时,突然眼前一亮,一张红色巨幅“长征颂”的宣传栏镶嵌在山头的岩石上,在青山、松柏间赫然醒目,似乎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与记者同行的丹凤县科教体局负责人介绍说,每年的清明、七一、八一、国庆等节日以及寒暑假时,全县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这里来参观,缅怀先烈,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商洛市各级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来商洛的游客也都会来到这里重温长征精神。

翻过庾岭,我们来到山脚下的庾岭镇,在庾岭镇街道西头拐弯处,有一幢灰瓦泥墙的老房子,门头上悬挂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的牌匾。丹凤县科教体局同行工作人员指着这座老房子说,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块根据地创建的构想,就是在这幢貌不惊人的房子里孕育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也是当年的庾家河乡“春茂永”中药铺。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在这里召开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即庾家河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上,鄂豫皖省委正确分析形势,认为鄂豫陕边区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区域,遂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及时地解决了新区选择以及当前的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同时决定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这次会议,虽然因敌第六十师的进攻而中断,未能充分进行讨论,但对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鄂豫陕边界地区,包括陕西省东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河南省西部地区。该地区北靠秦岭,南濒汉江,地势险要,敌人统治薄弱。红二十五军到来之前,这一带就已受到党和红军的感召,适合红军立足发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以牵制敌人大量兵力,对西南的川陕苏区、北面的陕甘苏区以及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都是一支重要的配合支持力量。

庾家河会议召开当天,鄂豫皖省委常委、秘书长郑位三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和任务,起草了《什么是红军》的传单。传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有关政策,内容包括“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军队。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红军的基本主张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帮助穷人免除一切捐税,不交租不还高利贷,欢迎到红军中来”等等。这份传单在新区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号召力。

小小的“春茂永”中药铺,如今已经布置成红二十五军革命历史展览室,共展出珍贵图片154幅、史料95篇,在举办革命历史展览的同时,还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这里已经是庾家河中心小学德育教育基地、丹凤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春茂永”中药铺如今的主人——64岁的共产党员、退休教师杨青山,每天都在这里给前来参观的学生和游客宣讲当年的故事。杨青山对记者说:“我要把保护革命历史遗存、弘扬革命精神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去做,继续宣传伟大的长征精神,并让下一代传承下去。”

2 庾家河战斗打响

据了解,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经过长征到达庾家河乡后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斗,历史上称其为庾家河战斗。

“庾家河战斗是庾家河会议期间发生的事,我爷爷是亲历者,他曾经给我讲过:‘那天上午10点多,军领导正在咱们家开会,我突然听见后山七里荫岭方向响起枪声,紧接着看见程子华他们提着枪从南房出来,带着人直接就朝山上跑……当时我就意识到出大事了。’庾家河向北约1公里,就是七里荫岭。”杨青山向记者讲述了红二十五军当年在庾家河的战斗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到那个峥嵘岁月……

据史料记载,红二十五军于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1932年秋,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1933年9月间,红二十五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军包围后队伍被分割。吴焕先、戴季英率领七十五师突围到鄂东,仍保留红二十五军番号;徐海东率领七十四师退回皖西,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1934年,第二次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再次并入红二十五军,全军共3000余人。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指战员300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告别了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了长征。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一路播撒革命火种,粉碎敌军围剿,建立革命根据地,经历了多次激烈战斗,其中,“六大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危险之战——独树镇战斗、生死之战——庾家河战斗、石塔寺伏击战、袁家沟口“布口袋”战役、四坡村战役、围城打援的劳山战役。

当年,从独树镇浴血奋战、突出重围的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拐河镇击溃尾随而至的敌人,强渡澧河,之后经叶县、鲁山、嵩县、栾川,在大山中穿行,深入伏牛山腹地。进入山区,红军战士如猛虎归山,尾追的敌骑兵、步兵统统被甩掉。但鄂豫皖省委经过调查,发现伏牛山区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粮食和物资缺乏,盗匪出没无常,凭险据守的地主围寨很多,创建根据地比较困难,加之敌军“追剿纵队”主力相继追来,鄂豫皖省委决定放弃在伏牛山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继续西进。

几经辗转,1934年12月4日,踏进河南省卢氏县的红军很快发现,敌人已经在这里设好了布袋阵,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已先到达卢氏县城以南的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修筑工事,控制了入陕的大道,准备堵歼红军。而“追剿”的第二支部队也跟踪到庙子、栾川一带,红二十五军再次陷入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险境。这时,军长程子华偶遇当地一名货郎老乡陈廷贤,和蔼的红军首长和纪律严明的红军队伍,让陈廷贤顿生敬畏,当得知红军需要一名向导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12月5日,红二十五军先派手枪团到朱阳关以东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部队则在陈廷贤带领下,沿着一条深山峡谷日夜兼程向西北方向挺进。12月8日,红二十五军在豫陕交界处铁锁关击溃陕西守关民团后,突破铁锁关抵达陕西境内。这时,由潼关、华阴仓促调来的冯钦哉部第四十二师二四八团、二五二团,已进至雒南(今洛南)县城和景村、三要司等地,准备迎面堵截红二十五军。

位于豫陕边境地带的三要司因通往河南省卢氏县、陕西省丹凤县和洛南县的三条要道而得名。1934年12月8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进至三要司,遭遇把守在这里的冯钦哉部第四十二师二四八团第三营的阻截,双方发生激烈战斗,敌人凭借三要司南面的九泉山高地进行抵抗。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五团由九泉山东南侧攀登陡崖,实施正面攻击,其余部队则迂回至高地西侧向敌人攻击。第二二五团三营八连在营长李学先和连长肖邦与的带领下,登上山头,与敌人展开搏斗。在两面夹击中,守敌一个营全部被歼,之后,红二十五军又在三要街南九泉山歼灭堵截红军的敌四十八团一个营,毙、伤敌160多人,俘获100多人,缴获一批枪械弹药。战斗结束后,红二十五军马不停蹄,连夜翻越蟒岭,于12月9日抵达庾家河宿营。

然而,来到庾家河的红二十五军还未来得及休整,枪声再一次响起……

3 生死存亡的决战

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在“春茂永”中药铺召开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即庾家河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突然从庾家河东北方向传来了枪声,并且越来越激烈,会议被迫中止。原来是国民党第六十师先头部队尾追而来,由于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东山坳口的排哨过度疲劳,警戒疏忽,没有及时发现敌情,因此,战斗一开始,敌军就抢占了七里荫岭山梁的有利地形,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

接到手枪团的报告,副军长徐海东首先带领二二三团跑步出发,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迅速跟了上去,指挥部队实施反击。徐海东率领第二二三团冲入敌群,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七里荫岭山梁。第二二四团、第二二五团则快速抢占坳口南北两侧高地,协同第二二三团击退敌军。激战中,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底下穿过,又从颈后飞出,伤势严重。这时,国民党第六十师的第三五五团、第三五七团增援力量相继赶到,再次发起攻击。于是,激烈的争夺战全线展开,军长程子华也身负重伤。在政委吴焕先的指挥下,战士们英勇反击,殊死奋战,以刺刀、手榴弹与敌拼杀。

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顽强奋战,红二十五军毙、伤敌人800多人,黄昏时分,敌军仓皇逃跑。在生死搏斗中,红二十五军共伤亡战士200余名,多名团级、营级干部负伤,第二二四团团长叶光宏在率领部队和敌人拼刺刀时,一条腿被砍断,仍坚持指挥作战。军部司号长程玉林下颚负伤,不能吹号,他利用一座小庙作掩护,接连向敌人投出数枚手榴弹,最后壮烈牺牲。副军长徐海东昏迷4天4夜,庾家河负伤已经是他第9次身负重伤。

据杨青山介绍,1981年7月,时任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保管部党支部书记的徐文伯,发表回忆文章怀念他的父亲徐海东:“重伤期间,父亲仍坚持战斗,在庾家河激战中,父亲头部受重伤但仍指挥战斗。当吴焕先政委赶到时,父亲因支持不住而昏倒,此后在担架上昏迷4天。第5天醒来后,吴焕先等同志看到父亲清醒过来,流着泪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郑位三同志泪水和鼻涕流在长长的胡须上,因天气特别冷,都结成了冰。父亲看到这种情景,暖流冲击全身,热泪从脸上流下。当时,父亲想告诉战友们:‘我现在已感到很好了,不久就会站起来,同你们一起再去战斗。’可是,他口张不开。”

庾家河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是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场决战。这一战斗的胜利,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尾追,结束了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80多年过去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故事已写进了中国革命历史,但“天上升起大明星,东边来了徐海东。徐海东,真英雄,率领红军闹长征。徐海东,本领大,吓跑土豪和恶霸。一针一线不白拿,还把土地分给咱……”的歌谣还在秦岭深处的丹凤县庾家河广为流传。

为了铭记庾家河战斗的光辉历史,中共丹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在七里荫岭举行了“庾家河战斗纪念碑落成典礼”,并建造了四角亭,纪念碑就矗立于四角亭正中。纪念碑正面“庾家河战斗纪念碑”8个大字,正是由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原中纪委副书记郭述申亲笔书写。2001年10月,曾经历这次战斗的军事科学院原政委王诚汉将军为重新整修的庾家河战斗纪念地题词:“越雄关险隘,树长征精神”。

7月27日下午,记者在当年的“春茂永”中药铺、现在的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旧址参观后,沿庾岭镇的街道一路向东,来到了昔日庾家河战斗前沿阵地的七里荫岭山脊上。放眼望去,这里群峰相连,郁郁葱葱,夏花灿烂,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难以想象,80多年前那个冬天的早上,一场浴血奋战竟会在此展开。炮火硝烟过后,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也留下了这一段红色记忆。

庾岭山脊上那静默的无名烈士墓、掩藏于树丛中的庾家河战斗纪念亭,以及程子华、徐海东受伤处的纪念碑,这一切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记者 毛毛)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