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冰阳
2018年10月18日08: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48年末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国防部严令徐州“剿总”派“有力部队”东援岌岌可危的黄百韬兵团。刘峙和杜聿明便派出了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组成东进兵团向徐州以东碾庄方向攻击。他们出动17万人,并配属了100多辆坦克、100多门重炮,在20多架飞机配合下昼夜攻击解放军。在解放军的英勇阻击下,在十多天的战斗中,敌人付出了1万多人的代价,损失了30多辆坦克,消耗各种炮弹12万余发,平均每天只前进不到1公里,直到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彻底消灭,邱、李两兵团也没能越过解放军的防线。
战后,有人分析,黄百韬兵团被歼首先要归功于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其次要“归功”于邱、李使用的“尖锥战术”。
“尖锥战术”就是将攻击部队配置成“尖锥”形态,前边只放少量部队,庞大的后卫尾巴始终不愿远离徐州,形成一种越往前线兵力越少的状态。这样,既可以表明遵命攻击增援,又为自己留下了保存实力的空间。
国民党空军发现后曾将状告到蒋介石那里,指责邱、李兵团只顾保存实力。蒋介石听后几乎每天都发来严厉训令,11月13日,命邱、李“倾全力东援,星夜挺进,务于本夜到达碾庄附近解围,免误大局”;14日,蒋介石又来电说:“黄兵团陷于苦战,我军胜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徐州方面应尽量减少守备部队,彻底集中兵力向东挺进,击灭共军。”19日,蒋介石的电令更为严厉:“七兵团在碾庄仍为共军围攻,情况危急中,至为焦念。万一碾庄七兵团被共军消灭,必影响整个战局,仰倾全力不顾牺牲及损失,严督所部兼程东进,限20日前与七兵团会师解围。在此紧急关头,弟等尤应抱成仁决心,身先士卒,努力达成任务,倘有延误,决按军律从严惩处。”
可是,无论蒋介石怎样严加训斥,邱、李兵团却我行我素,“尖锥战术”始终没有改变,还暗自庆幸“只被消灭了一万多人”,“只浪费了一些武器弹药”。待黄百韬兵团被彻底消灭后,蒋介石虽气急败坏地向徐州“剿总”发来了“代电训令”说:“我东进各兵团行动迟缓,未能彻底奉行命令,致陷友军于覆灭。刘总司令、杜副总司令,邱、李两司令官及依次各将领均不能辞其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