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塔山阻击战亲历者讲述塔山精神——

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傅淞巍

2018年10月29日09:00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辽沈战役纪念馆中复原的锦州外围战斗场景。 记者 周仲全 摄

我军战士坚守在塔山阵地上(资料图)。

莫文骅使用的药箱。 记者 商 越 摄

我军使用的山炮。 记者 商 越 摄

核心提示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为支援锦州战役,我军在距离锦州30公里的塔山阻击国民党的“东进兵团”,以8个师的兵力对抗敌人11个师,塔山阻击战残酷激烈,彪炳史册。70年后,战场遗迹无存,但塔山精神永不磨灭。10月15日,当年塔山阻击战的亲历者及他们的后代齐聚葫芦岛,讲述战场上的英勇故事,诠释塔山精神。

史记

塔山精神的精髓是拼命精神

10月15日,曾经参加塔山阻击战的老兵齐聚在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现年87岁的老战士仇福林对记者说,当时他所在的东北野战军四纵12师36团负责守卫白台山七号阵地,该阵地是塔山地区102国道西侧通往锦州方向的另一条通道,一旦失守,就相当于被敌人撕开北进增援锦州的一扇大门,战局对我方将极为不利。敌人各种口径的炮弹和飞机投下的炸弹、凝固汽油弹、火焰弹,像雨点般地落在白台山七号阵地上,两步一弹,三步一坑,阵地几乎被炸翻了。

由于地质较硬,时间紧促,来不及把战壕挖得更深,大家趴伏在不到半米深的战壕里,很多指战员因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但大家毫无惧色,顽强坚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仇福林说。因完成战场通信任务、帮助战友避开敌人围堵,他被记功两次。

现年90岁的刘万国,为四纵10师30团政治处担架队指导员,在塔山阻击战中,白天负责抢运伤员,夜里负责运输、掩埋战士遗体。回忆当时的情景,刘万国说,在塔山的日日夜夜,我军伤亡也很大,他既为我军指战员们的负伤、牺牲感到心痛,又对他们舍生忘死的拼命精神深怀敬意。据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统计,我方付出了5200余人伤亡的代价,消灭国民党兵力7773人。

四纵政治委员莫文骅在回忆录中记载塔山阻击战战至第二天晚上的情景时写道:“激动地逐个望着这些衣服被撕破,满脸乌黑,缠着绷带,但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我赞扬他们高昂的战斗精神,同时要他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更激烈的战斗。有这样无畏的战士,任凭敌人怎样凶猛疯狂,要想占领我们一寸阵地,简直是妄想!”

1948年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塔山之敌丧失斗志,被我军彻底击退。仇福林记得,当时大家极为兴奋,可又实在太疲惫,都想好好地睡一觉。老战士宫毓富曾向儿子宫小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2营营长王希信得知胜利的喜讯后,神经刚一松弛,就因身体严重透支晕了过去,宫毓富忙用棉签蘸水给营长润口鼻,王营长才慢慢地苏醒过来。

塔山阵地沉寂下来,但塔山精神从此确立起来。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馆长李红升说,塔山精神的精髓,是拼命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般的部队,不是一般国家的军队所能具有的。塔山精神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虽然塔山阻击战的情景不可能复制,但塔山精神一定永不磨灭!

谈往事,四纵英雄很低调

10月15日,塔山阻击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9时,曾参加塔山阻击战的老兵和350余名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简称“四纵”)指战员后代,齐聚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祭奠塔山阻击战的牺牲者。

61岁的张江燕,原四纵12师36团宣传股股长张廷玉之女,怀抱父亲在四纵时的照片,向烈士墓深深鞠躬,泪水潸然而下。她告诉记者,父亲生前对塔山念念不忘,对参加塔山阻击战的战友们无比思念。

原四纵12师35团团长韩复东之女韩小燕说,父亲在弥留之际,还在喃喃自语地说:“那边敌人上来了,快点……”塔山有父亲抹不去的记忆。

张廷玉于2004年3月去世前,除向亲人们赞扬塔山阻击战的战友们英勇战斗之外,对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的功劳一字不提。

这并非孤例。

宫毓富,原四纵12师36团2营医助,在其档案中有“因战斗勇敢立大功一次,军首长批准”的记录,但“战斗勇敢”到底是指在枪林弹雨中不顾危险而抢救伤员,还是在医护所受到敌人攻击时奋起反击,直到宫毓富于前年11月去世,始终未曾向儿子宫小江说起。关于父亲在塔山的表现,宫小江所知甚少。

还有原四纵12师34团2营6连机枪手孙福臣。他在1951年复员后踏实工作,从不提起往事。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查访不到他,误以为已经牺牲,将其名字刻在了烈士纪念碑上,后经相关部队证明,他的英雄身份方得以确认,他在塔山阻击战中的故事才为人所知。

塔山阻击战的英雄们为何如此低调?原四纵12师36团2营6连通信员仇福林向记者解释说:“朴实低调是当时四纵人的作风,没人主动去宣扬自己,也不会因立下战功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另外,由于当年在塔山的战斗太惨烈,战友们不忍回忆,更愿意把记忆埋在自己的心里。”

“寸土不失”是响彻阵地的口号

尽管内敛低调,但多年来,参加塔山阻击战的将士们都推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词——塔山精神,此番纪念塔山阻击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四纵指战员的后代除了祭奠烈士英灵,也在用心体会塔山精神。

何谓塔山精神?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以16个字加以阐明: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据介绍,对塔山精神的16个字诠释,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于新中国成立后做出的。

何谓大局?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指着当时的作战形势图,原四纵参谋长李福泽之子李联琮对记者说,攻占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这是大局;塔山阻击,关系锦州之战成败,这是大局;塔山堡、桥头堡、白台山这三块前沿阵地是扼住国民党增援锦州部队的必经之路,确保阵地寸土不丢,自然也是大局。在塔山战场上,顾全大局也就转化为寸土不让的纪律要求,须以勇于牺牲的决心和敢打必胜的斗志来完成。

塔山阻击战,四纵是主力。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内,记者看到了当年四纵首长发布的《告四纵指战员书》,号召全纵指战员坚决完成阻击国民党援军任务,“看谁是守备英雄!”当时,四纵12师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向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喊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12师各团也同样向师首长立下了军令状。老战士仇福林对记者说,战前,“寸土不失”是响彻阵地的口号,也是全体指战员共同的心声,当时四纵的刊物《战斗》上,记载了各营、各连表决心,要誓死守卫阵地的场面,大家求战心切,士气高昂。

就这样,大局意识贯穿四纵上下,整个四纵攥成了一只铁拳头,准备痛击来敌。

“跟我上”与“给我上”的较量

李联琮对记者说,塔山精神在前沿三块阵地指战员身上,又有尤为生动的体现。

三块阵地中,塔山堡居中,又突出在敌人阵地前,距敌仅400米,恶战在所难免。四纵12师34团1营1连在此驻守,1营副营长鲍仁川坐镇指挥。在1950年刊发的《军级英模事迹介绍》特刊中,对鲍仁川这样描述,“他从一个‘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的士兵,成长为一个‘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的指挥员。”

特刊中记载,到达阵地后,鲍仁川首先鼓舞士气:“把1连的旗帜竖起来!”继而不眠不休地带领战士构筑工事。1948年10月11日,敌方炮火猛轰塔山堡,在国民党督战队“给我上”的喝令下,敌人蜂拥涌进我方阵地前沿。

鲍仁川急了,他甩开通讯员的阻拦,拔出匣子枪,飞奔过去,却随即被炮火震倒。黑烟中,鲍仁川抹了一把脸上的土,爬起来,再前进。他迎住了撤下来的几个战士:“打回去!跟我上!”随后便率1连战士迅猛反击,一直打到敌人阵地前。

敌人的炮火一天比一天猛烈,每天落在塔山堡的炮弹有数千发之多,鲍仁川却将自己固定在最前沿,再未后撤。白天他指挥战斗,夜里又率机关人员和工兵们抢挖工事,并把阵地用壕沟串连起来,修筑射击掩体和防空洞,从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开打到10月15日塔山阻击战结束,6天6夜“没合过几次眼”。

《军级英模事迹介绍》记述:鲍仁川不相信手下会有“熊”部队,他说,什么“熊”,就是你干部的问题。多年战斗的经验,让鲍仁川意识到把握战士情绪的重要,他知道在最紧急时看见干部在身旁,战士们的胆子就会大起来,因此,哪里打得急,他就跑到哪里去。“不要紧,沉着打,我跟你们在一起!”危急关头,鲍仁川总能保持超常的冷静。而硝烟中战士们看见副营长就在身旁,便安心地、狠狠地打下去……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刘宝军目前正从事辽沈战役的课题研究。她对记者说,塔山堡的争夺,某种程度上是人民军队指挥员“跟我上”战法与国民党军督战队“给我上”战法的较量,这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用拳头用牙齿也要和敌人拼到底

北宁铁路上的桥头堡,扼守铁路命脉,一旦失守,敌人即可大规模运兵增援锦州,为敌我拼死争夺的焦点。

1948年10月11日,在敌人反复猛扑下,桥头堡失守。当日傍晚,四纵10师28团1营2连指导员程远茂率部猛烈冲锋,奋力夺回桥头堡。敌人的反扑越来越凶猛,13日拂晓,敌人又黑压压地逼近了,打退敌人这轮进攻后,程远茂受命到小莹盘阵地指挥一排血战到底。

据《军级英模事迹介绍》记述,他镇静地听着敌人的动静,观察着地形,随即召集班排干部研究阻挡敌人的办法,迅速布置了火力。“同志们,敌人来得越多越好,上来就扫,大家可不要忘了平时的决心!”程远茂与地堡和掩体内的战士们一一握手,一字一字地嘱咐。“指导员尽管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从阵地的各个角落里,传来了雄壮的回应。

从海面上敌人的舰艇上,一连串的炮弹打过来,敌机不时俯冲过来,投下的炸弹发出嘶嘶的怪叫,20分钟的工夫,阵地上一片火海。我莹盘阵地6个地堡,被摧毁了3个,剩下的3个地堡,土块呼呼地掉下来。程远茂翻身跳出地堡,在交通沟里来回走着观察敌情,“同志们,地堡目标太大,都快出来,守住掩体,把火力集中起来向敌群射击!”战士们纷纷跳到战壕里,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发射,敌人翻翻滚滚地败退下去。

但很快,敌人组成的300余人的敢死队,挎着冲锋枪蜂群似的涌上来,4个人抬着一挺重机枪,一边打一边冲,前边的被打倒了,后边的推着死尸上。程远茂下令,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打!

战斗胶着之时,突然间后方接济不上,一时间提供不了子弹。特刊中描写道:“大家看着程指导员,只见他镇定而坚决地说:没有子弹也一样打,准备手榴弹、刺刀,敌人上来就拼!手榴弹用完了、刺刀捅弯了还有石头,用拳头、用牙齿也要和敌人拼到底。大家喊道:就这么着!咱们死也死在一起!”

就这样,一天里,敌人向小莹盘阵地发起十余次进攻,留下的是300余具尸体,未能前进半步。而程远茂带领的50多人的加强排也仅剩下7人。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程远茂与敌人血战到底?塔山阻击战后他是这样告诉战友们的:我知道炮弹、子弹打在身上会死,但我是共产党员,不为升官不为发财,为了人民就不怕死!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里,收藏着程远茂用过的手枪和两发子弹。程远茂的儿子程绍青告诉记者,这两发子弹,是父亲当年在最后关头准备留给自己用的。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