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文:敢为天下先,红楼标记首义精神

——回望荆楚文化地标(4)

2018年11月19日08:40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图文:敢为天下先,红楼标记首义精神

 图为:1911年10月11日上午,革命党人陆续抵达阅马场,并在红楼筹组临时军政府。

   图为:今日红楼。

  1911年10月10日前夕,武昌街头陷入白色恐怖,清军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的火光点燃。城内城外的革命党人,端起“汉阳造”,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枪”。

  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轰然坍塌,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流年似水,历史定格了那些人、那些事。

  江汉汤汤,蛇山之下的红楼,大写的“为天下先”气冲霄汉。

  这里是摧毁两千余年封建帝制的“司令部”

  红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地原为清末湖北谘议局,清政府为挽救腐朽政权,效仿西方宪政制度而设立。

  首义成功,建成不足一年的谘议局,很快变成摧毁帝制、建立新政权的“司令部”。

  如今,主建筑鄂军都督府原貌复原,仍是红墙红瓦;后院,原是议员起居所在的议员公所,陈列“为天下先”武昌起义史迹,仍是青灰墙瓦。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军总政治部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曾设于红楼。

  抗战期间,议员公所在1938年武汉会战中毁于日军炮火,仅存东南角楼、东边部分残墙。

  武汉解放后,第一届湖北省委曾在此办公。

  1961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是我省入选的三处“国保”之一。

  1979年,宋庆龄题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名。

  辛亥革命70周年,以主建筑为基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成立并向公众开放。

  辛亥革命100周年,复原鄂军都督府旧址,西配楼陈列史迹,整体对外开放。

  2014年,史迹陈列从西配楼移至修葺一新的议员公所。武昌首义的历史,以“为天下先”的展览呈现在世人面前。

  走过封建社会,走进“民国之门”,经历过抗日战争,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北发展,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革新升级。

  红楼之“红”,历百余年不变,犹如革命者的铁血丹心。

  历史的印记,见证“小人物”惊天壮举

  “小人物”的壮举,惊天动地。

  昨天,他们还是新军的士兵,学堂的学兵;今天,他们是起义的功臣,革命的战士。

  11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红楼,感受107年前的时代风云。

  红墙红瓦里,汇聚鄂军都督府军令部、军务部、民政部、外交部,还有招贤馆。1912年4月,孙中山曾在会议厅发表演讲。

  青灰墙瓦间,“为天下先”史迹陈列,分“风动汉上”“武昌首义”“走向共和”“复兴之光”,生动再现首义精神的传承脉络。

  志炳丹青。在新军第8镇工程8营营房,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组织和领导该营发动武昌起义。红边金字“勋五位证书”、银胎景泰蓝“勋五位章”,由其子熊辉捐赠。

  浩气长存。民军敢死队队员黄祯祥带着枪眼的血衣,见证革命者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日新月异。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通电,民国改用阳历,“订定于阳历正月十五,补祝新年。”以孙中山为主画像的广告月份牌发行。

  无限感怀。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在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下,末代皇帝溥仪与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坐到了一起,实现历史性的会面。

  从工程8营营房到楚望台、中和门,攻占湖广总督署、清军第8镇司令部,再向红楼集结成立鄂军都督府。

  这一程,枪林弹雨。

  碑刻、武器、旗帜、印信、文牍、书画、徽章……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

  这一夜,历史铭记。

  “要出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灭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这是革命党人黄兴抄赠给同志吴崑的南宋诗人郑所南诗作,悬挂在展厅里,但没有标明具体日期。

  这是何时所书?“民国刚成立时,人民扬眉吐气,认为军队和人民都出头了,所以‘民’字和‘军’字的写法,都是出头的。旧址主楼上“鄂军都督府”里的‘军’字,就是这样写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长魏德勋解释道。“要出头”的写法演变,是民众要崛起的决心。辫子灭、纤足灭、瓜皮帽灭,是旧思想的殒灭;剪发兴、天足兴、爱国帽兴,是新时尚的盛兴。

  武昌首义,义声所播,全国响应,封建帝制土崩瓦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每年90余万人次,其中30万余人次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优秀文化精髓在新生代中传承。“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共同的记忆,使海内外同胞历史的连接、感情的联结在此交汇。

  门外不远的彭刘杨路,是带着武昌首义的印记走向现代的一条路。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在胜利曙光前的牺牲,同样镌刻着不朽。

  敢为天下先,烙印在首义之城,也已深深扎根荆楚大地,成为鲜明的精神底色。

  (图片提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见习记者 王婧)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