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战斗英雄陈绍光和他的母亲

李世全

2018年12月04日08: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这是战斗英雄陈绍光生前的誓言,也是他一生行为的真实写照。陈绍光的英雄事迹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49年过去了,他的英雄形象始终铭记在人民的心中。而他的母亲袁帮莲,虽是位农家妇女,但她知恩图报,爱国爱党,在大儿子牺牲后,屡送儿子参军,当人大代表后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受到人们的称颂。下面讲讲母子两人的故事。

陈绍光血洒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面对苏军入侵珍宝岛的行为,我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经过激战进入包围圈的敌人被歼灭,随后敌增援部队向我主阵地发起反攻。

陈绍光带领10人突击组,冒着呼啸的子弹,阻击增援之敌。他命令一个战斗小组迂回侧后截断其退路,自己带另一个战斗小组冲了上去,“嗒嗒嗒” 跑在前面的几个敌人被击毙。突然子弹像雨点般从后背打来,陈绍光回头一看是隐蔽在100米外大树后面,增援的小股敌人向我们射击。

此时已处于腹背受敌的处境,陈绍光立即指定4名战士就地阻击残敌,自己带着另一名战士向隐蔽在大树后面的敌人冲去。冲到距敌几十米远时,他的左衣角和皮帽子己被敌子弹穿了几个弹孔,敌人的火力更加密集,有两挺机枪分别对我形成交叉火力,陈绍光隐藏在一棵大树后面,刚要射击,胸部和左臂中弹,鲜血浸透了棉衣,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站立起来,一只手臂端起冲锋枪对准敌火力点打出了两个点射,敌火力点哑巴了,陈绍光的腰部流出鲜血,他顾不上流血与疼痛,端枪又打掉了另一个火力点,接着继续追击残敌。

几个残敌逃到小树林里负隅顽抗,这时陈绍光的腰部再次中弹倒在雪地上,他仍然指挥战士童克全“快去消灭敌人,决不能让一个敌人跑掉",就这样陈绍光带领10人突击组,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连续打掉了敌人两个机枪火力点,击退了敌增援部队,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沈阳军区给他荣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陈绍光能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追溯他的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与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时刻刻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分不开的。

陈绍光1936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一步滩村(现在为宜宾市翠屏区一步滩村)一个贫农家庭,由于贫困,六七岁的他就得看牛、割猪草、挑水、砍柴,农忙时要跟着父母一起去种地、栽秧打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方势力,组成土匪武装负隅顽抗,从1950年开始驻宜宾解放军开展剿匪斗争。

第二年 5月的一天,陈绍光在山坡上放牛,正在山坡吃草的牛吼然一声,突然狂跳起来,急得他大喊“牛疯了!牛疯了!” 恰巧此时,坡下路过两个解放军帮他拉住了发疯的牛,看到陈绍光的脚部受伤,立即从医药包取出止血药和纱布为他包扎,并对他说:“小同志别害怕,我们是解放军。” 这是陈绍光第一次见到解放军,并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年夏季一步滩土匪被歼灭后,全县掀起斗地主分田地的热潮。

陈绍光家第一次得到了土地,这使他坚定了参加解放军的信念。从1955年开始他就年年报名,因家中缺少劳动力没能如愿,直到1959年3月,他再次报名,终于被批准了,入伍分配到133师侦察连。

他1961年6月入党,1963年曾被沈阳军区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4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五好战士标兵;在军区侦察兵尖子比武中荣立二等功;6年中3次荣立三等功。沈阳军区《前进报》在头版上以“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为题,刊登108位先进人物的照片,他排在前列。

陈绍光入伍第一年,恰逢连队国防施工,正是他施展体魄力量的好机会。开始他打第一锤,稳准狠效率高。此时他发现打二锤时机不好掌握,能打二锤的人手少,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每天清晨他悄悄提前起床,用废树桩作钢钎,计算着时间练习打二锤,从此他主动打二锤。在他的影响下,能打二锤的人手不缺了,施工效率明显提高。陈绍光成了打锤能手。有一次连里比赛打12磅重的铁锤,他一气打了800多锤,锤锤打得稳准狠,把老兵都惊呆了。因他肯吃苦,在国防施工中表现突出,年底总结评比荣立了三等功。

陈绍光经过一年多部队生活的锻练,1.7米的身高,体形更加魁梧剽悍,一举一动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对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服从,雷厉风行。

随着军政素质的提高,破茧换羽的陈绍光,政治思想更加成熟。晋升为班长和上士军衔(班长职务分上士、中士军衔)并很快进入角色,他懂得要带领全班各项工作走在前,首先要保证不让一个同志思想掉队。为此他对待战士更加热情,特别是对待有思想包袱的同志更为耐心。

新战士张信刚到连队,感到一天到晚纪律严格、规章制度繁多、生活那么紧张,思想上不适应,闹情绪泡病号,不参加早操和训练。陈绍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带他去医院检查,又从多方面予以关心体贴,晚上睡觉为他盖被,有时还替他站岗,同时给他讲雷锋的故事,鼓励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传、帮、带,张信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各方面表现出色,一年后入了党,1966年还被师直属队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陈绍光因带兵有方,第二年任7班班长,在他带领下,7班成为军事训练的示范班。

当副连长后,他以自身感召力、榜样的影响力,在军事训练中更得到充分展现。1965年夏天游泳训练在松花湖上进行,20多天过去,徒手游1000米、3000米、5000米,又突破了万米大关。在这种情况下,游泳训练在传统训练方法上如何突破,着眼点还得在实战上思考问题。于是陈绍光提出带有战术背景的武装泅渡100米,再上岸进行捕俘战术训练。经连长同意,由他负责在1排试点,制定方案。先将全副武装的一个班,拉到离岸100米的水域,开始武装泅渡,上岸后进行“袭击捕俘”战术训练。就这样把武装泅渡与战术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经过反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连推广。从此开创了游泳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先河,受到师首长的表扬,也得到军侦察处的首肯。

1961年入党后,陈绍光有一句话牢记在心中,“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一年秋天,一家军工厂要扩建,决定从部队抽调一批骨干,连首长考虑他符合条件,把他列入抽调名单中。这对从农村入伍的战士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大好事。但后来因部队战备储备骨干的需要又将他留队,连首长找他谈话时,他对走与留都是一句话“我听从党的安排”。后来连队考虑他家生活困难,两次决定复员,都找陈绍光谈过话了,最后还是从部队建设需要出发决定留队,他都毫无怨言,二话不说毅然服从组织的安排。

随着中苏边境斗争形势发展,1967年11月133师侦察连奔赴虎(林)饶(河)地区执行巡逻任务。翌年3月,陈绍光带领的10人潜伏组约深夜12点到达七里沁岛西北内河岸边,风大雪深气温达零下30多度,他们在一个渔民临时歇脚的棚子暂时休息,大家动手用茅草将四面透风的墙壁堵上,点燃了准备好的汽油桶做的炉子取暖。

他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用雪构筑的掩体和渔民歇脚的棚子内,一块饼干一口雪,化装侦察、监视敌情,整整坚持了7天7夜,圆满完成任务。

陈绍光入伍10年,一路走来留下了许多脚印,一个深深的脚印就是一个故事。

搞民兵训练,在手榴弹实弹投掷时,一位女民兵崔明姬,由于精神紧张用力过猛,撒手过早,弹道过高,实弹落在正前方8米处,陈绍光眼尖手快,一个箭步蹿到崔明姬前边并向后将其推倒,女民兵毫发未损,他的左肩受了伤。

在施工现场,当车上圆木即将滚下的一刹那,他奋力推开处在危险中的人员,避免了战友受惊受伤。

一次他带着几名战士外出,路过一家医院发生火灾,他带头奋不顾身闯入起火的医院病房,从中救出了病人和医护人员。

在军事训练方面,他被誉为武装泅渡“水上蛟龙”; 攀登“爬山虎”;射击“神枪手”。他的故事在连队和周边群众中口口相传,传遍了整个延边大地。

在他牺牲前两个月父亲病故,此时他正在边防执行巡逻任务、临战训练,没有时间回家,直至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战斗中献出宝贵的生命。虽然没能回家为父亲尽孝,但家乡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孝子。10年来他只探家6次。每次回家总是勤奋地帮父亲干农活,晚上把热水端来为父亲洗脚,摆龙门阵。对妻子更是关爱,有说有笑,两个人恨不得在假期中,把一年的话说完。最后一次探家时还给两岁的女儿买了一包糖块,抱着女儿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他牺牲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1970年宜宾县人民政府在一步滩建造了纪念碑,“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永垂不朽”13个大字以及生平事迹雕刻在纪念碑上,他的出生地改名为“绍光村”,一步滩的大桥命名为“英雄桥”,一步滩的中学命名为“绍光中学”。2014年又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不久,宜宾市在江北公园内建了烈士陵园,陈绍光的事迹展板、奖章及遗物由一步滩全部搬到烈士陵园的纪念馆内。

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八·一”等纪念日,当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人民群众都到纪念碑前祭奠英烈。当地主流媒体、文艺团体等部门,把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作为主旋律,进行宣传报道。现在宜宾市、区,青年人积极报名参军,慰问军烈属,学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已蔚然成风。

袁帮莲一再送子参军成忠烈之家

1969年8月初的一天,宜宾县领导和民政局的同志来到一步滩村,向陈妈妈袁帮莲送来陈绍光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喜报。陈妈妈的郁闷的心情一时也高兴不起来,县领导向她讲了陈绍光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举,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黄继光一样都是四川人的光荣。他不仅为你们老陈家争了光,也为一步滩村添了彩。宜宾县在历史上有赵一曼、李硕勋等英雄人物,今天又出现了战斗英雄陈绍光,感谢陈妈妈为祖国培育一个好儿男。陈妈妈默默地点头,她虽然没有文化,方才的话她都能听得懂并牢记在心。

袁帮莲1911年出生,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新旧社会对比,她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毛主席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人民当家作主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誓死保卫毛主席领导人民打下的江山。

县领导走了以后,陈妈妈大脑陷入沉思,晚上辗转反侧,一会是解放前苦难生活场景,一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好日子,县领导的话也在耳边回旋。一辈子生了10个儿女,其中两个在幼年时就没能活下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把10个孩子抚养成人。大儿子小时候看他就有出息,果然不出所料,当兵10年进步快,受奖立功。此时她抬头看看镶嵌在镜框上的奖状和喜报,好哇!好哇!大儿子为保卫祖国立了功,尽了忠,没白养,有出息!几个月沉闷的心绪舒开了。陈绍光的爱人黄德群和家人的心情也都跟着敞亮了,全家人的脸上初露笑容。

那年8月全国上下掀起了宣传珍宝岛战斗英雄的热潮,中央广播电台、省、市媒体滚动播出“珍宝岛十英雄事迹”。《宜宾日报》刊登了陈绍光成长的故事,巴蜀大地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蔚然成风。

此时老三陈绍亮坐不住了,有一天突然向母亲提出要去当兵,接过哥哥的枪。此时陈妈妈也有这个打算,母子俩一拍即合。

向县武装部提出申请后,立即得到部队的批准,陈绍亮登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来到了哥哥生前所在的连队,投身于紧张的国防施工和战备训练工作之中。

1969年12月的一天,陈妈妈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个妇女气喘吁吁跑到她面前,说部队发来电报,叫你马上到部队去,她接过电报手在发抖,她想儿子才去40天,肯定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在县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两三天后到达部队。从四季如春的四川来到白雪皑皑的延吉市,师参谋长王荣泽带着一位女兵给陈妈妈和陪同人员送来皮大衣。这位女兵是战斗英雄于庆阳的妹妹于继红,刚入伍不久专门来陪陈妈妈的。王参谋长向远方来的客人问寒问暖,于继红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陈妈妈,举手投足、彬彬有礼。用餐时为她端饭夹菜,晚上准备好热水帮她洗脚、按摩、捶背,有时候还搂住陈妈妈的脖子撒娇。

此时陈妈妈感到首长和这位姑娘对我这么热情,都是首长来看她,干啥子儿子没来看我,更加验证来时的判断。第二天两位首长才告诉她,陈绍亮在中苏边界修战备公路,爆破冻土时受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并讲述了陈绍亮入伍后的突出的表现。在首长面前她忍着悲痛,随后参谋长、于继红搀扶陈妈妈到礼堂旁一个房间内,见到躺在床上的陈绍亮,她的眼泪夺眶而出,掉落衣襟上。她俯下身子,双手抚摸着儿子的脸,沉痛地说:“儿呀!儿呀!妈妈送你到部队是要你接过哥哥的枪,保卫国家,保卫毛主席,你还没有完成任务,怎么就倒下了呀,妈妈不怪你,你很勇敢,安心地去吧。”她呆呆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在大家劝说下才离开儿子的遗体,刚走了两步又回头看,又走了两步再回头看看儿子??直到出了房间的门口,她还在不断地回头看着那个房间。

追悼会在部队礼堂举行。“革命烈士陈绍亮追悼会”横幅悬挂在舞台上方,下方中央是陈绍亮的遗像,两侧摆满了花圈,棺椁停放在会场前面,两位战士肃立在两侧,会场肃穆庄重,哀乐低回。陈妈妈在首长和机关人员陪同下走进会场,缓缓走到陈绍亮棺椁旁,她克制自己情感,当看到儿子睡在棺材中,她俯下身子,双手再次抚摸儿子脸,眼泪滴滴掉在儿子的脸上,嘴唇微动??在场的500多名官兵都悲痛得掉下了眼泪,大家们齐声说:“陈妈妈,绍亮走了,我们都是你的儿子。”

首长们把她送到了寝室,她关上门坐在床上,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喃喃自语:“今年怎么这么不好过呀!年初光儿他老汉儿(父亲)去世,撇下我们母子多人不管?? 我还没从悲痛走出来的时候,初春可爱的光儿又牺牲,这次亮儿又走了,两个孩子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虽然我儿女多,哪个我也舍不得,前两次天塌下来,我顶住了,老天爷怎么偏偏跟我过不去呀??” 她不时的用衣襟擦擦眼泪,不一会于继红递过来一块手帕,很快手帕被泪水湿透。

随后她的脑海里丈夫、光儿、亮儿的面容像走马灯一样浮现,有时候还露出点笑容,一会泪珠一串串往下掉。这两天陈妈妈几乎是以泪洗面,彻夜难眠,饭也吃不下去,人也瘦多了。在当地的陪同人员和于继红的安抚下,心情才逐渐平静。

两天后于庆阳的母亲王金荣来队看望女儿于继红,也到陈妈妈的房间,老姐俩同命相怜,真是命运让她俩在这里相遇。彼此倾诉了各自心里话,于妈妈还送她一件蓝色棉袄,陈妈妈的心情好多了。

在部队这几天,虽然是一年来最悲痛的几天,也是最温暖的几天,首长的关怀和于继红等同志的照顾让她终生难忘。

带着矛盾的心情坐上了回四川的火车,到家后看到全家人都很悲痛,陈妈妈情绪反而镇静下来,在她的影响下,全家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她的内心世界里,常与丈夫、光儿、亮儿摆龙门阵,偷偷地看看他们的遗物和照片,有时候泪珠盈满眼眶。

一次她想起 县领导送喜报时一番话和部队首长的安慰鼓励;“长城上少了一块砖,我再补上两块”王金荣幺妹的话说得太好了,让她记忆犹新。经过深思熟虑,“我要让幺儿子去当兵??”春节过后,春暖花开,她又把年仅15岁的陈绍华送到军营。

陈妈妈送走小儿参军后,年底又将四儿陈绍东送往西藏部队当兵。随后又送走孙女陈淑梅入伍。

几年后,陈绍东的儿子陈鹏吉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多少年过去,陈绍光的外孙吴陈遵照袒祖(太姥姥)的嘱咐,也参军入伍,到外公陈绍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为祖国站岗放哨。

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陈妈妈毅然决然把4个优秀的儿子送去参军,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作出突出的贡献。大儿子陈绍光成为战斗英雄,陈家的事迹在宜宾乃至巴蜀大地广泛传颂,也成了一步滩村街谈巷议的重点话题。有人说老陈家是革命之家,也有人说是光荣之家,最后一位带有绅士风度的老者说:应该称为:一步滩的“忠烈之家”。

古代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陈妈妈虽然没在儿子背上刺字,但她高尚的家国情怀,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被人们崇敬的母亲。

人们尊重她,信任她。她被选为第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期间,国家领导人和代表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妈妈”。

陈妈妈当了人大代表后,不辜负人民的信任,经常深入选区的人民群众之中,听取意见、调查研究、提交提案上报。每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后,会及时向选民传达会议精神,把会议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为了方便陈妈妈家生活,县政府准备从邻近公社引一条专线给她家供电,她建议“要牵电就给学校牵,学校房子旧光线差,学生们看书要电灯”,按照她的意见,学校先通上电,而陈妈妈家最后一批才用上电灯。

为了她出行方便,县政府要把公路修到她家门口,陈妈妈坚持要修就先修一步滩大桥,解决了老百姓过河难的问题。县里领导考虑到陈妈妈年老体弱,又经常外出开会,太不方便了,决定修一条简易公路到她家,又被她谢绝。她建议政府用那笔钱建一座化肥厂。化肥厂建成后,使全乡粮食从此连年丰收。这位一心一意为一步滩村办好事的人民代表,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2003年12月1日,92岁的袁帮莲在睡午觉的时候,安祥离世。

袁帮莲的一生,淳朴善良,辛勤劳作,知恩图报,爱国爱党。她以自己的行动,为保卫国家安全,支持部队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她当人大代表后,更是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她言传身教,带出了良好的家风,为国家培育出战斗英雄,多年来陈家三代人,7人卫国戍边,成为一步滩的“忠烈之家”。

战斗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军队。新时代需要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也需要更多的“忠烈之家”式的家庭,更需要袁帮莲式的母亲。在党的领导下,在家庭的配合下,培养出千千万万有血性,能打赢未来战争的英雄,我们就能战无不胜!

来源:《中华魂》2018年第10期

(责编:曹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