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少奇如何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陈斌 唐莲英

2018年12月04日09:36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刘少奇如何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时期,是刘少奇共产主义信仰确立的关键阶段。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9月发起成立的“党校”。这一时期,刘少奇不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加速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

  ■1921年8月3日,刘少奇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刘少奇说:当时我们学得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开始确定了。懂得组织上的一些东西,讲纪律、分配工作不讲价钱、互相批评、一切服从党,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种得很深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信仰一经确立,便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曾说过:“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终身的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正在就读高等小学的刘少奇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恨,积极投身反袁斗争,并写下“誓雪国耻,勿忘国耻”的血书。青少年时期的刘少奇面对国家沦陷和人民困难,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巨大的震撼,他们从“苏俄模式”中看到改造中国社会的希望,掀起了向苏俄学习的热潮。刘少奇于1920年10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来到上海加入外国语学社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俄语,为赴苏留学作准备。1921年春,刘少奇为进一步学习苏俄十月革命经验,从上海出发远赴莫斯科留学;同年冬天,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蜕变。

  五四运动期间

  真正与社会主义者接近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于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耕读之家”。少年时期的刘少奇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深感痛惜。他通过参加反对“二十一条”、反对“袁世凯复辟”、驱逐汤芗铭运动等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民主主义者。

  五四运动中,刘少奇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时期,他和同学一起参加罢课游行,宣传爱国主义、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运动。随后,又奔赴学生运动中心——北京,参加了营救京津地区学生领袖马骏的运动。来到北京,刘少奇真切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真正开始与社会主义者接近。后来,他回忆说:“参加了当时有名的学生运动,此时我才开始读到很少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和文章,即与社会主义派的人物接近。”

  参与社会革命之余,刘少奇也在寻找救国之路。他在北京听说法华教育会正在组织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但最终因无法筹集路费未能成行。后经法华教育会负责人李石曾等人的建议,刘少奇决定先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继续勤工俭学计划。

  育德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期间,这所学校是同盟会在河北地区的秘密活动地点。五四时期,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办报刊介绍国内形势和十月革命等情况,在校内还可以看到《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期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曾先后到此组织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育德中学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对刘少奇的思想影响很大。

  1920年6月,刘少奇从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毕业,赴北京寻求赴法勤工俭学机会,因未筹到资金再次受挫。1920年8月,刘少奇返回长沙后得到船山学社贺民范可以介绍去苏俄学习的消息。经历五四运动洗礼的刘少奇对苏俄充满向往,于是果断放弃赴法勤工俭学的想法,开始计划留学苏俄。

  上海外国语学社阶段

将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时期,是刘少奇共产主义信仰确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刘少奇不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速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

  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9月发起成立的“党校”,地址在渔阳里6号,主要目的是为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做语言和知识上的准备,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培养干部。在中共早期组织创建时期,上海外国语学社以合法身份公开活动,这对于吸引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掩护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校由杨明斋负责,并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担任秘书,设有俄、英、法、日语班。其中,杨明斋、库兹涅佐娃、马马耶夫及王元龄教俄文,李达教日文,李汉俊教法文,袁振英教英文,斯托比尼教世界语。除了教授外语外,学校还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程,教材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以及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学校每周还举行报告会或者演讲会,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等经常受邀给青年学生演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并开始发起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1920年10月,毛泽东收到陈独秀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立即同贺民范等筹建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月,刘少奇经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刘少奇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与刘少奇一道从长沙到上海的,还有彭述之、吴先瑞、谭明德、刘汗芝、周庠、董漱清等人。

  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非常努力地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在校期间,他接触到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及《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报刊,这对于他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基础。据刘少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同学萧劲光回忆:“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上……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中国革命问题。”

  同时,刘少奇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社会革命活动。由于上海外国语学社一般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或做工,刘少奇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有时还去劳动补习学校讲课,或者在中俄通讯社(后改名为华俄通讯社)承担撰写、油印、收发等工作。在这里,他可以接触到关于苏俄情况的最新消息。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刘少奇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一方面,他尝试在一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发动工人;另一方面,他深入社会,调查和了解工人状况,帮助建立基层工会组织。由此开始,他开始自觉地把自身命运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上海是刘少奇信仰共产主义、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重要一站。

  东方大学时期

  坚信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


  通过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期间的学习,刘少奇成为第一批选派赴苏俄学习的团员。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刘少奇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俄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并在思想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

  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位于莫斯科普希金广场附近的高尔基大街,是一所专门为培养训练苏俄东部各少数民族和各殖民地国家革命干部而设立的高等院校。1921年4月,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十几人从上海出发,经长崎、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茨克,耗时3个多月,最终于7月9日到达莫斯科,成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第一批入学学生。

  1921年8月3日,刘少奇正式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史、《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通过这次留学经历,刘少奇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刘少奇说:当时我们学得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开始确定了。懂得组织上的一些东西,讲纪律、分配工作不讲价钱、互相批评、一切服从党,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种得很深。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同年冬天,莫斯科东方大学旅莫支部成立。刘少奇与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刘少奇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

  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


  1922年春天,刘少奇参与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他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组织,成为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刘少奇因此成为我国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3年春,刘少奇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筹备党的七大。他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著作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他主持制定土地改革法等文件,指导全国农村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他参与制定宪法,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贡献;他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审议、实施,使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明确方向和目标;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用很大精力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崭新的制度,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法规,为新中国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刘少奇还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要求“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提出发展党员“宁可数量少一些,但要保证质量”,强调“我们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就不可能进行任何一个胜利的战斗”,提醒警惕执政掌权后干部的变质腐化问题等,为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了积极探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刘少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的生动写照。刘少奇说过,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为了党,为了社会进化与人类解放,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共同长远的利益而奋斗到底,直至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这种不忘初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必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