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信仰的力量 让一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

李珩

2018年12月05日08:20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信仰的力量 让一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

  张露萍,国民党师长之女;王朴,父母经商富甲一方;刘国鋕,出身富豪之家,家中田产千亩;罗世文,祖辈经营米盐生意……

  11月27日,当研究红岩精神多年的文博专家厉华翻开手中层层叠叠的烈士档案时,忍不住感叹:有人认为,红岩烈士是因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才去闹革命。其实,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出身豪门之家,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在他人看来锦绣的前程。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义无反顾?厉华指着自己多年前所写的书《信仰的力量》说:“答案就是这本书名。”

  出身豪门望族的刘国鋕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厉华介绍,刘国鋕大学毕业时,家里人通过实业家刘航琛当时负责的资源委员会为他揽了一个“美差”。可是从高中起就参加读书会,大量阅读马列主义的刘国鋕,却去了连电灯都没有的云南陆良县。

  亲友们大为震惊,认为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到政府机关去享受高薪厚禄,却跑到一个“不毛之地”去,简直是荒唐、怪诞。仅一个多月时间,刘国鋕就和同志们一起在陆良打开了工作局面。他担任陆良中学教导主任,代行校长职务,并陆续安排了一些进步青年到校工作。陆良中学大部分教职工都是西南、云南联大等校来的进步青年。

  因叛徒的出卖,1948年4月19日刘国鋕在四川荣昌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1949年11月27日,刘国鋕慷慨就义于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

  正是信仰的力量,促使这些年轻人投身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上。

  厉华从档案里找出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1943年9月9日写的一段日记:“居住在周公馆里的共产党人做着一件与美国人交往的出色工作,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现实主义的观点同美国人讨论各种问题。虽然他们现在随时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营的危险,但他们仍然本着惊人的团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

  日记里还记载:“在周恩来他们住的阁楼里,臭虫可能会从顶棚上掉下来,雨水也许会漏到床上,但他们的思想信念照旧如火如荼,绝不动摇。”

  “这段文字的可贵,在于他记述的事实十分鲜明、生动。在当时的重庆,以红岩为中心,聚集起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执著、向往,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炽烈程度。”厉华说,正是在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领导下,一大批出身权贵家庭的革命者,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崇高的理想,抛弃优裕、安逸的生活,投身到革命阵营中。他们选择了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共产党,甘愿为之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