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蒙山沂水大写意

陈林

2018年12月07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蒙山沂水大写意

  董其昌是明朝山水画家,其画论独到精辟。他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大意是,一个人通过多读书多游历,去芜存菁,山川走势、天地架构自然就了然于心了。这虽然谈的是作画技法,其实也是为学之道。此次赴山东临沂开展体验式教学,所思所悟,正应了这句古话。

  最初的感悟,来自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之行。走出博物馆,我心中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逻辑,完全变了。一直以为,以中原为中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化外之地,趋附之,拱卫之。如今看来,东夷,就其文明进化而言,当与中原并驾齐驱。若论及以东夷文化为主体、交融中原文化而成的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更是举足轻重。

  我们熟悉的很多传说故事,与东夷有关。例如,开百王之先的太昊、统百鸟之尊的少昊、战神蚩尤、孝帝大舜、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极广,北起辽东半岛,南至苏北淮北,东起山东半岛最东端,西至河南东部。今天的临沂市及其周边,是其核心区域之一。所谓蒙山沂水,琅琊故地,也指这一带。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地处临沂市西北部,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为山东第一大山。主峰龟蒙顶仅次于泰山主峰玉皇顶,乃山东第二高峰,素称“亚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蒙山东北方的沂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称。沂蒙山区水流丰沛,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纵贯临沂全境,形成脉状水系,计有大小河流1800余条。如此山水形势,恰与《易经》六十四卦之“蒙卦”吻合:蒙卦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水,而山下有水之貌,正是千峰耸峙,万壑争流,山重水复,云蒸雾腾之境。

  在这片大山大水孕育的土地上,齐鲁文化与楚文化燦然交汇,底蕴厚重,名人辈出,自古养成了大气派,锻造了大格局。《诗经》鲁颂篇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继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之后,琅琊郡的历史和传说,成为这片土地上文明发展的又一高峰。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使世人只知琅琊,不知临沂。秦设郡县制,凡三十六郡,琅琊为其一。东汉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建都开阳城,即今临沂市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千年以降,盛名之下,自成气象。琅琊之名,始终与神秘、豪侠、仁义、浪漫相伴随,文武兼备、风云天下。

  然而,神秘光环的另一面,是贫瘠的土地和艰难的民生。沂蒙山区大小山头近7000座,其中有一种由流水侵蚀而成的“桌状山”远近闻名。此山造型独特,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峭壁如削,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当地称之为“崮”,素有沂蒙七十二崮之说。大巧若拙,雄伟峻拔,有审美之趣,却无耕作价值。并且,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以致“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长此以往,存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沂蒙山区,固然是埋兵布阵的好去处,却到底是一片穷山。

  山难,水亦难。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曾有著名的“五害之说”: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疠,一害也;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清代诗人屈复写过一首排律《神水行》,描述1730年沂沭河大水灾,其情其状,令人震撼,亦令人嘘唏。

  治理齐鲁水患,兴利除弊,历朝历代皆有为之。然而真正改天换地、一劳永逸者,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起的导沭整沂工程:劈开马陵山,挖通新沭河,疏浚大沂水,彻底根治鲁南和苏北的水患。渡江战役硝烟未散,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水利工程就开始了。整个工程历时5年,先后动用民工114万人次、技术工人4500人。工地绵延数百里,战酷暑,斗恶寒,龙腾虎跃。因治水而成就伟业者,虽大禹李冰,比之导沭整沂,亦不过九牛一毛。

  百万中华儿女在沂沭河战天斗地之际,正值百万志愿军将士鏖战朝鲜半岛。那是怎样一个热血澎湃的激情年代!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受到这种激情感染,毅然放下手头的创作,抱病前往导沭整沂工地体验生活,誓用画笔书写千年不遇的劳动场面,创作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他为治水英雄讴歌:“模范同志们,你们英勇创造出来的纪录可与我们在前方抗美援朝战士们英勇光辉的战功同垂不朽,因为他们正在消灭猛兽,你们消灭洪水,洪水猛兽为害人类是一样的,我国古人常相提并论的。”

  导沭整沂肇其始,兴修水利继其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续整治,沂沭河流域已有各类水利设施9万余处,形成了以“大水源”为依托、“大水网”为骨架,河库串联、多源互补的水网体系。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八水灵秀润沂城。今日临沂,已然是一方以水为魂的美丽家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沂蒙大地上。

  与开山导水形成呼应的,是守山护林。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千里蒙山,山深林密,昔日交通之大弊,却成今日生态之大利。蒙山迄今仍是一片原生态处女地,森林覆盖率98%以上,曾被中科院监测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220万个单位/立方厘米,创我国最高纪录,被誉为超洁净地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之后,蒙山亦被评为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是举世公认的养生胜地。

  当然,让蒙山沂水闻名于世的,绝非山穷水恶,亦非水秀山青,而是近代中国的一场风云际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队、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在这里布下一局三方大棋,大开大合,波诡云谲。而国共两党的博弈,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党政军机关都驻扎在沂蒙山区。毛泽东非常重视山东的战略地位,他说:“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首先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毛泽东坐镇延安,布局全国。他曾经说过,山东换了一个罗荣桓,山东的棋就走活了。山东的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那么,罗荣桓是怎么走的这步棋呢?最根本的是重视群众工作。他对沂蒙根据地的干部讲:“有了群众,就有了粮食,有了战场,有了兵源,就一定能够由弱变强,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陈毅说得更直率:“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柳亚子游昆明湖。柳亚子问毛泽东,共产党何以短短3年就打败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用了什么锦囊妙计。毛泽东回答:人民群众是最大的锦囊妙计。

  这个锦囊妙计能否有效,取决于两点:一是人民群众的取态,他们必须跟你走;二是人民群众要组织起来,一盘散沙是没有战斗力的。共产党的组织动员力有多强呢?据统计,沂蒙根据地总人口不过420万,竟有20万人参军,120万人支前,10万人为国捐躯。提供支前小车32万辆,担架61万付。做军鞋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磨面11716万斤。救护伤病员6万人,掩护抗日军政人员9万人。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这哪里是国共双方军队在打?它分明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或者说,人民群众自己在跟国民党军队作战,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当乡亲们喊出“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口号,这场仗尚未开打,胜负已定。

  1947年初夏,国共双方在蒙山沂水大棋局中下了一着胜负手——孟良崮战役。退守孟良崮的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全副美式装备,为甲等装备师,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师之一。师长张灵甫血性十足,自视甚高,舍身配合蒋介石的决战计划:以七十四师为“磨心”,调遣十个整编师增援,形成绞杀大磨,围歼解放军华野主力。

  小时候看《南征北战》,以张灵甫为原型的张军长,恶狠狠地说出“不成功,便成仁”的那副形象,迄今记忆深刻。想当年,孟良崮上,欲立不世之功的张灵甫,力拔山兮气盖世,无奈士气不振,援军不逮。率部3万余人,近2万人成了俘虏。十路援军在蒋介石、顾祝同再三严令下,最近的一路推进到距孟良崮5公里处,炮弹已能打到孟良崮,但终未能解救张灵甫于重围之中。

  其实,在这场风云际会中跌落的,何止骄矜的张灵甫。看蒋介石本人,崛起于离乱之世,捭阖于混沌之局,亦是一代枭雄。而且,他还提倡新生活运动,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律己不可谓不严。但若在大格局上输了,终不免被历史淘汰,为百姓万众所抛弃。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明德英,大山里一个普通的聋哑农妇,因这场风云际会而名垂史册。她用自己的乳汁,滋养了一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千千万万的沂蒙红嫂,则用自己的乳汁,滋养了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她们催生了新中国,并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这就是大格局。

  往事如烟,数不尽天地沧桑,道不完人间真情。且填《满江红》一首,为蒙山沂水大写意——

  万里龟蒙,琅琊地、怅然寥廓。想当初、东夷先祖,宇开荒拓。太昊一呼丘壑应,舜虞百孝黎民和。到而今、玉带绕珠城,江天阔。

  沧桑事,弹指过。求解放,从来迫。看南征北战,漫天烽火。崮上神威社稷定,村头鱼水亲情乐。枉灵甫、趁几许风流,归零落。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青年工作部部长〕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